认证准备阶段第1步工作就是完成认证可行性方案的编写。假如把认证活动理解成1个项目,认证方案的编写就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目标和相应配套条件(如管理基础、管理需求、项目规模、资源投入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认证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预测,从而形成该项目是否值得实施和怎样实施的咨询意见,为组织的高层提供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认证方案的制定也是认证准备阶段中最重要的工作。
1.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通常可包含投资必要性、组织可行性、技术可行性、财务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风险因素及对策等部分。由于各类型项目因行业特点而差异很大,具体到ISO 20000认证,通常必须从管理基础和效益两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首先是管理基础分析。必须对组织自身的管理基础,包含ITIL体系实施的基础、当前的组织架构和当前管理体系在认证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
IT服务管理体系的建设,首先是管理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表明,必须首先解决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培养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立内部可行、科学的服务模式;其次才是借助软件工具将管理流程固化和优化,利用自动化工具辅助和提升管理效率,实现技术和管理的有效结合。因此,在认证可行性分析时应更关注管理可行性,其次才是技术可行性。
对于那些已经成功实施基于ITIL的管理方法的组织而言,必须更标准化的成熟IT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管理与国际接轨。ISO 20000认证将满足其进1步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ISO 20000的持续改进机制也确保管理流程具备更强的生命力。
其次是效益分析。能够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衡量认证项目的收益,评价认证项目在实现组织发展目标、有效配置IT资源、改善运行环境、提高流程效率、减少人员工作量、提升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效益。
尽管对于不同的组织而言可能带来的效益各有不同,但通常ISO 20000可能为组织带来的效益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在IT服务提供中有更多的管理手段,并能持续地改进;
-改进服务交付的能力,为关键业务服务提供稳定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可靠的服务;
-通用的服务表达方式,方便不同组织之间的对话;
-为组织内部运营过程提供1个管理和沟通的平台;
-采纳最佳实践,提高组织内部服务水平,以及服务级别的持续保持;
-减少服务交付中的时间成本;
-有效管理供应商的方法;
-提高人员利用率,改善激励,降低人员流失;
-有价值的管理数据,更好的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