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

  
很多企业对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希望大家能对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

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

ISO14001:2015标准8.1运行控制

ISO14001:2015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以应对已经辨识的风险,实现体系的目标指标。其中几大重要过程已经形成文件化的运行准则、控制要求并要求保持必要的运行证据。

提供了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应急响应预案等文件;行政科、生产技术、质检科策划并发布公司的《设备操作规范》、《工序作业指导书》、《不合格控制程序》,规定必须形成的过程记录,如运行记录、检查记录等,并就执行情况定期巡查。车间执行的环境类技术文件都报请公司技术负责人或生产部经理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公司经营过程中与环境有关的主过程有:

1.采购、外协、外包:提供《采购控制程序》《供应商管理要求》《相关方告知书》等。明确了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并与外部供方保持沟通。

2.生产过程:提供《设备管理规范》、《设备操作规范》、《工序作业指导书》等

3.仓储、搬运和质检等辅助性活动:提供《仓库管理规范》、《实验室管理规定》

4.不合格品处理过程:提供《不合格品处理控制程序》、《废弃物管理规定》

5.基础设施、消安设施管理过程:提供《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范》、《食堂管理规范》、《员工宿舍管理规范》、《施工单位管理办法》

6.外包活动:公司暂无外包过程;公司的外包过程有劳务外包、运输外包、基建外包等,提供《外包过程环境保护协议》

公司目前尚无专门的环境工程设施用于控制环境因素,没有工程控制。

产品从采购、研发到生产、售后服务等过程,已经考虑到生命周期内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采用了较为合理的控制措施,以减轻对环境的破坏和威胁。

提供运输协议、产品说明书,向运输方、销售商、最终消费者、产品的最后处理单位,明确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

ISO14001:2015标准比2004标准高在哪儿?

ISO14001:2015标准标准的新增转变直接来源于前面所提到的修订范围和2013年ISO/TC207/SC1 开展的“ISO14001持续改进调查的反馈(正式报告已于2014年2月1日发布)。

下列图所体现的七个主题大部分相对于ISO14001:2004而言是实质性的转变:

其转变一:采用新的高级结构

贯彻P、D、C、A循环模式。

其转变二:战略性环境管理

组织应明确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有关、影响环境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包含能够影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外部环境条件。

引入了风险和机遇管理的特定要求:

在ISO14001:2004标准中也有风险管理的思想,如环境因素评价、合规性评价。

可是新标准ISO14001:2015版这一概念的范围更广,包含由环境影响产生的潜在的业务风险和机遇。

关于理解组织背景、利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输出均应输入到EMS范围的明确过程中,一旦被识别为关键风险,在环境管理体系策划时应考虑降低负面风险或者开拓有益机遇的行动。

其转变三:领导的作用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 理解组织的背景,并确保所获得的知识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被考虑

- 在战略发展规划时考虑环境绩效

- 确保将组织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去

- 指导和支持对环境管理体系业绩有贡献的人员

-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展示在其所负责区域的领导作用等。

其转变四:追求保护环境和提升环境效绩

保护环境-1.对组织的期望扩大到承诺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并与组织的背景相一致。

2.必须修订环境方针,扩大方针作用和方针中的承诺,包含对环境保护的支持。

3.必须与组织的背景具体相关,因此在实施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环境效绩-1.修订标准强调了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改进组织的环境绩效,必须修订环境方针,包含对提高环境绩效的承诺。

2.对每1个环境目标,组织应定义1个或多个指标以评价和展示绩效。

其转变五:生命周期思想

对组织的职责提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超出了组织的物理和法律边界,组织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范围从获取资源开始,扩大到包含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在现有要求的管理与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环境因素之外,组织必须将自己的控制和影响扩大到与产品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

组织应通过下述方式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外包过程和产品、服务采购过程得到控制:

- 建立和实施产品和服务供应、外包过程评价准则,并考虑生命周期视野;

- 明确与产品和服务采购、外包过程相适应的环境要求;

-将这些要求向供应商(包含承包商)沟通

其转变六:文件化的信息

“实施和保持过程 替代了 “建立、实施和保持程序,以防误读为文件化程序(过程)

1.不必须形成环境管理体系手册

2.不再要求“作用、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

3.形成文件的信息能够是任何形式和媒体,任何来源。

4.关注软件及电子信息。

5.包含了现有标准中文件、记录的控制要求。

其转变七:其他转变

1.更加关注外部沟通

2.“自愿性义务 代替了“其它要求

3.标准的可读性和使用者友好性得到改善

4.独立的关于预防措施的条款不再存在

5.意识 作为单独的子条款出现

6. 更关注合规性评价与绩效评估

7.关于管代-不在直接要求任命管理者代表。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