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建筑业ISO9000咨询难点(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企业对建筑业ISO9000咨询难点(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建筑业ISO9000咨询难点(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希望大家能对建筑业ISO9000咨询难点(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建筑业ISO9000咨询难点(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建筑业ISO9000咨询难点(ISO认证申请需要注意什么)

建筑业ISO9000咨询难点

建筑业ISO9000(属于建筑业)的行业特性,在ISO9000认证过程中比其他行业存在更多的难点,必须采取适宜的有效对策,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贯标要求。

难点之一:

建筑生产作业面分散与集中宣贯之间的分歧

建筑业的特点之一是生产作业面广,点多分散,流运性大。每一家建筑企业都有许多工程项目同时在各地施工,相互间的距离少则几十公里,多则数百公里。尽管现代的交通工具为相互联络提供了方便,但距离和时间的因素仍会给质量体系认证带来不利影响。贯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员工人人学习,个个参与,采取集中贯标质量。但由于建筑企业所属单位(特别是项目队)之间的业务范围和生产进度不一致,往往会在时间安排上产生分歧,给集中贯标带来许多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能够采用相对集中与巡回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即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能集中的集中,以部门工区域划片就近集中。对无法集中的单位(如生产进度正处于关键阶段或相距确实遥远的项目队)由宣贯企业贯标办组成小分队到各地进行巡回辅导,利用施工间隙化整为零进行宣贯。

公司可采用的宣贯采用多种形式。中层以上干部及生产技术骨干由外聘专家集中贯标,工种项目队则以区域为单位集中贯标,对无法集中的单位,组织由管理者代表带队,全质办成员主讲的宣贯小分队实施宣贯。这种从实际出发,不图形式的宣贯方法,能收到“宣贯和生产两不耽误的效果。

难点之二:

习惯意识行为与全新管理模式之间的分歧

建筑业的特点之二是经历的各种检查验收较多,尽管名目有别,但形式和方法大同小异,如“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作毫无疑问,提希望,下结论等。其中“查资料,看现场因缺乏严格的程序往往会沦为“走过场,而最后“结论大部分事先定下了“毫无疑问基调,通常都能过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没有通不过的验收的“经验之谈,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错误的认为{用不着“大惊小怪。这种思想与ISO9000标准必须真抓实干是十分分歧的。

对此,应从增加“理性和“感性认识着手采取措施。

第一,可利用各种会议,培训班从理性上做正面引导,指出ISO9000标准是集中了长期以来世界各国质量保证标准的经验,是全新的,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按标准建立和运行的质量体系必须是切切实实的;认证审核必须严格按程序操作,容不得半点虚假,即使侥幸过关,也迟早会“砸锅,被“停牌或“摘牌。在下面引导的同时,最好能例举一些未能通过认证的实例,以增强说服力。

第二,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灌输“动真格的感性认识。我们能够采取在班内审员培训班时让各部门负责人等非内审人员旁听,使他们对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难度增加感性认识;同时工程项目进行符合性审查,有关部门(特别是工程项目队)负责人及骨干人员现场观摩了审核全过程。这种现场观摩能够收到比听课更佳的感性效果,有利于消除习惯意识。

难点之三:

管理的不规范与标准的规范化之间的分歧

建筑业的特点之三是管理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状况,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与ISO9000标准强调规范化操作的要求存在很大分歧。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五条明文规定,“按照合同约定,建筑资料、建筑结构和设备由工程承包单位采购的,发包单位不得指定承包单位购入用于工程的建筑资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或指定生产厂、供应商。而建筑市场的现中“由发包方指定生产厂、供应商的情况许多。为了不“得罪发包方承包单位不得不违心依从,导致许多用于工程的建筑资料处于既非“自购又非“甲供的失控状态,成为当前建筑企业的一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应采用将标准“细化的方法,在程序文件中做出详细规定:虽有顾客指定,但仍需经公司有关部门承办物资采购;对分承包方评价也应由公司有关部门按本程序有关规定进行。这样,就将此类物资明确列如“自购范畴,并严格按采购进行控制,以满足标准要求。

难点之四:短期行为与标准的持续有效性之间的分歧

建筑业的特点之四是普遍存在短期行为。在质量体系管理认证中突出表现为:“得过且过、到时再说,“临阵磨枪、突击应付,“兵少将缺、滥竽充数,“工程竣工、运行终止,“证书到手、万事大吉等,短期行为的主观原因是对标准的本质认识不足,客观原因是建筑行业特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这种短期行为是由建筑产品的一大特性即专一性而产生。建筑企业往往是“先有顾客后有产品。不同的顾客决定了不同的产品质量要求(包含规模、造型、功能等),很少有完全相同的。由于建筑产品往往是“一次性交易,造成忽视回头客的情况甚至错误的认为“反正是对特定顾客负责,也就不必过于认真地按普遍适用的标准去做,从而产生短期行为,一切都围绕“通过竣工验收转。

另一方面,项目队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工程竣工应自然而然告一段落,在承建新工程前往往会有或长或短的一段间歇期。新工程承建时,又灰因工程规模的差异,对原项目队伍根据必须作必要的调整重组。因此组织和人员的稳定性较差,也从客观导致一些短期行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选纠正“为认证而认证和“证书到手、万事大吉的错误观念,强调通过认证只是标志企业的质量管理已达到顾客能够接受的最少水平,而绝非完美无缺。应该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仅有起点没有终点,保持和提高比建立更艰巨。

其次,应在制定各种计划时(包含人才引进和培训,设备增置和更新,资本经营和投资,市场开发和拓展)要有前瞻性:要在长远计划的框架内制定年度计划,任何计划均应有可操作性,并纳入实施监控。如规定“培训计划的要求,并应有基层部门的指令性要求,报最高管理者批准,才能指定并实施。这样指定的培训计划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能收到预期效果。

对于局部(主要指工程项目)则容许从实际出发,特定时间限内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追求局部范围内的实效(即满足顾客的特定要求)。我们要强调各工程项目队一定要按各项目的自我质量追求(即顾客要求)实施质量体系运行。该创优的必须创优,并要有创优计划;而对那些只要求合格的工程则不必盲目攀高,一切应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准绳。应充分利用间歇时间,对员工进行再培训。

我们应规定,凡新开工项目无论原队伍是事调整,原则上均应重新实施宣贯。这样既能进1步提高员工素质,又能营造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意念和氛围,为新工程项目的再一轮质量体系运行作准备,有利于消除短期行为,有利于确保企业整体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

难点之五:

粗放行管理基础与标准要求之间的分歧

建筑业的特点之五是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形成“放下锄头造房子,一字不识当包头的现象。这尽管不能代表建筑业全貌,但毕竟也是一些建筑企业现状的形象写照。尽管许多公司建筑逐渐对技术的应用和人才的引进给予了一定重视,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行为特性及长期形成的旧观念,造成建筑企业的管理基础仍然是粗放型的。

ISO9000标准要求从文件化体系的建立到实施运行必须严格遵循程序和规范,即该说到的要说到,说到的要做到,作到的要有效,并留下足够证据“。因此,建筑业管理的粗入型基础与标准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分歧。

处理的原则是:既正视现实,又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同时,不迁就敷衍,不降低标准要求。为此,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员工中的重点,即以抓各级领导(包含项目经理以及十大员)为主;二是抓单位中的重点,即以抓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关系密切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建工程项目队为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应采取督导、内审等多种形式反复地进行检查。容许存在不合格,但必须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举一反三进行整改,以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假定:我们在内审中发现,有一些项目施工时,技术交底往往习惯于口头交代,没留下必要的记录,原因是没有统一的规范可依据。我们就该制定技术交底记录“标明加以规范。在工序交接“等其他工作中也存在类似问题,我们就增定了10余种必不可少的使用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表式,使类似的问题得到规范。同时应指定以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奖惩措施。如此反复渐进,会达到逐步改善管理基础,符合标准要求的目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