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

  
很多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希望大家能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介绍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由来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英文简写为“OHS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ISO14000等标准体系一并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含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产生的此外1个重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必须。WTO的最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其中包含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前身)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就已提出:“各国不应由法规和标准的差异而造成非关税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条件改善方面投入较少使其生产成本降低所造成的不公平是不能被接受的。他们已经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为。北美和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规定:“仅有采取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加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换句话说,假如没有实行统一职业健康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将不能在北美和欧洲地区销售。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国际贸易中享有与其他成员国相同的待遇,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对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和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国必须大力推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二、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1.我国有50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超过2500万人,从职业病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增病人数量,我国都居世界首位。

2.每一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每一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0亿元,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受到毁灭性的灾难和无法治愈的创伤。

3.每一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大会都有批评中国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言论,世界人权大会等组织也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忽视人权”。

美国《新闻周刊》1994年12月12日曾刊登了一篇题为《亚洲的死亡工厂》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到:“……在亚洲,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的工业安全措施更松弛的了。……次数最多和最致命的火灾发生在中国南部特区的工厂中,大火吞噬了许多工厂。数百万的工人每天涌入‘三合一’的血汗工厂,之因此这么说,是由于这些工厂的车间、仓库和宿舍都在一起,工人们大部分是些受过极少教育的女孩子,她们是被每天挣1.5美元(用乡村标准来衡量这是一笔钱财)的许诺从乡村吸引来城市的。”

2002年,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两岸四方共同举办的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上,记者向台湾负责职业卫生的官员提问:“珠三角有大量台资企业,有的台资企业设备陈旧,每一年都有相当数量工人的手臂和手指被机器轧断,在台湾,这些企业也是如此吗?”这名官员回答:“这主要是大陆在这方面管理不严,惩罚不重,在台湾,假如发生了这种事故,老总要付极高的赔偿,这种事故多发生几起,老总就要倾家荡产。”

国外一些友好人士对中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标明关注与忧虑。一位劳工组织官员曾讲过:“中国已成为政治、经济大国,但不应成为工业事故的大国。”

4.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

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东都商厦发生了特大火灾,共造成309人死亡;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16号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井内喷射出的大量含有剧毒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造成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

2004年11月28日,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的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困井下的187名矿工中仅有21人生还,其余166人全部遇难;

2007年4月18日7时45分左右,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发生钢水包滑落事故,装有30吨钢水的钢包在吊运下落至就位处2-3米时突然滑落、撒出,钢水冲进车间内5米远的一间房屋,造成在屋内正在交接班的32人全部死亡,2名操作工轻伤。

2007年5月11日,中国化工沧州大化集团TDI公司硝化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96人受伤,其中14人重伤,厂区内供电系统严重损坏,附近村庄几千名群众疏散转移。

2007年7月11日23时50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改扩建项目试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

2008年8月26日,广西维尼纶厂发生恶性爆炸事故,造成20人死亡,60人受伤,周边3公里内1.15万人被疏散。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理解误区及应对方法

 1前言

目前有许多企业按照GB/几8(X)1标准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吸取了西方先进企业管理的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由于受传统安全管理对某些安全问题理解上的误区影响,目前有的企业在理解和运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时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实际管理与现代(按照GB月28田l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差距和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因此仅有充分理解现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运用其为企业正确有效地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常见的理解误区

2,1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

传统的安全管理中常常强调的就是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既是一种宣传口号也是一种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目前有些企业则并不理解其真实含义,强调事事都要将安全工作放到首位,事事都要有安全措施以体现“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有时就会造成效率低下和“安全过剩”。

“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其本质上是一种定性的战略思想,其本意是强调在日常工作中时刻要有安全意识,要时刻考虑安全,不能忽视安全问题。但在对日常工作考虑安全后,要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管理。在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日常工作中,通常是通过危害(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时就体现了事事要考虑安全的“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战略思想。

安全管理是必须成本的,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之根本,合理合法的安全投人是必须的,而不必要的安全投人则是一种浪费,应避免由此造成的小题大做和“安全过剩”。不加分析地空喊“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实际上是背离了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危害(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2.2消除安全隐患

首先必须明确安全隐患是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服务之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活动和服务中安全隐患,不能不加区别地一概要求消除安全隐患,而是通过辨识产生安全隐患的危险源,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科学评价,针对评价出的可能带来不能承受或不愿承受的风险的危险源,明确与所识别的这些危险源有关的活动和服务,对这些活动和服务采取(目标管理或运行控制)措施进行控制,将其风险降至能承受或愿意承受的范围内而不是将风险降至零。

2.3安全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安全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安全问题平时这么强调还有问题,不讲还得了”。这是以前传统安全管理经常会挂在口头的话,目的是要求人们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其用意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实际应用起来效果则不一定好。强调安全意识是要求人们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时刻具备洞察危险源或危险因素和准确判断重大危险源的能力,并具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或躲避风险的能力,而不是不根据具体情况时刻重点强调安全。假如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涉及的危险源的风险大小而一概而论地重点强调安全,就会造成重点不突出,使人们在日常工作中抓不住重点,并且会给人们造成一种麻痹思想或抵触情绪。实际上,只要时刻强调准确评价出风险较大的重大危险源、采取适当措施对其控制的重要性并加以实施即可,对于风险很小的通常危险源只要采取通常措施或加以关注即可,没有必要对通常危险源的管理多做强调,否则投人产出比不合理。

此外,对于准确评价出风险较大的重大危险源、采取适当措施对其控制的重要性并加以实施,假如实施控制的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控制能力,也没有必要时刻或经常性地对其记性强调或强化教育,否则会增加其麻痹性,减弱其敏感性、减弱其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

“安全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本意是提醒人们应该时刻具备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识就是要下意识地考虑安全常见问题,要将安全意识“铭刻在脑子中、融化在血液里”而不是将安全天天挂在嘴上。对于已经具备安全意识和能力的人是不必须时刻对其提醒和监督的,对于缺乏安全意识和不具备安全管理或操作能力的人则必须换岗、培训、教育、提醒和监督直到其具备安全意识和能力。实际上,换上谁也不会愿意别人天天在耳边提醒安全常见问题或受到监督。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讲,人的自觉性(或主观能动性)与被监督程度成反比;没有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或监督可能会增加人们的抵触或反感,进而降低对安全管理的敏感度和兴奋度;适当强调安全会增加人们的紧张感,过分强调安全会使人们的这种紧张感转化为“过度紧张感”或麻木感,在这种“过度紧张”或麻木状态下会使人们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下降,反而导致不安全因素增加,这就是为何在“生产安全月”中反而事故会增加的原因之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