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

  
很多企业对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希望大家能对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一般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生产企业做ISO9001是必须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怎么才能让企业实际生产和日常的管理当中去呢,其实坚守以下几个原则就能够了。

坚持三不原则

1、不接受不合格品

不接受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在生产加工以前,先对前传递的产品按规定检查其是否合格,一旦发现问题则有权拒绝接受,并及时反馈到前工序。前道工序人员必须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措施,使品质问题得以及时发现纠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继续加工造成的浪费。

2、不制造不合格品

不制造不合格品是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岗位加工时严格执行作业规范,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对作业前的检查、确认等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对作业中的过程状况随野鸟留意,避免或及早发现异常的发生,减少产生不合格品的概率。准备充分并在过程中得到确认是不制造不合格的关键。仅有不产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可能。

3、不流出不合格品

不流出不合格品是指员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检查确认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内完成不良品处置并采取防止措施。本道工序应保证传递的是合格产品,会被下道工序或“顾客”拒收。

前面的3个环节主要是为了通过质量管理的方式让企业降低不合格品的产出,对企业而言不合格品的产出可能增加了企业的资料成本,可是一旦这些产品流入市场所造成的损失比产品成本本身要多的多。

防止4个误区

误区一:万能论

“获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就是取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这句话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广泛传播。一时间,企业导入GB/T19001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成为时尚,宣传广告一定要用“荣获证书”的字眼。舆论的渲染使得各方面将质量体系的功能放大了,使其成为1个万能的工具,将原本仅关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工作提升为关系企业能否参与国际竞争的工作,加大了对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的压力。这种过高的期望也为后来产生的质量管理体系“无用论”埋下了伏笔。

误区二:唯证书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思想的解放与对财富的追逐使人们更乐于抓住眼前的机会获得即时的收益。在企业管理上,人们更关注立竿见影的结果而忽视基础管理工作,这种浮躁心理在许多企业导致了急功近利的管理风格,反映在对待质量管理体系的态度上,就是“唯证书论”。

误区三:无用论

经常听到有人批评质量管理体系,说这个体系是没有用处的、劳民伤财的;还有人批评GB/T19001标准,说这个标准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个空洞的标准。由于有许多持批评意见的人对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实践缺乏整体认识,因此这些说法能够理解,可是很难苟同。

误区四:过时论

许多企业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并不是继续巩固质量管理体系、对其实施持续改进,而是片面地求新、求高,着急导入六西格玛、卓越绩效模式等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这里必须强调,基于GB/T19001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经营管理大厦中一块离不开的基石,仅有质量管理体系稳固了,大厦才会安全。须知,基石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ISO9001认证并不是万能的神药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过时东西,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必须根据企业的情况来进行实际的操作,能够运用到企业中对企业真正有作用的才是好方法。

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

生产现场的QMS审核内容及方法和要求

生产现场对制造业而言,即生产车间,对服务业而言主要指服务现场地包含加工部分,如宾馆饭店的后国、维修业的修理现场等.质量管理体系(QMS)认证最终落实到产品质量上,生产现场是产生产品质量的关键场所,也是执行落实组织QMS方针、QMS目标,落实体系各项要求的主要部门,因此对生产现场的审核尤为重要.

生产现场应QMS审核什么条款

生产现场以QMS审核7.5为主,尤其是7.5.1、7.5.2.这些条款的实施只能在生产现场完成,8.1.4中的过程(工序)检验通常也在生产现场进行.同时,生产现场是执行落实各条款的主要部门,如车间的QMS文件、QMS记录是否得到控制(4.2),计量器具(卡尺、秤、仪表等)是否满足7.6要求,生产环境(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灰尘颗粒数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6.4),原资料、外协件的质量是否适宜(7.4),对不合格品怎样标识、评审、处置(8.3),怎样运用统计技术(8.4),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自我完善机制的执行(8.5).此外,组织方针、目标的理解、贯彻落实也体现在每个工人身上(5.3、5.4),生产资源、人力资源能否满足生产必须(6.2、6.3)等.这些要求尽管在管理层和主管科室均进行了审核,但单凭主管人员的回答或记录,不能说明对这些要素的执行程度,仅有通过对生产现场验证、与工人的交谈才能作出结论.

QMS审核的方法及要求

对同一条款的QMS审核,车间与管理科室是不同的.对管理科室主要查对该要求怎样管理和控制,而对车间的审核则侧重于执行.对车间办公室的审核,审核员仅了解车间在体系中的职能分配、工艺流程、合同完成情况,原资料的质量、设备、资源状况,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控制,以及设备的维护、保养、纠正、预防措施即可,而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对生产班组生产过程的审核上.

对生产/服务过程的审核,必须按工艺流程(工序)或识别的服务过程—一审核.当工序较多时,可适当抽样,但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必须审核,通常工序可适当抽样,确保过程真实受控.

对工序的审核,应使用“过程方法,即—一审核该过程(工序)涉及的要求.以硬件产品生产企业为例,审核某一道工序的检查内容如下:

检查该工序使用的图纸、工艺文件,评价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可操作性,并检查文件受控情况(7.5.1a),b)4.2.1、4.2.3);

对照工艺,检查现场的环境温度、湿度等(6.4.有要求时);

对照工艺,观察工人实际操作情况,评价是否按工艺操作;

对照工艺、图纸检查设备的精度、吨位是否适宜(7.5.1C);

观察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显示数值是否在规定公差范围内(7.5.1d)、e),并查前一段阶段监控记录;

观察该工序产品(半成品)的产品标识、检验试验状态标识(7.5.3);

观察该工序产品(半成品)的产品防护,搬运方法及对前面已.加工部位的防护(7.5.5);

观察测量仪器(卡尺、千分尺、台秤、天平、温度表、压力表等)是否在有效期内,能否满足被测对象的精度要求(7.6);

询问操作工人对公司方针目标的理解与执行,以及参加培训的情况,QMS体系运行过程中问题的沟通情况;

实际动手测量该工序加工的产品符合情况.

假如该工序为特殊工序,除以上审核外,还应审核人员资格.能力及设备能力(GP值),对工艺方法进行鉴定等.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