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

  
很多企业对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对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

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

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

顾客背景

D公司作为大型石油开采企业,近些年随着业务越来越依赖于IT,企业对内部IT支持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公司信息部承担着企业内部IT系统的支持维护工作,已建立了IT服务管理的基础流程。信息部正面临着从目前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向面向业务的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迫切必须对公司的IT资源和管理进行整合和优化。

ISO20000认证需求

IT运维部门忙于事务处理、缺乏战略发展规划和管理,缺乏对IT运维活动的工作成果进行有效评估的流程和手段,不能有效协调用户满意度和IT运维资源之间的分歧等。目前各部门分散运维的现状,信息中心迫切必须统一IT服务管理认识,整合IT服务管理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IT服务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建立起集中运维的IT服务管理模式。公司决定启动通过ISO20000认证系统化地解决以上难题,构建IT服务管理体系。

ISO20000认证过程

针对D公司IT管理现状及采掘行业的业务特点,结合IT服务管理咨询经验提出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

ISO20000认证收益

实施ISO20000后D公司IT运维管理水平及工作效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 管理层,建立总部信息中心运行管理模式,有效管控和协调多个数据中心的运营构建符合ISO20000的IT运维管理流程,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风险通过工具规范ISO20000记录,监控数据中心的服务绩效与成本。

  • 员工层,提升员工服务意识,明确人员角色与职责,提高人员之间协作。通过KPI考核提升服务绩效。

  • 资源层,构建CMDB整合IT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

顾客评价

通过ISO20000认证项目,完善了IT服务管理体系,形成了持续改进的机制,确保了IT服务最大可能地满足业务SLA需求,实现了 IT 运维服务管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的转变、从无序服务向全面有序的高品质服务升级、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化、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提升。

今日通过对《生产企业ISO20000认证案例顾客背景》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假如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络我们吧。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怎么才能让企业实际生产和日常的管理当中去呢,其实坚守以下几个原则就能够了。

坚持三不原则

1、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以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必须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2、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仅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3、不流出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顾客”拒收。

前面的3个环节主要是为了通过质量管理的方式让企业降低不合格品的产出,对企业而言不合格品的产出可能增加了企业的资料成本,可是一旦这些产品流入市场所造成的损失比产品成本本身要多的多。

防止4个误区

误区一:万能论

“获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就是取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句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广泛传播。一时间,企业导入GB/T19001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成为时尚,宣传广告一定要用“荣获证书”的字眼。舆论的渲染使得各方面将质量体系的功能放大了,使其成为1个万能的工具,将原本仅关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工作提升为关系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的工作,加大了对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压力。这种过高的期望也为后来产生的质量管理体系“无用论”埋下了伏笔。

误区二:唯证书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思想的解放与对财富的追逐使人们更乐于抓住眼前的机会获得即时的收益。在企业管理上,人们更关注立竿见影的结果而忽视基础管理工作,这种浮躁心理在许多企业导致了急功近利的管理风格,反映在对待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上,就是“唯证书论”。

误区三:无用论

经常听到有人批评质量管理体系,说这个体系是没有用处的、劳民伤财的;还有人批评GB/T19001标准,说这个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个空洞的标准。由于有许多持批评意见的人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缺乏整体认识,因此这些说法能够理解,可是很难苟同。

误区四:过时论

许多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并不是继续巩固质量管理体系、对其实施持续改进,而是片面地求新、求高,着急导入六西格玛、卓越绩效模式等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这里必须强调,基于GB/T19001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管理大厦中一块离不开的基石,仅有质量管理体系稳固了,大厦才会安全。须知,基石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ISO9001认证并不是万能的神药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过时东西,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必须根据企业的情况来进行实际的操作,能够运用到企业中对企业真正有作用的才是好方法。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