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但能够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与企业实际管理相结合的企业数量很少。在一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管理指导,并且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负担。那么怎样合理运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进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经历。
一、深入了解制度
要用标准来协助企业管理知识产权,就必须对标准条款有透彻的理解,理解为何要建立标准条款,以及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实施方法。
我对本条款的理解是,在明确供应商以前,企业应调查供应商的情况,收集情报信息,看看供应商公司是否有侵犯知识产权的先例,或者产品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从而降低购买产品的侵权风险。
二、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选择实施的深度和方式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资源和整体产品市场风险也不同,标准条款的实施方式和深度也应不同,应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实施。
假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资源薄弱,公司产品行业侵权风险小,供应商能够直接提供不侵权承诺;
除此之外,假如企业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基础或在行业内有一定的诉讼案件,企业能够自行收集对方的一些信息,如通过网络新闻或其他方式,查看供应商是否有商标或专利侵权的先例,核心产品专利商标申请注册申请书;
除此之外,假如企业的行业环境恶劣,整体上存在许多知识产权诉讼,一些核心供应商甚至能够对所提供的产品进行一些侵权搜索,看看是否存在侵权风险。
三、执行方式不限于形式
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认证中,一些辅导机构往往会根据相应的条款列出相应的表单模板,并发送到各个部门进行多个表单模板的制作,并根据该表单模板进行相应的记录。这种严格的术语集通常会产生1个至少对应于一种形式的子句。要做好整个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至少必须大量的表格文件。假如日常管理坚持这样做,那么坚持执行将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将类似形式结合起来,实现综合管理。同时,对于一些能够嵌入日常管理工作的活动,应尽量少用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表格。
四、简化体系文件和体系程序
通常而言,1个公司有多个体系认证,一些企业管理体系文件能够通用。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系统文档进行简化。
同时,大多数认证体系都有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要求。假如每个系统都进行独立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将大大增加企业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给企业各部门带来巨大的时间损失。因此,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多个系统能够一起审计,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管理评审活动还能够嵌入年终总结等活动中,不必须单独进行管理评审,费时费力,难以坚持。
五、合理利用标准授予的权利,实现跨部门管理。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常在法律部门或研发部门,其管理职能的核心也在研发领域。对于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部门很难跨部门管理其他系统。
借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强对其他部门的控制,如人事部门保密合同规范、竞业禁止合同规范、销售部门销售合同规范等,宣传方式的风险防控,采购过程的风险防控。能够形成常规化、程序化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扩大知识产权部门在公司的影响力,提高新技术企业业知识管理人员的地位。
综上所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为指导,但不应拘泥于某些模板或其他形式。在理解标准的基础上,尽量将管理活动嵌入公司其他管理活动中,简化知识产权管理的专有形式,根据公司具体情况选择实施方法,不断的磨练,仅有***的合作,才能找到适合我们公司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