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我国商标恶意抢注法律规范(商标抢注要注意什么)

  
很多企业对我国商标恶意抢注法律规范(商标抢注要注意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商标恶意抢注法律规范(商标抢注要注意什么),希望大家能对我国商标恶意抢注法律规范(商标抢注要注意什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我国商标恶意抢注法律规范(商标抢注要注意什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我国商标恶意抢注法律规范(商标抢注要注意什么)

2019年修改的《商标法》主要内容是针对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作出了进1步规制。目前,《商标法》中规制商标恶意抢注的法律规范主要有第四条、第七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三十二条,这些条文特别强调商标注册申请人必须具备真诚使用意图,禁止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注册商标,同时要求商标注册申请人在申请商标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在先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针对商标恶意抢注的法律规范能够从禁止商标恶意抢注的具体情形和商标恶意抢注的法律后果两方面来理解。1.商标恶意抢注的具体情形《商标法》第四次修改在原有《商标法》的基础上,进1步增强了申请注册取得制的科学性,同时深化了对非正常取得商标行为的规制。其中“恶意抢注”指的是抢注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恶意的,这是《商标法》中所规制的商标恶意抢注的必备要件。《商标法》中所规制的恶意抢注的具体情形主要有三种:(1)第四次修改后的《商标法》第四条中新增的“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注册商标”,根据该条的规定,商标注册申请人主观上必须要具备商标使用意图,注册商标主管部门对于没有使用意图的恶意注册商标,应当直接驳回,这说明我国在商标取得制度中正式引入了真诚使用意图的考量;(2)《商标法》第十五条规定的代理人、代表人或者基于其他亲密关系特定主体的抢注,在这种情况下,代表人、代理人或其他具有特殊关系的人明知其申请的商标是属于别人的,仍然进行申请,主观上的恶意是十分明显的;(3)《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条款,申请人主观上具有恶意,以侵占别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客观上采取的是不正当手段,抢注的对象是别人已经在先使用并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商标。2.商标恶意抢注法律后果对于以商标恶意抢注为目的的注册商标,我国《商标法》规定了多层级的法律后果,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能够通过提出商标异议、申请宣告商标无效等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而言,商标恶意抢注包含以下几种法律后果:(1)新修《商标法》第四条确认了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抢注构成自始无效的法律后果,在审查阶段就遏制了恶意的注册商标,该制度的事前预防模式比“3年不使用撤销”制度中权利嗣后消灭的效力更强;(2)对于初步审定的商标,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提出异议,异议成立的,商标局不予申请注册。修改后的《商标法》将“无真实使用意图的恶意注册商标”作为提出异议的法定事由;(3)对于已经申请注册的商标,根据《商标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和第四十五条第一款,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请求注册商标主管部门宣告已经申请注册的商标无效。第四次修改的《商标法》中对该条进行的相应修改,是为了配合《商标法》第四条的修改内容,将“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注册商标申请”作为绝对无效宣告的法定事由;(4)在《商标法》第四次修改以前,《商标法》针对恶意抢注仅仅规定了不予申请注册和宣告无效的法律后果,法律没有规定抢注人必须赔偿对权利人造成的损失,也没有规定抢注人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为了弥补原《商标法》在恶意抢注法律责任方面的缺失,新修《商标法》第六十八条增加了根据情节对恶意抢注人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的规定,体现了我国严厉惩治恶意商标注册申请申请注册行为的态度和决心。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