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很多企业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希望大家能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及示范企业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创造

(35分)

1.产出导向

1.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引导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产出导向。

5

2.产出数量

2.截止上1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

5

3.近3年专利申请总量。

5

4.截止上1年底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

5

3.产出质量

5.近3年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占比。

5

6.近3年专利授权率。

7

7.累计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数量。

3

知识产权运用

(25分)

4.自行实施专利

8.近3年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3年的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之和除以3)。

18

5.其他知识产权收益(取三项考核内容的最高分值)

9.近3年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益。

7

10.近3年知识产权融资额。

11.知识产权作价作为申请注册资本额。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40分)

6.管理体系

12.通过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认证。

10

7.管理规范

13.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实施情况。

2

14.建立企业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和奖励机制。

3

8.管理投入

15.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职人员至少2人。

5

16.近3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近3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占比之和除以3)。

3

17.近3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年平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指用于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申请/申请注册、维护、诉讼、检索分析、培训和奖励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5

18.近3年核心人员知识产权培训率(“核心人员包含企业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培训率为被培训核心人员占核心人员总数的占比)。

2

9.预警

19.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

5

10.纠纷应对

20.近3年有效处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获得赔偿或避免损失。

5

加分项

(50分)

11.获得奖励

21.企业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工作奖励。纳入评价范围的包含企业近5年获得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奖励和近3年获得的省级知识产权奖励。国家级知识产权奖励包含中国专利奖、中国商标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省级知识产权奖励是指省级政府设立的知识产权奖励,不含省级政府下属部门或单位颁发的奖项。

10

12.特色加分

22.具体指标和考察内容由省局根据本省优势企业工作特色进行研究明确。

40

注:有关评分标准另行发布。

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

(A表)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创造

(35分)

1.产出导向

1.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信息,引导研发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产出导向。

5

2.产出数量

2.截止上1年底有效专利拥有量。

5

3.近3年专利申请总量。

5

4.截止上1年底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其他知识产权拥有量。

5

3.产出质量

5.近3年专利申请量中发明专利占比。

5

6.近3年专利授权率。

7

7.累计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数量。

3

知识产权运用

(25分)

4.自行实施专利

9.近3年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3年的专利产品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占比之和除以3)。

18

5.其他知识产权收益(取三项考核内容的最高分值)

10.近3年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收益。

7

11.近3年知识产权融资额。

12.知识产权作价作为申请注册资本额。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30分)

7.管理规范

13.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实施情况。

2

14.建立企业职务发明人权益保护和奖励机制。

3

8.管理投入

15.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专职人员至少2人。

5

16.近3年研发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的平均值(近3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占比之和除以3)。

3

17.近3年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的年平均值(知识产权经费指用于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申请/申请注册、维护、诉讼、检索分析、培训和奖励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5

18.近3年核心人员知识产权培训率(“核心人员包含企业管理人员、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和研发人员。培训率为被培训核心人员占核心人员总数的占比)。

2

9.预警

19.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及应对方案。

5

10.纠纷应对

20.近3年有效处理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获得赔偿或避免损失。

5

获得奖励(10分)

11.获得奖励

21.企业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工作奖励。纳入评价范围的包含企业近5年获得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奖励和近3年获得的省级知识产权奖励。国家级知识产权奖励包含中国专利奖、中国商标金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省级知识产权奖励是指省级政府设立的知识产权奖励,不含省级政府下属部门或单位颁发的奖项。

10

注:有关评分标准另行发布。

(B表)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

考察要点

权重

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能力(15分)

1.战略层面规划知识产权工作

1.建立与企业整体发展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战略发展规划。

5

2.建立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引导企业重大决策。

5

2.较高的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水平

3. 具有企业专利数据库,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管理企业知识产权。

5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15分)

3.具有行业优势的专利全球布局

4.建立海外专利布局机制并实施。

5

5.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有效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储备在本行业内名列前茅。

5

4.科学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

6.建立知识产权入股、股权和分红权等形式的激励机制。

5

知识产权运营能力(40分)

5.专利运营机制有效运行

7.依托专利分析等手段,建立专利运营机制。

10

6.知识产权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8.专利产品销售额占公司产品总销售额的占比较大。

5

9.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各种途径,拓宽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渠道。

5

7.知识产权产业协作积极开展

10.牵头组建或加入专利运用协同体,实现协同发展。

5

11.牵头组建或加入专利联盟。

5

8.积极参与知识产权标准化

12.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10

知识产权维权保护能力(30分)

9.有效管控知识产权风险

13.建立贯穿生产经营全流程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机制和风险监控机制。

5

14.定期开展知识产权风险测评。

5

10.尊重别人知识产权

15.通过开展知识产权尽职调查、获得知识产权许可等方式,避免主观恶意侵犯别人知识产权。

5

11.参与行业性专利纠纷处理

16.推动建立行业知识产权维权协作机制,参与行业专利纠纷处置。

10

12. 解决国内外知识产权争端

17.编制并适时调整企业知识产权争端解决预案。

5

注:有关指标说明及评分标准另行发布。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制定,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的针对国家知识产权的体制性、政策性的国家战略。我国现行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主要体现在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纲要分为序言、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专项任务和战略措施等五大部分,共65个要点。纲要全面规定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到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总目标和各项工作安排。纲要在设定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方面,分别设定了中期目标(5年目标)和20年远期目标(到2020年)。5年目标主要从树立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拥有量、改善保护状况、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培育优势企业等角度提出了要求。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目标主要有:1.指导思想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3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2.战略目标(1)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1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够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2)近5年的目标是:——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大幅度提高,拥有量进1步增加。本国申请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进入世界前列,对外专利申请大幅度增加。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核心版权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拥有一批优良植物新品种和高水平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秘密、地理标志、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等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运用知识产权的效果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比重显著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进1步健全,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显著减少,维权成本明显下降,滥用知识产权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特别是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初步形成。3.战略重点(1)完善知识产权制度①进1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适时做好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对外贸易、科技、国防等方面法律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②健全知识产权执法和管理体制。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强化公共服务。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③强化知识产权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中的导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技政策、贸易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制定适合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针对不同地区发展特点,完善知识产权扶持政策,培育地区特色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以知识产权的获取和保护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服务;健全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领域知识产权管理体制、预警应急机制、海外维权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保障公众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活动中依法合理使用创新成果和信息的权利,促进创新成果合理分享;保障国家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2)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①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作用,坚持技术创新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基本前提,以获得知识产权为追求目标,以形成技术标准为努力方向。完善国家资助开发的科研成果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绩效考评体系。逐步提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商品出口占比,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②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选择若干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和文化创新。促进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修订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大司法惩处力度。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4)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界定知识产权的界限,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5)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国家普法教育中增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容。在全社会弘扬以创新为荣、剽窃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假冒欺骗为耻的道德观念,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