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质量管理内涵,商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很多企业对商标质量管理内涵,商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质量管理内涵,商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对商标质量管理内涵,商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质量管理内涵,商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质量管理内涵,商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商标质量管理内涵

商标质量管理是以商标质量为管理职能,明确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并借助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在此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则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杜会的利益。商标质量管理在组织的质量职能方面是1个最大范畴的概念。其中,要重点掌握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两个要点。质量方针是由最高管理者正式颂布的本组织在质量方面的全部亲旨和方向,是企业总方针的1个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一定阶段内所达到的质量目标的方针。企业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就必须制定正确的质量方针,适宜的质量目标。而要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就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必须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的综合体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来实施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它们的质量管理体系也不应相同,因此各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具体特点和内外部环境来明确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但任何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均应包含下列内容:(1)质量策划。它是指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并选择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活动(2)质量控制。它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要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以便监视1个过程并排除在质量环(质量螺旋)的各相关阶段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质量控制贯穿在质量环的所有环节,包含市场调研、设计、规范的编制和产品研制、采购、工艺准备、生产制造、检验和试验、包装和贮存、销售和服务、安装与运行、技术服务和维修、用后处置等各环节。(3)质量保证。它是指为提供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的适当信赖程度,在质量管理体系内所实施的并按必须进行证实的全部有策划的和系统的活动。质量保证的基本思想是对用户负责。(4)质量改进。它是指为了企业和顾客双方的利益,为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和效率所采取的全体组织的措施。质量管理既要控制和保证质量,更要改进质量;通过质量改进活动,分析与查找不合格品或缺陷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各项质量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应集思广益,发动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认真地、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择其优者定出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

商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质量问题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1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强盛生命力的大问题。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是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与前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企业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选择,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1步完善,截至2004年6月,我国共有116831个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质量管理人才和专家队伍不断发展。可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产品档次比较低,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世界公认的商标还不多。国际市场上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而在中国出口商品当中,自有商标所占的比率不足10%。提高新技术企业业的竞争力,必须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高新技术企业业质量管理的水平,这是保持我国经济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在中国企业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包含:1.质量意识差。我们不少企业盲目追求产量产值,把质量教育当成可有可无的东西。没有质量方针,没有质量目标,不做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不做质量奖惩。不进行质量教育,危机感、责任感不强。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一直局限在维持和控制产品质量上。怎样满足顾客潜在质量期望,怎样适应更新的质量观念,应始终是质量工作追求的目标。2.标准化意识差。不少企业没有把标准化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和生存措施,对标准化工作马马虎虎。企业执行标准水平总体落后世界先进国家20年以上,在低水平标准下,合格率仅为75%。更有甚者为求合格率随意降低标准,与世界著名企业为满足用户必须不断修订提高标准背道而驰。不少企业经营生产数年,往往仅有产品标准,而与之相配套的各项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缺失,各部门工作不能做到标准在案、认真实施、互相监督、环环相扣。企业标准束之高阁,不少企业法人把标准当作门面,当作对付上级检查的措施,搞了标准也只束之高阁、压入框中。企业领导人习惯于模糊管理,自己说了算,以增强个人“权威”。3.企业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菲根堡姆理论指出:“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98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颁布ISO9000-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该标准总结了各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ISO9000发布后先后经过1994年和2000年两次修订。新版ISO9001于2000年12月15日发布,新版标准将取代1994年版的ISO9001、ISO9002和ISO90033个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这标志着质量管理体系将由质量保证体系转化为质量管理体系,使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有信心从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产品。然而,我国不少小微企业恰恰没有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即使有了也没有真正严格地执行,甚至就是为了认证而认证。4.我国企业的质量手段明显不足。据调查,我国企业应用控制图控制生产过程的占比极低,采用工序能力分析等质量方法的为数很少,质量检验仍是控制质量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粗放型管理仍占主流,由此造成不合格品损失居高不下,难以与广泛采用先进的过程控制技术的国外企业竞争。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