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张茅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张小泉商标案

  
很多企业对张茅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张小泉商标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张茅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张小泉商标案,希望大家能对张茅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张小泉商标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张茅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张小泉商标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张茅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张小泉商标案

张茅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

3月19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北京会见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德尼·L·伯乌苏一行。

张茅标明,中非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在中国举行,峰会聚焦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相信中非关系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焕发新的活力。工商总局和非洲知识产权组织一直保持良好合作。2011年以来工商总局已连续7年举办非洲国家知识产权官员研修班,来自50个非洲国家的341名学员参加了研修。2017年双方重新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我们愿意在合作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加强双方合作,为推进中非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张茅指出,2017年中国商标注册申请量达574.8万件,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与中国商事制度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密不可分。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幅缩短注册商标周期。工商总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注册商标便利化,目前商标审查周期已由《商标法》规定的9个月缩短至8个月,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压缩至6个月。工商总局高度重视平等保护包含非洲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他强调,商标的保护不仅必须政府的监管,还要加强企业自律,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消费者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打击网络假冒也非常重要。

德尼·L·伯乌苏高度评价工商总局为促进中国商标品牌事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他标明,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由17个非洲法语国家组成,与工商总局的合作由来已久。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密切双方关系,为中国企业更便利地在非洲申请商标、更好地保护自身商标权益提供支持,促进中非知识产权事业共同发展。

相关阅读:

张茅: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世界第一,每10个商标就有8个在中国

商标多少钱

代办注册商标多少钱

张小泉商标案

【案件背景】“张小泉”商标纠纷案发生了许多起,本部分仅摘取其中一例,这已是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被第三次喊停生产销售标有“张小泉”字样的商品。“张小泉”是形成于清康熙2年(1663年)的著名老字号品牌,杭州张小泉集团是中国驰名商标———“张小泉”的唯一拥有者,也是“张小泉”牌刀剪产品的唯一合法生产厂家,而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将“张小泉”三字作为企业名称的一部分使用。杭州张小泉剪刀厂于1991年2月经申请注册取得“张小泉”文字商标,上海刀剪总店成立于1956年1月。杭州张小泉认为上海张小泉在商品上突出使用了“张小泉”字样涉嫌侵犯商标权,将其告上法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4年7月19日作出生效判决,认为上海刀剪总店突出使用“张小泉”“上海张小泉”文字的行为,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该行为不构成侵犯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但要求上海刀剪总店今后应在商品和服务上规范使用其经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此后,杭州张小泉发现上海方面未按判决做,仍然存在产品以及包装、标牌上直接使用“上海张小泉”字样标识的行为。2004年12月,杭州张小泉向杭州市中院提起诉讼。上海张小泉对此提出管辖权异议,遭驳回后向浙江省高院提起上诉,又被驳回。【案情简介】上海张小泉成立于1956年1月6日,开展之初名称是上海张小泉刀剪商店,1982年、1988年、1993年先后变更为张小泉刀剪商店、张小泉刀剪总店、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2006年3月24日,原告因企业改制更名为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有限责任公司。1987年1月30日,原告经核准申请注册了“泉字牌”图形商标。1993年10月,国内贸易部授予原告为中华老字号。杭州张小泉前身为杭州张小泉剪刀厂。1964年8月1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经申请注册取得张小泉文字与剪刀图形组合的“张小泉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为日用剪刀,申请注册号为46474。1981年5月1日,“张小泉牌”商标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核定使用商品第20类剪刀,申请注册号为129501。1993和2003年连续获得续展,有效期至2013年2月28日。1991年2月28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经申请注册获得“张小泉”商标,核定使用商品第8类(包含剪刀和日用刀具等),申请注册号为544568。2001年续展申请注册,有效期至2011年2月27日。1997年5月7日,上述两商标均转为国际分类,核定使用商品第8类(包含刀剪等),有效期自1997年5月7日至2007年5月6日止。1997年4月9日,“张小泉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00年12月27日,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因企业改制更名为杭州张小泉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5月14日、8月14日,“张小泉牌”及“张小泉”申请注册商标先后经核准转让给杭州张小泉。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999)沪二中知初字第13号生效判决书认定:“根据杭州市档案馆及浙江文史资料选辑记载,‘张小泉’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起初由张思泉带着儿子小泉开设‘张大隆’剪刀店,1628年张小泉又率子近高来到杭州,在杭州大井巷继续营业,招牌仍用‘张大隆’,后因冒名者多,于1663年改名为‘张小泉’刀剪店。小泉去世后,儿子近高继承父业,并在张小泉后面加上近记,以便识别。1910年,张祖盈承业。1949年,张祖盈因亏损宣告停产,并将张小泉近记全部店基生财与牌号盘给许子耕。杭州解放后,张小泉近记剪刀复生。1953年,人民政府将当时所有的剪刀作坊并成5个张小泉制剪。”原告上海张小泉主张被告杭州张小泉在其刀剪产品外包装上标注“创立于1663”和“since1663”的行为构成虚假宣传。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尽管被告杭州张小泉与“张小泉”的创始人没有嫡传关系,但被告杭州张小泉的前身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先后于1964年8月1日、1991年2月28日经申请注册取得“张小泉牌”商标和“张小泉”商标,被告杭州张小泉是上述商标的商标权人,其在刀剪产品外包装上标注“张小泉”商标的同时,标注“创立于1663”或“since1663”,主观上是为了表明“张小泉”品牌创立于1663年的历史事实,不构成虚假宣传。原告上海张小泉主张,被告杭州张小泉集团的“张小泉牌”商标虽于1997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但被告杭州张小泉未按照《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在驰名商标认定时间超过3年时重新提出认定申请,故被告杭州张小泉在其刀剪产品外包装上标注“中国驰名商标”亦构成虚假宣传。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1996年8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对于驰名商标认定时间未超过3年的,不必须重新提出认定申请。2003年4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该规定于同年6月1日起施行,原《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现行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中没有关于经国家商标局认定的驰名商标需在一定期限后重新提出认定申请的相关规定。鉴于被告杭州张小泉的“张小泉牌”商标曾在1997年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因此,被告杭州张小泉在其刀剪产品外包装上标注“中国驰名商标”,不构成虚假宣传。鉴于被告杭州张小泉在其刀剪产品外包装上标注“创立于1663”“since1663”和“中国驰名商标”,不构成不正当竞争,故对于原告上海张小泉要求被告麦德龙公司停止销售被告杭州张小泉生产的上述产品的诉讼请求,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亦不予支持。同时,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指出,原告上海张小泉和被告杭州张小泉均系经营刀剪等同类商品的企业,且均与“张小泉”的创始人没有嫡传关系。双方因“张小泉”品牌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发生了多次诉讼,因此,双方在经营活动中均应依法规范使用各自与“张小泉”品牌有关的知识产权。本案中,被告杭州张小泉在刀剪产品的外包装上将其“张小泉”商标与“创立于1663”或“since1663”字样结合使用和宣传的行为,显属不妥。为了正确区分被告杭州张小泉的“张小泉”商标与“张小泉”品牌的历史,避免相关公众的误认和混淆,今后被告杭州张小泉在经营活动中应当依法规范使用“张小泉”商标和“张小泉”品牌。最终,法院驳回了上海张小泉的诉讼请求。判决后,原告上海张小泉不服,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其主要上诉理由为:(1)原判关于杭州张小泉在其刀剪产品外包装上标注“创立于1663”文字的行为不构成虚假宣传系事实认定错误。上诉人、杭州张小泉与“张小泉”品牌的创始人均没有嫡传关系。杭州张小泉无论是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或是生产历史,均没有300多年历史。(2)原判关于杭州张小泉在其刀剪产品外包装上标注“中国驰名商标”文字的行为不构成虚假宣传系事实认定错误,且适用法律错误。在2003年6月1日《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施行前,驰名商标的管理应以《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为法律依据。在2000年“张小泉牌”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3年后,根据《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杭州张小泉应重新提出认定驰名商标的申请。由于杭州张小泉未提出申请,故该商标已不属于驰名商标,不能再适用《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3)原判要求杭州张小泉在经营活动中依法规范使用“张小泉”商标和品牌的判决内容含义不明确,难以实行。被上诉人杭州张小泉答辩认为,(1)杭州张小泉的“张小泉牌”刀剪品牌与创立于1663年的张小泉刀剪之间存在密切的传承及渊源关系,因此杭州张小泉在刀剪产品包装上作系争标注,用以表明其刀剪品牌的渊源,不存在虚假捏造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企业的历史都从登记起算,不可能成立于1663年,因此消费者对杭州张小泉在产品包装上的标注,只会理解为该品牌的源头和历史,不会形成“杭州张小泉成立于1663年”的误解。(2)《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已经被《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取代,后者中没有关于驰名商标超过3年必须重新进行认定的规定。前者也只是针对当事人要求工商局保护时,工商局能够要求重新认定。实践中,国家工商局没有重新认定过一件驰名商标。杭州张小泉的商标广为人知,在2004年上海法院的判决中均认定“张小泉牌”商标为驰名商标,因此宣传驰名商标并不虚假。(3)原判指出杭州张小泉行为不妥,是提醒其日后要更严谨、规范地使用权利。最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