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标资产与商标价值的评估与使用,一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更存在财务毫无疑问、交易支持等方面的问题。2005年底,久负盛名的恒源祥商标管理者拿着自己以盈利能力计算的商标价值6个亿(未经中介机构评估)的文本去银行办理担保贷款,但没有银行能够为其办理相关商标资产的担保业务。该事件让企业认识到,在中国,将商标资产或商标价值转化为现金流,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社会环境。在银行的立场,商标本身其实没有银码,只不过是一种信誉而已,以商标来做担保不具备操作性,由于商标价值很难量化和变现。而商标价值的可变性让金融界觉得,进行商标资产或商标价值的业务,是冒风险的事,由于知名商标并不是“终身制”,且无法变现。银行职员说,假如以“可口可乐”商标作抵押,银行可能就会支持,由于可口可乐商标一定会有企业青睐,能够变现。该事件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企业对商标资产和商标价值评估的第三方数据没有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当1个商标还没有足够的商标资产时,其商标在金融信贷中无法成为能够担保的有价资产,也不能有效地支撑1个商标的商标价值框架;该事件还说明了,商标资产或商标价值在中国的实际被认可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