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看看审核员外行怎样装内行,看三国,学项目的变更管理

  
很多企业对看看审核员外行怎样装内行,看三国,学项目的变更管理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看看审核员外行怎样装内行,看三国,学项目的变更管理,希望大家能对看看审核员外行怎样装内行,看三国,学项目的变更管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看看审核员外行怎样装内行,看三国,学项目的变更管理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看看审核员外行怎样装内行,看三国,学项目的变更管理

看看审核员外行怎样装内行

许多盆有第一次来到一家公司,1个生产现场的情况下,总会有些懵。

具体说来,就是不清楚好,好在哪儿?差,差在哪儿?

今日,跟着审核员一起,看看怎样判断一条生产线牛不牛?怎样不懂“装懂,外行“装内行!

总结下来,能够以“望闻问切4个字来概括!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旨在“治病救人。具体到生产过程中,意为“识别风险,给出办法。能够归纳为:

“望定基调,“闻收情报,“问明方向,“切下结论。

“望定基调

一“望产品

产品(包含半成品)其实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也是最为关键的1个地方。再好的生产线也是为了产品服务的。

以油漆件为例,其半成品(基材)为塑料件,不妨走到注塑机旁,拿起刚刚生产出的热乎乎的塑料件(小心别烫着!)观察一番。

观察什么?外观、尺寸、性能!

看看外观上有无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要知道产品也是人设计出来的,让你不舒服的地方通常也会让其别人不舒服,除非有其他特殊用途。

注塑件的外观有无明显缺陷,如缺料、划伤、飞边,或者和其他部位不太一样的地方(如下图)

尺寸和性能非专业人士比较难“望,但试着想象下这个零件会装在哪儿(对手件是什么)?假如你来设计的话,会考虑什么性能。

再辅助现场操作指导书和检验设备,进行确认。

二“望设备

产品讲完了!接下来看看什么因素能够影响到产品质量,工业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口诀:人机料法环测!

其中,设备是关键中的关键!

1个好的审核员心里都有一本账,这本账明明白白的写着这个行业最好的设备品牌有什么?通常的设备品牌有什么,不建议使用的设备又有什么?

真棒呀!

可是问题来了!!

我哪知道这些呀!!!

这家公司我第一次来呀!!!!

哥们我是第一次进工厂呀!!!!!

这些设备看起来一模一样呀!!!!!!

尽管经历着绝望,可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试着来看看什么样的设备是好设备!

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感叹号也点3个)!!!

工业化的设备总是在重复着几个动作或者几个步骤!好的设备每一次重复与上一次相差很小,稳定性很高。

控制这些动作和步骤的就各式各样的工艺!!!

三“望工艺

我天!小唐老师,你是不是坑我,花了这么多时间,设备还没搞明白怎么看,你怎么又把我带到“工艺这个大坑里!“工艺何止千千万呀!

先别急,“设备是靠各式各样的“工艺作用到产品上的,要了解设备,你先要了解涉及到的工艺!

工艺尽管众多,但其祖宗无非仅有七个!

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采用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和物质的量7个量作为实用计量单位制的基本量,其他所有单位都能够通过这7个单位推导出来。

这七个参数,请大家熟记于心,了解了他们,你就了解宇宙的奥秘,万物的根本了!

其实我们工业上常用的也没那么多,以注塑机为例,长度(螺杆动作位置)、温度(炮筒温度转变)的稳定性就能够大体判定其工艺稳定性,进而判断设备好坏。

如Engel(注塑机品牌)的销售老总拍着胸脯对我讲,“小唐老师,以后你看到我们Engel的注塑机,炮筒温度设定与实际差1°以上,你过来找我。

再例如说,假如你发现,你家注塑机的螺杆终止位置前后两模差1mm以上,你能够看看螺杆的磨损情况和止逆环的状态了。

四“望、五“望……还有好多想“望不敢“望的,实在是“望不动了!!!请大家自行脑补!!!

通过以上的“望,大体能够基本了解这家公司是个什么水平,生产线的风险有多大了,这就是所谓的“望定基调。

“闻收情报

“望完了,我们来看看“闻。

“小唐老师,我还没“望完,上面美女的联络方式你有吗?

别闹,这么多人在看着呢?有什么私人问题请小窗口私聊!

对于“闻,其实许多人是有误区的,尽管许多情况下是必须用鼻子去“闻的,例如油漆线上,再例如内饰件,大众集团就有许多“金鼻子!

但这里的“闻其实是去“听,to hear,例如“百闻不如一见,要是理解成用鼻子“闻,气氛一下子就暧昧起来了!

“闻最好的状态就是安静的做1个聆听者。这其实是在“望后你必须做(装)的。分享1个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次,小唐老师在一家油漆线看喷房的“风平衡情况,看着“飘带走了会神,愣了大概10几秒,旁边的工艺经理一下子就慌了,开口打破平静,“小唐老师,我们这个风平衡有点问题。

我一楞,心中转而一喜,脸上却装作毫无表情,一脸严肃状,说:“恩,我早就看出来了,来,小伙子,你具体讲讲!

1个比较有经验的审核人员、管理人员其实话不会太多。

要记住,仅有当你掌握足够多的背景、情报时,才有利于你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要做到“多听少说。有情况下对方说着说着就慌了,老底就漏出来了。

这就是“闻收情报。

“问明方向

当收集到足够的“情报时,你得花时间去考虑,去挑选什么是有用的“情报,什么是“假情报,并注意不要被对方带跑偏,带到“坑里,明确自己的突破口/方向在哪儿?

这情况下,该开金口啦!

是1个逐渐接近真相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1个问题往往比解决1个问题更重要。

伏尔泰说过:“判断1个人要根据他的问话,而不是他的回答。

小唐老师说过:“提问,最好有方向,以开放的式的问题起头,以封闭式的问题追问。

开放式问题举例:

  1. 这道工序产生的不合格品,哪种类型占多数?
  2. 这么多供应商,什么让你比较头疼?

封闭式问题举例:

  1. “我想问一下,这台焊接设备是时间模式控制的,还是深度模式控制的?
  2. 你们公司的外购件,是按生产批次,还是进料时间来进行追溯的?

最后,注意下礼节问题,语气别太“冲,还有,提问前,请举手!:)

“切下结论

中医里的“切指的是“切脉,去“接触患者,去感受其脉搏转变。在这里呢,也是去真真正正去接触、去触摸、去体会生产现场的审核/参观对象,也是我们下结论前的最后1步了。

正如以前讲的去观察(望)零件,这里更加直接,去接触,大众集团了除了有“金鼻子,还有“金屁股和“金手指,“金屁股是去感受座椅舒适度的,“金手指是去体会零件间的匹配的。

在生产现场也是,在得对方同意(安全考虑)前提下,能够去感受下产品,去做做操作工,以一线员工的角度去看看整个过程,去修偏接下来要下的结论。

当你提出1个改善措施的情况下,要从执行者的角度去多想想,看看有没有可能给对方带来不便,可操作性差、无法落地的问题。

自身亲自去接触产品,去接触设备,以第一线员工的眼光去感受,最终给出可落地的建议/方法,实实在在协助对方进行提升。

总结

“望定基调,“闻收情报,“问明方向,“切下结论。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够安安静静的装会内行啦!!!

看三国,学项目的变更管理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最近再读此书,发现从项目经管理的知识角度看,其魅力无穷。本文想通过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探讨项目管理中的“变更管理,说明“变更管理的失败案例对公司、团队的深远影响,纯属文字游戏,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一、问题提出

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知道,三国鼎立的结果是曹魏独大,从地理、人力、财力等而言,几乎是当时的三分之二,曹操是否称雄北方的战役是官渡之战,也是曹魏集团初期决定性的战役。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许攸的倒戈,袁绍未能及时处理好许攸投曹的问题,最终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分崩离析、一泻千里的失败局面,本文简单从项目“变更管理的角度,对比曹、袁采取的措施来分析官渡之战的胜、败原因。

二、案例过程

小说《三国演义》第30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描写了官渡之战的过程,从小说而言,由于刘皇叔没有参战,仅仅一回书,不像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均使用大篇幅进行描写。本回小说主要就曹操、袁绍的官渡进行大决战,最终以曹大获全胜而结束,也是三国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1、 案例背景:

东汉末年,当董卓之乱后,军阀混战。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建安3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建安2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扬部内讧取得河内郡。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

建安4年,袁绍发兵70余万(小说数据),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2、 案例过程:

袁军主力接近官渡,夏侯惇告急,曹操起军七万,前往迎敌,留荀彧守许都。

第一战:两军对垒,帅将出马,双方厮杀,最后袁方审配万弩并发,乱箭齐射,曹军大败。

第二战:袁方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各有胜负。

第三战: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

相持阶段: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处境困难,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荀彧写信力挺曹操,坚持危局,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

第四战:不久曹方徐晃、史涣等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曹操胜利的信心。

许攸倒戈:曹军粮草告急,被袁绍谋士许攸得使者催粮书,献计袁绍,不被采纳,许攸倒戈,并为曹操献“奇袭乌巢之计。

火烧乌巢:曹操立即采纳许攸建议,并立即付诸实行,留曹洪、荀攸守营垒,亲自率领步骑五千人马,冒用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各带柴草一束,利用夜暗走小路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

决战阶段: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後,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哪知曹营坚固,攻打不下。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励士死战,大破袁军,杀淳于琼等,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袁军前线闻得乌巢被破,导致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遂溃。

3、 案例结果:

最终袁绍兵败渡河,仅随行八百余骑。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结束。

4、 案例说明:

(1)小说中的“官渡之战仅仅用一回书来写,确切的说或从历史角度说,“官渡之战应该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坡之围起,到袁绍在冀州惊闻袁尚兵败,吐血而亡至,更远一点,到曹操辽东灭“二袁彻底结束。

(2)双方参战人马的数量历史和小说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以小说数据为主。

三、项目“变更管理的理论

1、 “变更管理的概念

项目管理的理论如下: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存在着各种因素不断干扰项目的进行,项目总处在1个转变的环境之中。项目管理的再好,采用的管理方法再科学,项目也避免不了会发生转变,根据项目管理的哲学思想,这种转变是绝对的。对项目管理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能够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转变,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以实现项目目标。

上述一段话,若改变以下,用“战争替代“项目,用“战争控制替代“项目管理,发现不但理论成立,并且也是战争中的理论基础。原文如下:

在战争的生命周期中,存在着各种因素不断干扰战争的进行,战争总处在1个转变的环境之中。战争控制的再好,采用的管理方法再科学,战争也避免不了会发生转变,根据战争控制的哲学思想,这种转变是绝对的。对战争控制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能够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转变,以便采取预防措施,以实现战争目标。

2、 项目转变的规律

从项目角度看战争,包含许多的转变因素,战机也是稍纵即逝,能否把握战机、能否掌握规律,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而项目的“变更管理就是要预测转变规律,采取措施,有效对项目进行控制。项目转变通常受一下因素的影响:(1)生命周期;(2)项目目标;(3)项目经理;(4)项目组织;(5)外部因素等。

四、项目变更管理的分析

1、项目的生命周期

对项目生命周期的认知,本文从战前、战中、破僵、决战分析。

(1)战前:从曹、袁两方对决前谋士献言献策看,分析均到位,具体如下:

袁方:沮授曰:“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 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曹方:荀攸曰:“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操曰:“所言正合吾意。

双方谋士分别分析了敌我形势,是三国时代的swot分析,对比双方,沮授、荀攸均是优秀的谋士,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但从项目经理采纳建议的结果看,曹操是“正合吾意,袁绍是“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和“授锁禁军,孰高孰低,读者自有判断!

(2)战中:袁、曹发生三次交锋后,双方互有胜负,进入相持阶段。期间,曹操有思想动摇、回兵之意,许昌荀彧写信坚定信心,双方僵持。

这一阶段能够看出,曹操兵少的劣势,且思想动摇,“坚持就是胜利的真正含义。

(3)破僵:打破僵局的关键是进入相持阶段后,许攸倒戈。曹军粮草告急,被袁绍谋士许攸得使者催粮书,献计袁绍,不被采纳,并被袁绍责骂,许攸自刎,被左右劝说,许攸倒戈,并为曹操献“奇袭乌巢之计。

袁绍的态度,决定谋士的出路,屡屡错失良策,确实有捶胸顿足之感叹!

(4)决战:曹操果断决策,亲自带队,奇袭乌巢、各个击破,袁绍手下相互挖坑、分崩离析,全军溃败。

通过上述发现,对项目周期的控制,袁、曹双方的谋士均看到这一点——袁缓曹急,但由于双方项目经理的态度能够看出,认知点不同。袁绍对此的控制点在“缓,曹操控制点在“急。三次交锋后,进入相持阶段,曹操的思想动摇,恰恰是基于宜急不宜缓的担忧,而许昌荀彧的回信,分析形势,优略对比,找寻战机等,打消了曹操的忧虑,对项目的控制精准到位。回头再看袁绍方,对提出“兵多将广、粮草充足、以逸待劳的谋士下狱,对本次战役也看不出项目控制的思路、也看不出担忧,当然袁绍毫无疑问判定自己是“胜方——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四世三公等因素,战争节奏的把控、急缓的控制非常不明显,有点“信马由缰、顺其自然的意思。

2、项目的目标

项目目标对双方经理而言的都要“赢。从前期兵力对比看,七十万比七万,十比一。这是袁绍“满不在乎,毫无疑问赢的预判断,认为有实力和地盘毫无疑问能赢,而曹操由于兵力悬殊“赢有希望,但要采取有效措施的预判断,曹方对项目变更与控制的意识更强,本文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3、项目经理

“官渡之战不管是小说还是历史,由于是“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来评价许多,尤其对双方主帅,曹操虚怀若谷、英明果断和袁绍羊质虎皮、优柔寡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不想重复,但从另1个角度进行两位项目经理的对比,简单如下。

《三国演义》中仅一回来写“官渡之战,字数约5800字,本人从两位项目经理的情绪转变来分析,细细读来,趣味焕然:

(1)袁绍的“怒:8次,其中还3次“大怒

第一次,对田丰“一怒一恨:绍因怒,欲斩田丰。众官告免。绍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正其罪!

第二次,对沮授“一怒一叱:绍怒曰:“田丰慢我军心,吾回日必斩之。汝安敢又如此!叱左右:“将沮授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

第三次,两军阵前对曹操:绍怒曰:“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莽、卓,乃反诬人造反耶!

第四次,韩猛兵败军还营:绍大怒,欲斩韩猛,众官劝免。

第五次,许攸献计袁绍,见审配书: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

第六次,沮授怀疑曹操偷袭乌巢,提醒袁绍:绍怒叱曰:“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众!因叱监者曰:“吾令汝拘囚之,何敢放出!遂命斩监者,别唤人监押沮授。

第七次,淳于琼被曹操放回将袁绍:败军告说:“淳于琼醉卧,因此不能抵敌。绍怒,立斩之。

第八次,郭图暗中逼反张郃高览前的对话: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

(2)曹操的“怒:2次

第一次,两军之阵前:绍怒曰:“汝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罪恶弥天,甚于莽、卓,乃反诬人造反耶!操曰:“吾今奉诏讨汝!绍曰:“吾奉衣带诏讨贼!操怒,使张辽出战。

第二次,怒杀沮授:沮授被俘,曹操厚待之,留于军中。授乃于营中盗马,欲归袁氏。操怒,乃杀之。

小结:袁绍的“怒和“大怒有点没心没肺,不可理喻,完全是不讲理的感觉,从战争角度看,做为一方最高统帅,时常被自己的情绪决定,确实说不过去,反而和其手下的“忠诚不二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曹操的两次发怒,合情合理。第一次是两军阵前,被袁绍大骂,且“奉衣带诏讨贼!,曹操很生气,原因是曹操的“底线被挑战,这是原则性问题;第二次是厚待沮授,还要逃跑找袁绍,此怒有点指责之意——“我已经优待俘虏啦,还要找袁绍,太不够意思啦,斩!。

(3)袁绍的“喜,0次,小说一次也没有。

(4)曹操的“喜,主要5次,其中“大喜4次:

第一次,相持阶段,曹操思想动摇,得荀彧书: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

第二次,徐晃等人放火焚烧韩猛的粮车,得胜回营:曹操大喜,重加赏劳

第三、四、五次,许攸倒戈: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出谋后: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

小说家描写如画:“闻说许攸私奔说明许攸的倒戈是被迫、无路可退,曹操的大喜是期待,这种“期待是不明确“大礼的期待!想想此时投奔人的“大礼是什么?“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确实将曹操画出。把手言欢这一段描写,两人多次有“笑、“亦笑,老友相见,其乐融融。可是读者一定别忘啦,“其乐融融的背后也许是对项目走向的直接把控、也许是项目的转折点,若用一句话评价这次“曹许相会——可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否恰当?!!

(5)结论

总结如下:项目经理袁绍从情绪的控制上而言,明显不懂得控制,尤其对项目的决策受到情绪干扰较多,输于曹操。项目管理中,权位或级别越高,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控制越弱,对项目影响想越大。假如用数据统计来分析,情绪对比表如下,无需多言。

 4、项目组织

袁绍方的项目组织始终处在变动之中,前期田丰、沮授被下大狱,许攸倒戈、火烧乌巢前不采纳沮授劝告、怒斩淳于琼、郭图逼反张邰、高览,明显感到上下离心离德,谋士下狱的有之,谋士倒戈的有之、猛将投敌的有之、谋士、猛将互相“挖坑的有之,从项目组织的角度,对项目组织的变更控制不力,是项目必然的有一天条件!

再反观曹方:项目组织稳定,荀彧在许昌,还不断的与曹操互动,信息共享,坚定信心、筹集粮草,自己组织团队相对稳定。若要评价曹方的组织机构,与袁绍刚好相反——同心同德。再者对待倒戈之人:许攸是跣足相迎,张郃高览加官进爵,当然曹操也是建立在自己分析、判断之上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组织也不是绝对稳定,战争过程中相对稳定,但胜利后,曹操也发现“军中诸人,暗通之书事件。能够毫无疑问的是,曹操的处理结果: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别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充分理解、不再追究!小说中张郃高览投诚,夏侯惇怀疑时曹操的回答遥相呼应,原文如下:操曰:“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真正组织建设的高手,这和袁绍的心胸和格局是天上、地下之别。

通过组织的分析,双方优略势非常明显。

5、外部因素

袁绍的外部环境及有优略分析:

(1)袁绍兵力数量上占优势,新灭公孙瓒,占有冀、幽、并、青四州,屯兵黄河北岸,地理位置与士气上居优,占据战略主动。

(2)袁绍的地盘对曹操形成1个半包围态势,除掉公孙瓒以后,已方又没有后顾之忧。

(3)袁绍控制的劣势分析:要统一天下,与曹操决一雌雄,必须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力量集中起来,握紧拳手打击敌人,最忌力量分散、各自为政。看袁绍的布置:老大袁谭分到青州;老二在幽州;外甥在到并州;自已带着老三子守冀州。这样人为的把自己的力量分散,分为了4个小王国,事实上,即使是官渡之败,败自自己分散兵力,且窝里斗,使其必然。

(4)袁绍家族所谓的“四世三公,声望胜于曹操,陈琳讨伐的檄文,天下闻名,曹操看完也冷汗直流。

(5)在分析袁绍集团好曹操集团的态势发布:①江东方面:孙策遇刺身亡,新上马的孙权正在巩固地盘,联合出兵很有可能;②荆州方面:刘表也想建功立业,苦于没有机会;③汉中方面:张鲁经营多年,联合攻曹,可能性不是没有; ④刘备方面:刘备攻汝南,一直是坚定的伐曹者。通过图示完全能够看出曹操的困难,实际上是在袁绍、刘璋、刘表、孙权、包含马腾的包围之中。

曹操的外部环境及优劣势判断:

曹操控制的青州兵训练有素,且系本土作战,兵精粮足,政治上最明显的优势“挟天子令诸侯,谁不服讨伐谁。其余包含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更多的是思想层面的。

最终结局:袁绍最终以失败而亡,不是曹操太强大,是袁绍太无能,纵观战争的过程,袁绍昏招频频,决策失误,对项目变更一筹莫展、没有1个合理的应对措施,其结局必然。

五、许攸倒戈的分析

1、 简单过程

许攸获得曹操粮草告急的书信,给袁绍献计:许昌空虚,分兵两路,加之曹操粮草已尽,乘机破敌,袁绍正犹豫,后方审配来信,提到许攸“违法乱纪之事,袁绍大骂,许攸被迫投曹,结果曹操和许攸相谈甚欢,有叙旧、有试探、有献计、有执手,场面感人,画面暖人,读小说,从袁绍营到曹操营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感觉啊。最终曹操才能许攸之计,奇袭乌巢,大破袁绍。

2、转折点

曹魏的势力从官渡之战起,应该是曹操事业的1个比较大的转折点,而官渡之战中“许攸投曹是本次战役的1个主要的转折点,双方的人员的态度、变更后的措施,最终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3、变更的控制

按项目管理的理论分析,“许攸倒戈袁绍没有采取一点措施,例如:①许攸献计,袁绍大骂后没有“下狱,前期对田丰、沮授采取的是下狱;下狱的结果是我方的情报带不出去;②袁绍的大骂中有“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是否在变相的提醒?呵呵!万一许攸投曹采取何种对策?③许攸出账后,不下狱至少有监视或限制的措施啊;④袁绍方的兵力布置、粮草充放地点等,许攸一清二楚,袁绍能够进行换防; ⑤许攸投曹的信息,尽快发布自己所有军营,采取具体应变措施。

从变更的原则讲,采取的措施越早,发布的消息越早,损失越小,项目越容易控制。在战争中,优秀的项目经理,会对此类事件大加利用,变不利为有利,此为上策;加强应对,改变策略,及时换防,此为中策;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此为下策。看袁绍的表现,没有变更控制的概念,袁绍对许攸投曹的无动于衷使其官渡之败的必然。

4、曹方反应

曹操对许攸,可谓对投诚人员的经典。表面看:问寒问暖、老友叙旧、把手言欢,实际上是“投石问路、屡屡试探,惊心动魄、刀光剑影、生死成败,偏偏做的表面是“一团和气,好看之极,真正的高手、真正的大师级人物!精彩的高手过招、行家对决啊!

曹操最后对许攸“偷袭乌巢拍板执行,张辽怀疑有诈,曹操的答复:“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无需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从天时环境、粮草供应、采纳利弊、诈降几率、计策成功率等均有分析,可谓头头是道,详虑周全。

5、小结

袁绍对 “许攸投曹事件的失控,形成了官渡之战的转折点。经典文章,诸葛亮的“隆中对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弱而胜强在 “人谋,“人谋就是策略、瞬息万变的应对措施!在小说中,同样也有总结,小说有一句诗在这样的: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多算、“寡谋均是应对措施的有没有、多与少啊,“多算者胜可谓项目变更管理的最高境界。

六、同时代的成功案例对比

同样是消息泄露,同时代成功的案例也有,略举一二。

1、陆逊“泄密事件的处理

孙权北征,令陆逊和诸葛谨攻襄阳,后孙权失利,大军撤回,而陆逊送信人为敌军擒获。可是陆逊并不惊慌,却以“种豆“射戏迷惑敌人,并且继续进军襄阳,造成假象,暗中缓缓退兵,安全撤回东吴,其应对变更的措施,确实令人叹服,魏主曹丕赞誉做了很好的注解,“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东南未可平也。

小说第103回原文如下:陆逊集诸将议曰:“吾当作表申奏主上,请撤新城之围,以兵断魏军归路,吾率众攻其前:彼首尾不敌,一鼓可破也。众服其言。陆逊即具表,遣一小校密地赍往新城。小校领命,赍着表文,行至渡口,不期被魏军伏路的捉住,解赴军中见魏主曹睿。睿搜出陆逊表文,览毕,叹曰:“东吴陆逊真妙算也!遂命将吴卒监下,令刘劭谨防孙权后兵。却说诸葛瑾……议欲撤兵还国。逊看书毕,谓来人曰:“拜上将军:吾自有主意。使者回报诸葛瑾。瑾问:“陆将军作何举动?使者曰:“但见陆将军催督众人于营外种豆菽,自与诸将在辕门射戏。瑾大惊,亲自往陆逊营中,与逊相见,问曰:“今曹睿亲来,兵势甚盛,都督何以御之?逊曰:“吾前遣人奉表于主上,不料为敌人所获。机谋既泄,彼必知备;与战无益,不如且退。已差人奉表约主上缓缓退兵矣。瑾曰:“都督既有此意,即宜速退,何又迟延?逊曰:“吾军欲退,当徐徐而动。今若便退,魏人必乘势追赶:此取败之道也。足下宜先督船只诈为拒敌之意,吾悉以人马向襄阳而进,为疑敌之计,其次徐徐退归江东,魏兵自不敢近耳。瑾依其计,辞逊归本营,整顿船只,预备起行。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

早有细作报知魏主,说吴兵已动,须用提防。魏将闻之,皆要出战。魏主素知陆逊之才,谕众将曰:“陆逊有谋,莫非用诱敌之计?不可轻进。众将乃止。数日后,哨卒报来:“东吴三路兵马皆退矣。魏主未信,再令人探之,回报果然尽退。魏主曰:“陆逊用兵,不亚孙、吴。东南未可平也。因敕诸将,各守险要,自引大军屯合淝,以伺其变。

简单分析如下:①陆逊发现军事泄密,处惊不乱,情绪控制到位,与袁绍的动辄“大怒形成对比;②泄密后,预备退兵,但真退假进;③退军,徐徐而退,至少是“有恃无恐的假象;④吴兵动,魏兵如临大敌;⑤吴兵退走多日,曹魏才明确;⑥曹丕的赞誉,使未来吴境平安的预兆啊。这才是项目变更的上策案例。

2、刘备“血诏联盟单的处理

刘备在董承为首的“血诏联盟单上签字后,通过种菜、煮酒论英雄的藏拙、装傻等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也算对变更管理的有效应对,从结果看,至少当“联盟单大部分被曹所害是,刘备顺当逃脱。本文不再展开,在小说第20回、21回有描写。

3、张辽的应急处理

小说第53回:是夜张辽得胜回城,赏劳三军,传令不许解甲宿睡。左右曰:“今日全胜,吴兵远遁,将军何不卸甲安息?辽曰:“非也。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倘吴兵度我无备,乘虚攻击,何以应之?今夜防备,当比每夜更加谨慎。说犹未了,后寨火起,一片声叫反,报者如麻。张辽出帐上马,唤亲从将校十数人,当道而立。左右曰:“喊声甚急,可往观之。辽曰:“岂有一城皆反者?此是造反之人,故惊军士耳。如乱者先斩!无多时,李典擒戈定并后槽至。辽询得其情,立斩于马前。

张辽的变更处理堪称典范:推理到位、临危不乱、杀伐果断。其结果迅速处理兵变。

七、闲言碎语

上海美术版连环画《战官渡》封面解读

官渡之战是“三国中以少胜多的三大经典战役之一,叙述曹操和袁绍争雄中原、大战官渡、曹操采用了许攸之计夜袭乌巢,大败袁绍的故事。

连环画封面选取袁绍败后,退回冀州途中听信谗言,解下佩剑令人去杀狱中谋士田丰的场景。原来一直认为封面场景是大战前的调兵帷幄,对比了内页才知是袁绍战败之后的情节。画面旌旗招展,军士林立,未有丝毫衰败之感,与选取的情节片段形成了反差。

内页的此段画面,气氛表现得就很恰当:斜倒的帅旗,低头的战马,垂头丧气的兵士,表现出战败士气低落。假如画面选取袁绍(或曹操)出征前调兵遣将的意气风发场景就适合了。要么就是画面画的衰败点更好。

总体而言,封面除了上述气氛与选取场景稍感不符外,绘画还算精细。中景人物辅以青绿渲染草地,画面高远开阔,笔墨用色沉稳古朴,整体中上。

本文简单解读 “官渡之战中变更管理的过程,纯属文字游戏,欢迎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