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GB/T50430-2017建立管理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体系认证)

  
很多企业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GB/T50430-2017建立管理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体系认证)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GB/T50430-2017建立管理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体系认证),希望大家能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GB/T50430-2017建立管理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体系认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GB/T50430-2017建立管理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体系认证)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GB/T50430-2017建立管理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体系认证)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按照GB/T 50430-2017建立管理体系

在质量提升的大背景下,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在各行业陆续开展,其中基于行业特点建立发展具有本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认证领域质量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实早在2011年,建筑业就已经开始了基于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也就是在这几年深入建筑业企业的“GB/T19001+GB/T50430”的“1+1”认证模式。该模式明确将《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作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认证开展了6年。2018年1月1日,新的《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17)实施,标志着建筑业认证又迈上了1个新的台阶。在这个环境下,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怎样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与自身管理相融合是行业内企业实施认证都面临的1个问题。

1

文件化的管理体系要求

在《规范》的一开始,“3.1通常规定”中就明确“3.1.1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相关方期望、应对风险和机遇及质量管理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并对文件内容做了规定:方针目标、范围、制度、作业文件、记录(见3.3.6)。

2

本土化的制度化要求

《规范》所明确的文件主体是制度,并规定了制度实施所形成的记录,在《规范》中明确要建立的管理规范有13个。除此之外和制度类似的诸如方法、流程、规定等有10处,明确的记录要求有33类。这些都是区别于GB/T19001的本土化的制度要求。文件化要求的具体内容见表1。

3

以过程为主体的管理要求

从《规范》的结构看,与GB/T19001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要求是一致的。主要区别在于,《规范》更注重过程,将行业的主要管理过程尤其是施工管理过程模块化处理,在合同、机具设施、资料、分包、质量等方面体现的更为明显。

4

以运行为主体的规范要求

《规范》的内容是对GB/T19001的具体化,主体内容的“6投标及合同管理、7施工机具与设施管理、8工程资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9分包管理、10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等都集中对应GB/T19001“8运行”中的要求。是通过将“8运行”中的要求结合到从投标到质量管理等5个大的主体过程来体现行业的本土特色。

02

建立管理体系的过程

1

前期的准备

按照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前期必须有许多的准备工作,假如准备工作不系统完备,对体系的建立、实施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对多数已经实施并通过认证的施工企业而言,前期准备可能要简单一些,由于对于管理体系,不必须重新建立,只必须完成在管理体系的新旧标准要求的转换就能够。对于标准转换的企业而言,主要包含以下的准备工作:

GB/T50430-2017的培训

对于标准转换而言,标准的培训是必要的。使得从企业的***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能领会标准的***要求。同时,为使体系能够影响到供应商等相关方,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让这些相关方获悉将标准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标准的培训大致包含三类:使得领导能够意识到标准重要性及***要求的领导层培训;使得全体员工能理解标准转变的全员培训和使得管理体系的实施人员掌握标准要求的内审员培训。

对自身经营管理的梳理

《规范》针对的主要内容,是GB/T19001的“8运行”,即企业与生产有关的主体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对生产活动在转换前做一次简单的梳理很有必要。这里以GB/T19001-2016的“8.1运行的策划与控制”中的要求为例,在“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中,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5点要求:

a)明确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提出了施工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的要求,相当于企业级的管理标准。例如企业主要生产活动是工程总承包(EPC),就必须对EPC作出必要的说明,甚至做成企业标准(依据GB/T50358-2017制定的适用于企业工程总承包实施的企业管理标准)。例如企业主要从事市政工程施工,由于市政的范围非常广,必须对生产经营范围、能力、基础资源、过程、技术、管理要求等作出规定,使得无论哪个项目部都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要求施工。

b)建立下列内容的准则

“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对于完成生产经营活动在“a)”中定义的各个过程,必须建立相应的过程标准,资料怎样管理、设备怎样管理、分包怎样管理、质量安全怎样管理等,作出具体的规定。相当于部门级的管理标准,例如资料由主管资料的部门负责制定相应标准等。

c)明确所需的资源以使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资源包含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基础设施等,其中可能就包含了项目的管理模式中所包含的资源的管控模式,例如资金的集中管理、新技术应用等。

d)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过程控制包含公司级的过程控制和项目部级的过程控制;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公司级的过程控制还可能包含分子公司级的过程控制。对于项目部级的过程控制,制定项目部的管理规范是实施过程控制的1个关键过程。这一点,在《规范》当中有多处要求。

e)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明确并保持、保留成文信息

《规范》中对此多有展开,明确了多个必要的制度。除此之外,制定更多的管理规范也是必须的。

对于以上5点,正是《规范》当中重点规范的管理要求,必须对上述内容做必要的梳理,即明确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查看公司级和项目部级的制度是否齐全,对项目部的管理是否存在问题等。

相关方的期望、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对于实施过GB/T19001的企业而言,这一点并不陌生。许多企业已经在此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工作,甚至全面风险管理、社会责任、内控管理等。不同的是,对于《规范》而言,要求的相关方期望和风险并没有GB/T19001的范围那么大,原因见上节的说明。《规范》所说的范围重点还是在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的相关方和风险的应对。

2

体系的策划过程

体系的策划过程,概况起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能够理解为质量的政策,进而归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对于方针,有些企业的方针很有概括性,概括到类似于口号。必须有释义能够好的理解。我们还是建议企业的质量方针能够写的多一些,更通俗一些,对高瞻远瞩的企业而言,详细些的质量方针更容易执行。

质量目标

目标***能够形成体系,从公司级的目标、部门级的目标指标、分子公司的目标指标、项目部级的目标指标等各个层级建立目标。同时在项目的各个过程,如资料、分包等建立分部分项的目标指标也是很重要的。在体系策划中,对目标指标的要求能够使得管理体系更为有效,更具有可操作可测量性,更容易衡量质量管理绩效。

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在前期的准备当中,基于简单的过程梳理,能够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规范有1个明确的规划和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职责和权限的明确

文件化体系所明确的管理规范无论修编和实施,都必须明确职责权限。包含公司领导、各部门、公司和分子公司、公司和项目部、分子公司和项目部等在各管理过程当中的职责权限。值得注意的,许多情况下,权限很容易被忽略,更强调职责,在明确职责权限的时注意两者的权衡。

3

关注3个机制的建立

在《规范》中,对于沟通机制、检查与监督机制和创新机制的要求是必须重点关注的。所谓机制,能够理解为机制所管理的范围内的过程要求及过程的相互关系,可能包含组织管理、职责、流程、监督等内容。3个沟通机制并非3个制度,而是在众多的制度当中体现。

沟通时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建立和实施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原GB/T50430-2007中,对沟通的要求并不强。新版《规范》更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对沟通的对象、时机、内容、步骤、方式、责任人等都必须在机制当中予以明确,尽管没有要求建立沟通的管理规范(实际上也不必须单独制定沟通管理规范),但必须在各个管理规范当中,体现沟通机制。

检查与监督机制是管理体系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结合创新机制,构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保持和持续改进的必要因素。

03

管理体系整合

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只涉及质量1个领域,对于其他方面,诸如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信息安全、社会责任、内控、风险等方面,都可能必须管理体系来规范。即便是质量管理体系,也包含GB/T19001为依据的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规范》为依据的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规范。由于企业客观存在的管理活动仅有一套,各个方面的管理体系各自为政显然并不明智,必须进行管理体系的整合。整合后的管理体系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结合,融为一体,方能够体现管理体系的价值,真正为企业的管理提供规范保障,起到提升管理能力的作用。

04

管理融合与质量提升

对于企业而言,所必须规范和管理的内容非常多,也并非都能纳入到管理体系当中,即便我们通过管理体系整合了那么多的管理领域。许多管理活动并非能用管理体系来规范,或者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标准能用于规范。例如企业文化、集团管控、营销管理体系、社会责任、诚信体系、信用管理等,在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对其他方面能有所考虑、能够对管理体系的适用性更有协助。例如审计、考核和内审的关系、营改增的施工企业应对(投资与劳务分离)、党建与管理的结合等。

除此之外,质量管理这么多年,许多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结合着质量升级的大环境,从企业角度也有许多质量升级的要求。怎样综合考虑,并逐点深化是管理融合与质量提升进而更好的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前提。

综上,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具有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质量提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整合管理体系与企业管理活动融合。***逐步深化,关注创新,实现管理的持续提升。是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三部曲”,也是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新版《规范》总则中将2007版规范“促进施工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修订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体现实施《规范》除了“加强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规范质量管理行为”,更加有意义地是“提升质量”、“提升质量管理效率和效益”、“创新质量管理机制、制度和方法”。鉴于新版《规范》补充了“基于风险的思维”等前述的转变,其修订意义不仅仅表现为实际要求的改变,更是理念上、方法上的不同,能够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新版《规范》较之过去的标准,在管理体系完整性和活力机制方面有明显提升,使管理体系更能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并创造价值。这些转变既对施工企业又对审核员提出了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质量时代,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社会共识,质量提升是经济转型发展和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精神,要求充分发挥质量管理认证的功能与作用,促进认证认可供给侧改革,提升质量管理认证供给质量,***认监委组织开展了开展“打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试点工作,包含《质检总局***认监委关于广泛开展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宣贯学习活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通知》(国质检认联〔2017〕366号)、***认监委“万家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等。

作为工程建设行业,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实施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基于当前这些发展趋势和借助于新版《规范》的贯彻实施,必将助力施工企业应对风险和机遇、改进和创新驱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能够说传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多年来被世界公认发挥保底线的作用,卓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将协助企业在底线基础上到达卓越的高线,获得的证书也同时协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企业组织通过认证对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员工和投资方展示其可信任的质量管理及服务,并增强顾客满意度,同时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