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定

  
很多企业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定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定,希望大家能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定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定

《巴黎公约》中根本没有规范商标淡化,而《TRIPs协定》第16条第3款及我国现行立法的规定事实上也不是关于商标淡化的规定。《巴黎公约》第6条之2规定的驰名商标保护以“用于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易于造成混乱”为前提,因此,该条不是关于淡化的规定。《TRIPs协定》第16条第3款规定,“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第6条之2,原则上适用于与申请注册商标所标示的商品或服务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只要一旦在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该商标,即会暗示该商品或服务与申请注册商标所有人存在某种联络,从而申请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利益可能因此受损”。由于这里明确规定了“暗示该商品或服务与申请注册商标所有人存在某种联络”这一要件,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该规定并不是关于淡化的,由于一旦消费者将两个标记都联络到驰名商标人那里,这时发生的就是混淆,而不是淡化了。我国学者关于商标反淡化研究的文献都认为,我国关于商标淡化的最早规定见于1996年8月1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6号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317]其第8条规定,将与别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在非类似商品上申请申请注册,且可能损害驰名注册商标人权益的,不得申请注册为商标;第9条规定,将与别人驰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使用在非类似的商品上,且会暗示该商品与驰名注册商标人存在某种联络,从而可能使驰名注册商标人的权益受到损害的,驰名注册商标人能够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该规定第8条是防止商标发生淡化的措施,能够认为是针对商标淡化的规定,但严格意义上说第9条则不是关于商标淡化的规定。由于和《TRIPs协定》第16条第3款的规定一样,“暗示该商品与驰名注册商标人存在某种联络”实属“画蛇添足”。而第8条所规定的反淡化保护仅限于申请注册驰名商标,针对的是注册商标申请,只是通过不予申请注册来防止商标淡化的发生。因此,《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并没有就商标淡化从申请注册到使用作出全面的规范。2001年修改后的我国《商标法》在第13条第2款的确规定了对申请注册驰名商标能够提供跨类保护,对该条款作出进1步规定的2003年《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6条第1款第2项规定,跨类保护以“容易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注册商标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为要件,而依据当时对于“误导公众”的解释,规范的仍然是混淆问题。2005年底发布的《商标审理标准》在第一部分6.2进1步明确: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的商品/服务上扩大对已申请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存在混淆、误导的可能性为前提;该标准5.1规定,混淆、误导是指导致商品/服务来源的误认。混淆、误导包含以下情形:(1)消费者对商品/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认为标识系争商标的商品/服务系由驰名商标所有人生产或者提供;(2)使消费者联想到标识系争商标的商品的生产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与驰名商标所有人存在某种联络,如投资关系、许可关系或者合作关系。对《商标审理标准》的这条规定进行分析能够得知,它所规范的仍然是混淆问题,由于它要求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以消费者发生混淆、误认为前提,这种混淆、误认指的是直接生产来源误认或间接的合作关系误认。由上述综合分析可知,我国商标法律法规中的上述所有这些规定都不是关于商标淡化行为的,而仍然是关于传统的商标混淆侵权。然而,最高人民法院2009年4月公布并从2009年5月1日实施的《关于审理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3号),在第9条第2款对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商标法》第13条第2款(现为《商标法》第13条第3款)的规定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足以使相关公众认为被诉商标与驰名商标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络,而减弱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贬损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或者不正当利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的,属于《商标法》第13条第2款(现为《商标法》第13条第3款)规定的“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注册商标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从条文表述来理解,该款前半句规定的仍然是商标混淆问题,但后半句关于减损显著性、贬损商誉、不当利用驰名商标市场信誉的规定,都是关于商标淡化的。这样,事实上该司法解释已经通过扩大解释《商标法》第13条第2款(现为《商标法》第13条第3款)中规定的“误导公众”的概念,对商标淡化问题作出了规范,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能够这样说,驰名商标的淡化保护问题,我们已经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