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四川ISO14000标准体系对环境法的促进(怎么申请ISO认证)

  
很多企业对四川ISO14000标准体系对环境法的促进(怎么申请ISO认证)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四川ISO14000标准体系对环境法的促进(怎么申请ISO认证),希望大家能对四川ISO14000标准体系对环境法的促进(怎么申请ISO认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四川ISO14000标准体系对环境法的促进(怎么申请ISO认证)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四川ISO14000标准体系对环境法的促进(怎么申请ISO认证)

四川ISO14000标准体系对环境法的促进

1、促进环境法律理念的革新

企业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主要基于国家法律政策和市场的外部压力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内在动力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实质上是政府、企业、公众三方主体之间以ISO14000标准体系为纽带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政府主要通过制订政策法规、建立激励机制等对企业的环境行为施加影响;企业通过实施ISO14000标准体系这种自主的环境管理规范机制以调整自身的环境行为;社会公众则起舆论监督作用。三者之间的互制互动关系形成稳定的三元结构,我们能够称之为一种环境“治理“模式。环境“治理”的实质在于合作,因而也有人提出“合作型环境治理“的概念。多元合作治理的理念法律和政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治理理念为指导,环境法将寻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多种力量的整合,形成行政调整机制、市场调整机制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调整机制(又称第三种调整机制)的主要调整方式是治理,能够简称为治理机制,其核心在于唤起社会全体的“环境自觉行为”。自觉性原则也是ISO14000标准体系的1个基本原则,能够说,ISO14000标准体系就是一种很好的环境自觉行为方案。

2、促进环境法律原则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策略以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为核心的战略,主要采取事后控制的措施,即“末端控制“的管理模式,采取“命令—控制”模式,强调污染物达标排放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污染预防,先从源头考虑怎样预防和减少污染,强调“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环境管理,而非仅仅是末端治理。这种环境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环境问题的特点,因而更加科学有效。90年代以来,预防原则逐步成为各国环境法律的基本原则。1991年经合组织发布了《关于综合污染防治的建议》,1996年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污染综合防治指令》等,都强调预防原则。预防和全过程管理的环境保护战略与ISO14000标准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这也正是ISO14000标准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原因。而ISO14000标准体系的实施,将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法“预防原则”的确立。

3、促进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

为了鼓励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许多国家把ISO14000标准体系的实施和环境法律政策联络起来,包含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方面。在加拿大一化学公司案中,法院将ISO14001体系认证作为企业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替代方式。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EPA)也制定了1个“临时政策“,只要环境违法企业符合该政策的有关标准,就能减轻企业的民事罚款。申请减轻处罚的关键看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是否符合联邦环境保护局的规定,主要是3个放面:(1)假如企业已经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主动发现、公开和迅速解决环境违法事项,EPA将不予加重罚款。(2)假如企业主动发现、披露和迅速解决环境违法事项,但没有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PA将追究其75%的加重罚款责任。(3)假如公司没有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违法行为被别人发现,则考虑其全部加重罚款责任。显然,ISO14000标准的采用及认证是公司环境违法时获得环境责任减免的重要依据。ISO14000标准体系与环境法律责任的结合,反映了各国环境法律政策逐步走出了“自上而下”的“命令—控制“模式,显示出市场化和弹性化的特征。

4、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和守法水平

通常而言,企业采纳ISO14000标准后,其环境管理将更加规范严格,环境行为也将更加透明。特别是企业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后,会主动开展环境管理活动,这将大大减少政府有关环境违法的调查工作。环境管理部门能够支出更少的资源调查获ISO14001认证的企业,并安排更多的人力、财力监控重污染企业以及未采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企业。从而使环境管理部门从整体上提高执法效率。

除此之外,ISO14000标准体系要求企业环境方针必须对遵守法律、法规做出承诺,并定期就环境管理进行评估,分析其对环境法律的遵守情况。ISO14000标准体系还要求企业有相应的制度来跟踪国家法律、法规的转变,保证企业能持续有效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要求。因此,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体系将大大增强企业主动遵守各项环节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能力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