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用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广州手信的建设和发展

  
很多企业对用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广州手信的建设和发展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用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广州手信的建设和发展,希望大家能对用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广州手信的建设和发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用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广州手信的建设和发展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用地理标志商标推进广州手信的建设和发展

手信,最原始的称呼叫“贽”。《左传》就有记载,周朝较为盛行,意指访友必须带着礼物。礼物不必太多,夏天是一束肉脯,冬天是一只雉鸟,平常主人受了贽礼,等客人离去时,仍然尽数奉还或馈送等价物品。可是臣下献给国君、卑下者献给尊长者的礼物是不奉还的。送给老师的礼物、学费叫贽敬,只鹅、一包枣或是米面皆可。古往今来,中国人世代相传,中秋送月饼,端午送粽子,重阳送老人吉物,婚丧嫁娶、时令佳节登门拜年或探亲访友、赠别饯行,常特意携带礼品致送,以表情意。直到今日,初次见面的客人来访,阔别多年的旧友重逢,总得象征性地送点手信,几斤水果、一两包糖、一盒点心,乃至少到一束鲜花、根羽毛。这些随带的礼物人们常惯称为手信。可见,手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礼节和文化传统。现代意义的手信直译于日语,意指出差或探亲回家给亲友带回出差地或家乡的有名的土特产或特色礼物。顾名思义,手信并非按计划买来的大件货物或贵重商品,而是信手捎来,故称手信。目前在中国范围内,澳门手信、台湾手信做得较为成功。广东的手信,生产销售处于分散、无序、无包装、无品牌、无标准、无形象的状态。准确地说,广东的手信还没有建设发展起来。2010年,广州正式启动“广州手信”评比活动,划出十大手信类别,分别为广式腊味、广式月饼、广式调味品、广式汤料、岭南药品、广州凉茶、广式糖果等并在荔湾区的广州美食园首设手信一条街。广州旅游部门试图向国家申请“广州手信”地理标志商标,希望以此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可是没有成功。现在3年的时间过去了,有关“广州手信”的工作并没有取得实际性的成果。总结起来,主要是对手信还有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盲点,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纲要,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总认为政府一声令下,专家评审,媒体配合宣传,手信工作就万事大吉了。从严格意义上说,“申请手信”要将其定位为1个法律概念、知识产权概念,手信是有标准的、文化内涵的,还有商标权、地域权、专利权,集旅游地理标志商标及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商标保护等无形财产权和有形财产权于一身,并不是靠拍脑袋、想当然评优评先、拿奖夺锦就能搞掂的事情,必须依法依规、依据程序申请,才能获得法律意义上的手信资格,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并且获得相应的法律保护。采取何种保护方式最符合手信的本质特征呢?笔者认为,当属采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最为恰当。其一,手信产品是1个地方的特产,象征祝福、吉祥,手信,不在于贵,而在于心,代表对亲人朋友的祝福,表达着对亲人朋友的关注。广东手信生产、销售处于分散、无包装、无品牌、无形象状态,但这一状况正在发生转变。广式腊味、广式月饼、广州工艺、广州土特产品、广式调味品、广式汤料、岭南药品、广州凉茶、广式糖果,看似品种许多,可是鱼龙混杂,群龙无首,并没有做出规模和效益。其二,凡配称之为手信的产品,必须是当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品质较好、信誉度较高、人民群众交口称赞的产品,是当地的特产和名片。如广式月饼闻名于全国甚至世界,其配料讲究色香味美,富于特色,特别是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等老字号月饼,更是馈赠佳品。其三,手信产品须冠地方名称,如澳门手信必冠名澳门,北京手信必冠名北京,广州手信必冠名广州。光打手信产品,而不冠以地域地名,则是不完整不可信的产品。这一点说明,手信产品的品质和声誉必与该地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密切相关。假如拉面不是兰州的,小吃不是沙县的,麻糖不是孝感的,就很难想象普普通通的拉面、小吃、麻糖,有多少人去相信,有多少人去购买。可见,地域地名对“手信”产品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其四,物美价廉、精致小巧、携带方便的手信,常是旅游观光人群的首选。1个地区的特产成千上万种,物虽美,但价高或包装体积大,分量偏重不便携带或易变质或有浓烈刺激的味道,这些都会影响人们的购买欲望。因此手信产品,首先要是当地最具特色的产品,其次是价格不高,最后是携带轻巧方便,通常以盒装、袋装为主,精巧美观,馈赠亲友,可谓好吃好用好看。其五,手信产品品种不能乱,时间不能太“年轻”,必须历史悠久、口口相传。手信产品保护的时效不受限制,如专利产品保护10年至20年,注册商标10年有效,到期需办理延展手续,这些都不适合手信的保护,而采用地理标志商标的申请和保护方法最合适手信产品的保护,因地理标志商标不受时间的限制。“广东手信”或“广州手信”在亚运会前后热闹了一阵子,但都是蜻蜓点水,浅尝即止,多停留在媒体的宣传报道和专家的评审阶段,并没有依据法律去申请申报。因此广东省也好,广州市也好,并没有专门的手信店和手信产品来供游客选择。游客多从普通超市、商店或者广东特产店里购买,而特产与手信产品,法律的概念是不太一样的,后者是1个法律概念,内含知识产权价值,而特产则是对当地特色产品的简称,并不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和特别的认定因此同一类的特产,品种许多,如话梅,往往有几十种之多,有的地方甚至将山区的产品都说成是客家特产,搞得真正的客家特产逐渐被人淡忘或混淆了。因此开展手信学习和申报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还有一项认识误区,认为申请手信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明显,认为申不申报都不要紧,反正政府又不想赚这样的钱。这种观点害人不浅。首先,做文化和产业资源的整合,是政府的责任;其次,从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老字号、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政府都要牵头做这项工作;最后,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来看,手信也大有可为。假如政府不做,可购买服务,委托协会或企业来做,政府出台政策,做后台、做推手,容许或者委托协会或企业去做,做成了参与股份分成,做不成,也不损失什么,无需承担什么责任。因此政府应当充分调动专业机构和民间的力量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仅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能,迅速取得成绩和效果。仅就食品而言,如能从成千上万种食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手信产品,其遴选的过程本身,就会协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食品的质量,提高工艺设计和包装水平。手信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可为广东(广州)食品工业找寻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