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种子企业发展战略的协同关系
1协同是种子企业适应发展形势的迫切必须随着国际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向国内渗透,国内技术创新及市场变革呈现出加速国际化的趋势。TRIPS协议的实施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断强化,给中国种子企业国际化发展戴上了一副技术“枷锁”,处处都要受到知识产权的约束,企业自主创新要承受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建立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同模式成为种子企业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必须。2协同是种子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发达国家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方面起步很早。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通过研究开发不断扩大科技优势,并把这种优势尽可能地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加以巩固,将科技优势提升为知识产权优势,使垄断市场的能力进1步加强(王黎萤,2010)。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当今世界种业巨头的市场竞争优势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下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国内种子企业则相形见绌,无论在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上,还是在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方面,均与跨国种业巨头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漠视知识产权保护,缺乏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运用,将导致种子企业资源配置扭曲、竞争能力下降、对品种创新的激励作用减弱,进而延缓种子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最终导致种子企业长期停滞在小规模、低水平的恶性竞争之中。因此,协同是种子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3协同是企业实现多项战略目标共赢的基本要求知识产权战略不能离开其他战略的配合而独立实施,其他战略假如没有知识产权战略这一有力武器,在实施过程中也必然遇到瓶颈,影响战略实施的效果。首先,知识产权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市场。知识产权的作用要得以发挥,从研发方向、资源整合以及运营获利等方面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企业从战略层面予以指导、支持、监控和保障。其次,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种子企业发展战略从制定、实施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知识产权。例如,企业国际化、兼并重组、多元化、产学研联盟等战略的制定、实施都会涉及知识产权。再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来应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利用知识产权战略来推进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知识产权购买、许可、转让等多种形式获取和整合知识产权优势,实现和巩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协同是企业实现多项战略目标共赢的基本要求,通过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同,才能构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知识产权与种子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协同作用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由于中国种子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起步较晚,本书以跨国公司孟山都为例进行介绍。孟山都公司以平均每天超过200万美元的研发投入,从事生物技术创新研究和开发,控制了全球90%的抗虫棉和抗虫玉米品种中所含的抗虫基因。通过构筑严密的专利池,孟山都公司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不断获取竞争优势,攫取巨额利润,其销售额从2002年的46.7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13.65亿美元,纯利润从2002年的1.2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0.24亿美元。孟山都公司的成功正是得益于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协同。总之,在全球化背景下,种子企业必须尽快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创建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战略协同发展模式,实现知识产权与企业竞争优势的交互发展,同步前进。
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的耦合机制
1.知识产权法与创新法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给主体带来一定的效益,满足主体的必须和利益。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前提,鼓励创新符合社会的必须和利益,因此,创新是法所追求的效益价值。在现有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能够有效保护创新成果、激励创新,是具有效益价值的。从法律价值的概念上而言,知识产权法是对创新的保护,也是知识产权法所要体现的价值追求。创新是知识产权法的主导性价值。创新知识作为主要的并且是直接的生产要素参加创造经济价值。对于分配知识产品这一生产要素、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知识产权法所确立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反映和调整是最密切和及时的。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特殊的机制,在界定知识产权私有权属性的同时,又制定了如公开制度、在先权利保护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设定合理地区划了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对促进和保障权利人个人的创新行为和对整个社会创新的连续性、合理性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机制又融入在“发明———开发———扩散”的整个过程中,它整合和协调了个人的创新和社会的创新,它所追求的主导性价值就是创新。创新性质的转变要求知识产权法不断修订,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调整正是为了保障创新者收益,提高创新效率,提升创新价值。2.知识产权制度各环节与自主创新各阶段创新活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是获取知识产权的主要途径;创新活动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没有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创新主体将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无法收回预期的投资。创新过程中的阶段成果都能够申请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从创造、保护和应用三方面影响创新的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扩散3个阶段。一项科技成果取得市场成功必须经过研发、商品化应用、产业化推广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能够起到激励、加速创新的作用。知识产权不同环节对技术创新各阶段的激励作用不同。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耦合效果受到知识产权性质、保护范围、保护期限、判断标准和技术交易条件转变的影响,其作用方向受到企业所处产业环境等因素影响。在创新的研发阶段,知识产权创造环节的作用因素包含强化研发成果的垄断性、促进研发成果公开化、通过专利实用性标准变动提高研发成果实用性等,促进研发成本回收、提高研发效率。保护环节主要指知识产权政策工具的影响,如最优保护期限和保护范围变更等,通过影响研发成果取得的知识产权的盈利水平,激励创新主体增加研发投资。知识产权是带有公权性质的私权利,其权利法定,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滥用都直接涉及立法问题。行政介入也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通过司法保护与行政管理手段,确保研发方获得知识产权收益。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体制、司法执法体制、行政执法体制的建设以及相互间协调都会影响研发投资。知识产权运用环节包含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为研发活动指明发展方向,防止研发过程中非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研发绩效。在研发阶段,利用好专利文献有利于避免重复研究,加快研发速度。专利文献能够提供三方面信息:以技术为中心,提供某一技术领域的重点和空白点及相关替代技术;以申请人发明人为中心,提供技术开发的形势和其他企业的开发状态;以时间为中心,提供某项技术的来龙去脉。合理地利用专利文献还能够有效地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由于可能有许多人在同时进行研发,有些成果已经申请了知识产权,有些属于公有技术,假如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专利技术动态,则极易落入专利陷阱。支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研发的成果已经被抢先申请专利,将造成研发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许多创新主体习惯于在研究尚未成功阶段,就急于发表论文或交流学术成果,这样极易导致因技术内容公开而失去申请专利的可能,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作为借鉴,将其稍作加工改进便作为自己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合法据为已有。因此,做好技术保密工作,是一种知识产权前期保护的好办法。有些创新主体专利战略意识淡薄,总是等到研究成果处于十分成熟时再去申请专利。这时,往往会被同时在进行此项技术创新研究的竞争者抢先申请专利。而知识产权的归属并不一定归属于最早研究并最早出成果的创新者,而是归于最先申请的创新者。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成果性质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途径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是影响高校等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进行创新成果转化合作的重要课题。促进技术交易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产品开发阶段,知识产权问题的关键是怎样防止同类企业在了解创新成果后,抢先使用同样工艺或产品占领市场获得在先权利或同为竞争主体抢先申请专利,使研究者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化为乌有。因此,及时申请专利使技术创新成果获取法律保护,是保护新技术产品开发安全进行的有效保障。为了防止自己的研究成果失去产权价值,抢先申请战略在产品开发阶段显然很重要。商品化阶段的知识产权问题,新技术产品的商业化上市,要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外市场,就必须保证自己的产品不被侵权。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持有自己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假如这些新技术产品没有权利化,不仅会失去市场占有,甚至会被诉诸法庭。因此,在技术创新商品化阶段,加强对新工艺、新产品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是其重点。不同的知识产权部门法所保护的客体虽不同,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又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许多情况下,表现为一种系统工程,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应用多种法律途径保护知识产权。一项新产品的开发运用,其方法能够申请发明专利,结构能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外形及包装均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必要时还可保留部分技术秘密以增加保护的实际效果,再加上商标注册申请,这样足以使该产品拥有1个知识产权立体防卫系统,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使侵权者无机可乘。这是采用单一知识产权保护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从相关主体方面看,政府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与高科院所从事有益有效的创新活动。企业是创新主体,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者和受益方。高校等科研机构主要是研发成果的提供方。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条件下,市场需求的不明确性日益增加,企业研发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大大增强,单个创新主体(个体、团队、职能部门、企业)很难独自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创新活动。在技术发展迅速、用户需求转变多样的环境中,要完成资源密集型的复杂任务,建立企业与企业间的网络联络,采取产学合作的形式整合资源,是创新主体间优势互补、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创新已经从线性过程走向网络化过程。理论上,产学合作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知识产权创造形式。例如,高科院所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通过企业内部关键资源的转化,形成知识产权商品,占领市场。因此,企业间合作、技术人员的流动、合作等组织形式都有利于创造知识产权,并将其进行商品化、产业化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