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
结合我国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特点及现状,对处于权利保护焦点的问题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论证。全书共5章,主要包含网络著作权、域名、网络服务商、特殊种类的网络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内容。>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也有许多内容,接下来,律图的小编将带领大家学习有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一、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知识产权就是由数字网络发展引起的或与其相关的各种知识产权。著作权包含版权和邻接权,工业产权包含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商号等。
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保护手段
国际社会目前对信息开发者权益保护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手段;二是技术手段。技术方面的保护是我们接触较多的,例如我国大都采用的附带加密狗、加密卡或加密盘、对软件拷贝或使用进行限制等技术措施等,但同时也给开发工作增加了负担,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而法律方面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版权法来提供知识保护的。
可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样的技术保护措施并不是坚不可摧的。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使得诸如美国白宫及五角大楼等等一些机构的绝密数据库,频繁地成为电脑高手们一试身手的对象。可是能够看到的是,我们的法律这种电脑入侵事件却并没有禁止性的规定,而是假如没有造成其它的侵权行为,则并不违法。传统的知识保护体系中,违法与不违法的界限是进入行为或由此获取的资料是否是“个人使用”。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诸如“黑客”这样的人物,是有可能通过网络接触到那些涉及国家安全的机密数据的,此时哪怕仅仅是“个人使用”恐怕也并不是件有益的事。“个人使用”概念的区别变得更为困难。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技术保护不足以根本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还更必须法律保护的协助。在美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由来已久。1789年开始实施的《宪法》第一章第八条第八款指出,国会有权“保障著作家和发明人对各自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的期限内的专有权利,以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此后,美国又先后制订了《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法》和《软件专利》。为了全面执行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规定的各项义务,1994年12月8日美国政府制订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对知识产权法律作了进1步的修改和完善。对网上知识的保护是通过版权法来进行的。在原有体系中,从技术角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本身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单纯地对技术保护措施进行解除通常并不违法。即只要有足够的技术手段,能够进入网络中那些绝密数据库并进行浏览是不违法的。除司法保护,美国还利用行政程序和仲裁制度保护网络知识产权。
日本在网络只是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强大的知识产权侵权应对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对网络侵权行为严格打击和取缔,同时完善立法和各项保护制度,有力的打击了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
欧洲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发源地,20世纪70年代起,伴随着欧洲国际商品贸易不断扩大和知识产权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今日,在欧盟若干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已经形成1个统一的“欧洲”权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领域的协调和统一已经达到1个相当高的水平。
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都面临着修改、调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地区和有关组织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如世界贸易组织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制定了《版权条约》和《录音制品条约》;美国1998年通过了《数字千年著作权法》;欧盟颁布了《信息社会版权指令》。
我国也在把握时机,立足本国国情并努力与国际接轨,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为越来越繁荣的网络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于2001年修改了《著作权法》。2005年,首次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中,提出建设“创新国家”,以及将打击侵权盗版的剑锋直戳网络领域。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并且承诺在条件成熟时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措施,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这些信息都表明了我国想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决心。
不得不说网络世界是复杂的,有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在上文中,律图的小编只给大家介绍了网络知识产权定义以及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保护手段的内容,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当您有什么困难的情况下不妨登录律图的网站咨询专业的律师。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在国际公约方面,1996年12月20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缔结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CopyrightTreaty,WCT,简称《WIPO版权条约》)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IPOPerformancesandPhonogramsTreaty,WPPT,简称《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都针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出了专门规定。如《WIPO版权条约》在第1条“与《伯尔尼公约》的关系”中开宗明义:“《伯尔尼公约》第9条所规定的复制权以及所容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作品的情况。不言而喻,在电子媒体中以数字形式存储受保护的作品,构成《伯尔尼公约》第9条意义下的复制。”目前,包含我国在内的120多个国家都加入了这两个公约。在国内法方面,除了《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刑法》等传统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外,还有一些专门性的条款对网络知识产权予以特殊保护。早在2001年我国第一次修改《著作权法》时,就特别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能够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随后,又专门出台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多个法律法规,对网络版权保护进行特殊保护。为了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2005年4月30日由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制定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自2005年5月30日起生效。该办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作出了明确界定,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容作出了细化解释,对信息网络传播权行政保护的主管部门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对于推动我国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计算机信息电子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电子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电子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网络著作权解释》等专门性法律法规,也是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