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帮你理清外观设计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一文帮你理清外观设计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是我国三大专利类型之一,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专利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相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由此可见,外观设计必须使用到产品上才能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事实上,许多申请人对外观设计和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这两个概念搞不清楚,这是不利于大家正确理解外观设计专利含义和要求的。今日企业易小编就帮大家理清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标明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
由此可知,我国专利法保护的不是单纯的外观设计,而是与产品结合的外观设计。从这一意义上说,受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外观设计必须以产品为载体,不能脱离产品而存在,我国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包含外观设计以及所依附的产品两个因素。
与发明和实用新型不同,外观设计是从产品美感的角度出发的,它表现在产品外部,是关于产品外表的装饰性或艺术性的设计。同时,受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外观设计还必须是能够在工业上应用的,假如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不能为生产经营目的而用工业的方法复制出来,就不是我国专利法意义上的外观设计。
必须注意的是,仅有工业品才能作为外观设计的载体,农产品、畜产品、自然物均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的载体。
所谓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指某种产品的外观设计与获得专利的外观设计相同或者相似,并且该产品与外观设计被授权时指定使用的产品类别相同或者相类似。
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是否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不仅要看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与权利人获得专利的外观设计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并且要看该产品与权利人获得专利的外观设计被指定使用的产品类别是否相同或者相类似。
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中,应当首先审查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产品是否属于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不属于相同或相类似的产品的,则不构成侵权,仅有在被控侵权产品与外观设计专利产品是相同或者相类似产品的情况下,才有必要进行下1步的判断。
专利申请流程详细步骤及费用发明专利申请流程及费用免费专利检索入口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流程及费用
一文带你看懂知识产权贯标流程
一文带你看懂知识产权贯标流程
能够预见,假如我们在知识产权管理的每1个阶段都设置相应的基本流程和控制要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必将变得更简单、有效,从而提高新技术企业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正是企业知识产权贯标的意义所在。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面到来,企业的竞争环境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知识产权的作用日益凸显,能够预见,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知识产权在企业必须经历创造、获取、管理、运用、保护等几个阶段,每1个阶段都涉及到知识产权管理。
同其他体系认证类似,能够预见,假如我们在知识产权管理的每1个阶段都设置相应的基本流程和控制要点,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必将变得更简单、有效,从而提高新技术企业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正是企业知识产权贯标的意义所在。
什么叫贯标?
贯标就是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依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要求,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并推动的一项旨在协助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方法、制度和文件的统称。
知识产权贯标的具体步骤
贯标流程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贯标启动、调查诊断、体系构建、发文宣贯、实施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1)贯标启动:成立企业贯标工作小组,制定企业贯标工作规划,召开企业贯标启动大会,对主要参与部门、人员进行贯标相关培训。
(2)调查诊断:调查企业基本信息、组织架构、相关制度,诊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3)体系构建: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方针、目标,策划企业知识产权职能架构,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4)发文宣贯:颁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制度、程序、表单,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宣贯培训,指导各个部门、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
(5)实施运行:运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填写体系运行记录,定期进行体系运行监测。
(6)内部审核:企业对其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并对审核中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7)管理评审:企业最高管理者就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审。
认证流程
认证流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认证申请、文件审核、现场审核、通过认证或改正。
(1)认证申请:依据第三方审核认证的要求,准备审核认证所需的资料,向第三方认证公司提交认证申请。
(2)文件审核:依据第三方认证审核和国标的要求,对递交申请的资料进行文件有效性、一致性、合理性等方面的审核,认为现场审核做好准备工作。
(3)现场审核:第三方审核机构到达受审核方(贯标企业)现场,依据第三方认证审核和国标的要求,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性、一致性、持续性等方面的审核,并出具审核结论。
(4)通过认证或改正:第三方认证审核机构对受审核方的符合性,以及对不符合方面的整改进行验证,最后,认证公司作出通过认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