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

  
很多企业对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希望大家能对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

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怎样将ISO9001认证体系应用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界已经得到了广泛推行,但对于许多企业而言,ISO9001的应用正在逐步脱离其本身的效益。那么就是所谓的尽管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却无法与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

1.外部审核员无法引导企业走向正确的ISO9001思维境界。外部审核员在审核应着重检查体系人员的ISO9001意识水准,督查企业是否确实在日常作业中实施ISO9001认证体系,仅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ISO9001的作用价值。

2.由于企业管理层本身对ISO9001认识不足,无法为ISO9001运作提供必要的、协调促进的资源。为能长期有效地运作ISO9001,应该设立专职的ISO工作人员。

3.咨询顾问师的商业运作,促使企业ISO9001体系着实朝向表面化和应付审核的方向发展;企业内部培养专职的ISO工作人员,与咨询师合作,合作过程中坚决采取“批评的接受”这一方式从事本企业体系的建立工作,并不断进行改进。

4.ISO9001内审员培训太过于商业化,以至于此内审员非彼内审员,只能称之为掌握了ISO9001“应知应会”知识的人员。

总之,企业仅有在自身的努力过程中有效地将日常工作于ISO9001有效地结合实现ISO9001的真正价值。仅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

企业实施ISO9001应当有效地激发并鼓励员工,使员工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才能保证质量工作无懈可击。有效的结合ISO9001体系让被动变为主动,自觉受制度的约束,增强认同感,营造1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ISO9001在推行过程中,首先企业本身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企业文化基础,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文化层次。企业通过ISO9001将企业融入到了良好的环境跟文化氛围当中。员工也从中受到了熏陶,不觉中提高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从而拥有了迈向国际市场的钥匙。

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

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公司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长期不修订。

2.集中修订工作量大,完成效果不好。

3.公司基层单位日常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没有适用和成形的教育资料。

4.有些部门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记录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两张皮现象,形成“体系工作无用,凭空增大工作量”的报怨。

论点: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整合,既可适时修订规程,又有了适用的职工培训教材,还可减少不必要的额外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怎样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同现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相整合

在2007年,公司组织各单位编制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从各单位的编制完成情况来看,本次编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有些新成立的单位完成了从无到有。按照公司通知的要求,参照下发的范本,围绕七个方面的内容完成了编制。在此过程中完成了对本公司危险源的初始辨识,针对危险源规定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包含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实现了操作者在操作中有章可循。该公司的生产工艺、设备等各方面情况与以往的情况有较大差异,编制工作大部分是从零开始,但编制质量并不逊于其它单位。

其它单位的操作规程也在95年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进,针对近些年的工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转变和经验教训,增加了新的条款和项目。

但笔者认为,编制的结果同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1、 规程中危险源辨识结果不完整。公司自从2003年以来建立并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些年危险源辨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制中,许多单位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成果,有些单位甚至将一些不可承受风险也忽略掉了。

2、 操作中的安全措施不完整。由于制定安全措施未同危险源的辨识结果相对应,造成安全措施不完整,有些危险源没有得到控制。

3、 应急措施过于简单,或流于形式。

4、 措施的制订与相关法规脱节,个别条款与法规相背。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