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标准交织的原因
1.产业竞争策略产业竞争策略是知识产权与标准交织的重要原因,知识产权通过标准的表达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竞争策略,获取最大的市场利益。标准是具有技术品格的规范性文件,能对标准实施者产生约束力。标准的约束力尽管不如法律那般具有强制性,可是违标产品可能会受到“无形之手”的阻挡,排除于市场认可之外,直至被市场淘汰。标准是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拥有者通过标准把各种知识产权打包,再以标准许可的方式获利,而其他厂商却在标准的束缚中无力反抗。13知识产权人借着标准推广的东风,并且拥有比通常情况下更具优势的许可条件谈判的地位,从更多的标准实施者处获得更多的许可费,这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产权人的获利模式,对知识产权人是不小的诱惑。由于知识产权有极强的专属性,能排除别人非经权利人许可而为的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因此标准与知识产权交织后,借着知识产权专属性的优势地位巩固与提升标准制定者或知识产权人的市场竞争地位,标准制定者能够借着优势地位来限制竞争、排除竞争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利益。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竞争策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标准为知识产权人获得了更多利益的同时,知识产权制度也能为标准提供充分的保护。例如,标准组织制定标准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与物力成本,标准组织通过出版、售卖标准能够获得可观的收益回报。14同时,著作权可为标准提供较为全面的保护,保护作为著作权人的标准组织的著作人身权以及著作财产权,规范标准实施者对标准的合理使用,打击侵害标准著作权的行为。2.标准先进性、科学性的必须制定和贯彻标准必须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制定者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标准,而应受某一阶段、某一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高低的限制。15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新技术、新发明能给所有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许多先进技术的拥有者寻求以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新技术,新技术、新发明往往是该领域最先进技术的代表,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创新性。科学技术的先进性是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基于先进性原则的要求,标准制定者就不得不纳入代表先进技术的知识产权以保证其先进性。市场推广实施包含知识产权品格的标准后,一方面,统一了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与技术要求,升级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执行最新标准的技术要求,促进行业往先进性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标准是实现技术要求的一整套完整、详尽的技术方案,而专利技术仅是关于解决单一问题的技术方案。标准制定的过程是对多项专利技术的整合,标准纳入多项专利是实现标准整体的作用大于多个单一专利简单相加的作用,以该过程二次实现技术的先进性,巩固科学技术创新的成果。可见,制定标准是对现有技术方案的重新创作或整合以达成技术共识的过程。
知识产权与创新
产权是指1个社会共同准予或强制实施的选择经济品的使用权利。知识产权是指那些以知识为资产主体的经济品使用权,它是无形资产使用权的一种,包含商标、专利、著作、软件等权利。对创新而言,专利是知识产权中最重要的产权形式。制度学派的代表是一套鼓励技术转变、激励创新的制度。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期,专利制度是建立市场特权的工具,人们引进技术建立新工业,国王就要授予特权保护他们,保护的方法是授予新技术引进者在英国使用该技术的专有权,保护内容只是使他们建立起该技术并培训其别人使用该项技术。这一制度使那些拥有技术的人不会被市场和技术的不明确性而吞没,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不会面临竞争对手,也促进了当时比较稀缺的资本的积累。但这并不是法律保护,而是王室的特权保护,具有极大的不公正性。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这种制度受到了冲击,取而代之的是《独占法》,该法宜告所有垄断、特准和授予一律无效,发明创造不再仅受特权阶层的偏爱,真正的专利制度建立起来了。专利与创新。专利制度在各国工业化过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国在最具有代表性的年份1851年颁布了2000件发明和专利权特许证,1877年德国颁布了专利法,到1890年,德国已从个贫困的农业国变成富裕国家,到1914年它的国民收人达到了120亿美元,排名第三。美国更是专利法的受益者,进人20世纪美国以绝对的经济优势称雄世界,其总量是第三名为德国的3倍,人均国民收人远高于当时第二名的英国。这些迅速致富的国家无不是以技术发展为源泉,依靠技术发展获得经济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是否创新,其根本性的衡量标志是这种活动能否在一定的成本下提供更高的效用。也就是说,创新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效用,社会对这种活动的回报也应更高,创新越多、越快,经济活动的边际报酬率越高,社会平均报酬率越高,创新边际报酬率与社会平均报酬率就越高社会平均报酬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创新决定的,这能够表现在一国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演变速度及汇率的转变上。然而,创新的社会贡献并不等于创新的私人收益,存在着创新的社会收益大于创新的私人收益总和,其原因在于创新具有强大的外部性。在专利产权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以前,知识分子凭借自己对人类的责任心进行研究并将发明创造贡献给人类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占比为零。随着不同类别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创新的私人收益与社会占比在逐渐提高,其占比趋近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社会福利与报酬率分配是在一定的全部社会报酬率下,能够根据创新与私人收益率关系明确社会福利与私人收益率关系,得出最大社会福利函数下的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的占比。有3个因素影响着专利权对创新的激励。一是创新对私人财富的影响。在社会越来越依靠创新来获得财富,私人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发明看做无所谓,必须追求其利益时,仅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是不足以刺激人的创新活动的,而必须提高对人们私人收益的尊重程度。二是知识形态的复杂化。除能够受到专利保护和其他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以外,还有许多不被保护的无形资产,如技术诀窍、管理经验、集体凝聚力等,并且集体发明越来越多,怎样将员工在创新中的贡献分解为个人的利益,也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关注的新的问题。三是专利保护的时间长短,是1个长期有争议的话题。曾经有过这样的偏向一一对专利实施无限期保护,但这会带来1个很大的问题,谁要生产某种产品就必须向发明人交纳一定金额的专利转让费,这笔费用就会加到成本之中,使价格远高于现行的价格。而保护期太短,也可能会损害发明人的利益,挫伤发明人的主动性,创新的来源就会枯竭。专利的保护期应取决于专利的经济周期,即在社会收益最大条件下的保护期限。随着技术周期的缩短,对专利保护期的要求呈现出缩短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