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分析和收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

  
很多企业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分析和收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分析和收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希望大家能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分析和收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分析和收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分析和收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分析和收益

一、ISO9000认证投入分析

企业进行ISO认证普遍必须1个IPO的过程,也就是Input(投入)-ProCEss(运行)-Output(产出)。企业最大的投入不是金钱,而是精力,是一种理念。

ISO9000认证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投入在于对员工进行的培训。ISO9000对产品的质量档次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一套管理系统,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对顾客的承诺。故此,它要求员工转变观念,按照ISO9000的要求去工作。1个企业要建立ISO9000体系,金钱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关键是必须投入相当大的心力。要改变干部、职工多年养成的许多习惯,要将体系中原有不平衡的地方通通找出来,寻求平衡,这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勇气和精力,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层主管而言。企业的负责人是否认同ISO9000,其实能够理解为你有没有胆量去否定自己,由于在进行的过程中,你甚至会发现你非常得意的企业制度里面存在着致命的问题,这是1个非常痛苦和烦恼的过程。企业家们之因此要自寻烦恼,就在于他终于想通了要挑战自己,要去做你过去不想做的事。

时间方面,1个单位不同部门的人每个星期抽出2-3个晚上的时间,共同就已有的作业指导进行探讨,再加上专业辅导师的辅导,无需3个月,就能够将原来逻辑性不强的制度整理和加工出来,并汇总成为一套初步的企业文件。在费用方面,由于这个过程中涉及不少劳动,当然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包含人员的加班费、咨询公司的辅导费用等,但就国内企业进行认证而言,这部分费用不是很高。"

二、ISO9000认证收益

ISO9000在质量方面特别强调满足顾客要求,它能够使企业更加贴近市场,提供了1个"你要以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必须"的理念。ISO9000的此外1个好处就是提倡全员参与,ISO9000能够改变一些人为的、随意性的规定,使企业管理合理化、制度化,达到1个穿针引线的作用。ISO9000是一种方法,不能死搬硬套。有了这套体系和制度,再遇到人员的流动时,企业就能够根据已有的文件将工作传递下去。

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实施ISO9000标准给他们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

每项工作怎样做都规定得很明确、具体,并便于检查;真正做到了凡事有人负责、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发生了事情,很清楚应该由谁来处理,不再像过去那样互相扯皮;无论总经理是否在公司,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并井井有条地进行着; 

严格对分包商/承包方进行控制后,进货质量有了很大改进,堵住了不少漏洞;

产品质量稳定,顾客的投诉减少。

目前,企业普遍反映ISO9000带给他们了好处,但假如要求将获得ISO9000认证后的收效量化,恐怕还很困难。我们一直提倡认证以后的有效实施,以期提高管理绩效。我们目前正在试图制定一套衡量企业系统运作情况的指标,希望将ISO9000带给企业的效益进行量化。其实,ISO9000的2000版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方向性的指示。"多少效益是ISO9000带来的,很难量化。可是,毫无疑问地,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例如从顾客的角度而言,也许不会由于你获得了ISO9000认证就将定单给你,可是,假如你没有建立ISO9000体系,他就不可能将定单转给你。

获证企业最大、最直接的收获体现在市场营销方面,毕竟,证书能够给顾客带来一定的信心,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企业拿证的主要原因。获证后,企业能够给顾客带来持续的满意程度,同时,企业的内部流程更加合理,这无疑又能够降低成本。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

随着WTO的加入,当今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在这样的背景激励下,各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和加强,ISO9000族系列标准的引入,不啻为中国的企业发展壮大指明一条光明大道,尤其表现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上。

ISO9000族标准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87版—94版—2000版,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ISO/TC176技术委员会也在不断汲取世界各发达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进1步完善ISO9000族标准,使之持续符合企业的发展和提升必须。ISO9000族标准作为对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最基本要求,适合于各个行业以及不同规模、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通过贯彻ISO9000族标准,ISO9000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降低返工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l

增强顾客的满意度,降低顾客的投诉率,赢取忠诚顾客群,扩大市场占有率l

提高人员的素质,增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l

规范企业的运作,提高工作效能l

重组优化流程,减少瓶颈l

职责分明到位,内部沟通高效,精诚合作l

打造优秀团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l

可是,随着中国认证行业的兴起和目前的热风,伴随而来的ISO9000顾问咨询公司和ISO9000认证公司也将越来越多,从事ISO9000顾问咨询和ISO9000认证审核的人员也将越来越多,这必然将带来不少的弊病,诸如某些ISO9000认证培训机构的不正确宣传,导致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内ISO9000内审员证考证热和申请注册ISO9000审核员证考证热,不妨,请大家细想一下,也个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没有任何的企业运作经验,社会阅历和经验的缺乏,管理知识的缺乏,能够辅导出好的企业吗?必然会产生东家套西家,南家照办北家,同时给企业一种错误的认识:贯彻ISO9000.就是顾问师帮忙写一套文件,甚至协助编造假ISO9000记录,再加上目前ISO9000认证市场的混乱,更加让企业产生这种错误的正确认识,接着产生怨言:我花钱没有提高管理,没有达到我的目标,只是买来一堆废纸,从而导致大多数通过ISO9000认证的企业不再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更别说持续改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了。

通过上述内容看来,ISO9000认证没用是真实的,是否是还存在别的原因呢?笔者从事ISO9000认证顾问行业两年多来,导致上述现象个人认为不外乎以下两大方面:

—企业

—ISO9000顾问公司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

—认证ISO9000不是真心要认证,处于跟风现象比较多

—付与ISO9000顾问公司费用较低,认为是很简单的事情

—领导层重视不够,关注和支持的比较少,甚至漠不关注

—人员意识和素质比较低

—不愿接受新生的事物,纯粹为了取证

—贯标往往是某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而不是全员参与

—认为保留记录是不相信员工

—ISO9000内审工作走马光华,流于形式

—质量目标流于空话,不进行管理和测量,制定ISO9000目标是为了市场

—认为数据统计分析麻烦,根本不做

—编造假的纠正/预防措施,纯粹应付ISO9000认证公司

—ISO9000管理评审会议变成茶话会

—随意选择ISO9000顾问公司,目标是只要能够帮忙获取ISO9000证书即可

从ISO9000顾问公司来讲:

—打大ISO9000顾问价格战,相互压价

—ISO9000顾问师的实力欠缺,或根本不熟悉企业的管理经验

—因顾问费用比较低,投入ISO9000顾问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

—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体系文件东抄西搬,缺乏创意

—对ISO9000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

—与ISO9000认证公司进行捆绑式发展,互相保护,一起欺骗企业

—不愿深入企业,辅导工作流于表面

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想规范ISO9000认证市场,大力发挥ISO9000应有的作用,除了国家认监委的大力严格整顿,随时监控认证关以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

—重新认识ISO9000顾问行业,认证不是花钱买文件

—慎重选择ISO9000顾问公司,不可草率从事

—签署ISO9000顾问合同不可签署低于4个月

—分析自身ISO9000认证真正处于何目的

—领导要足够重视,要经常过问ISO9000认证工作

—调动全员的参与意识,确保全员积极参与

—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运作,写到的要做到,不打折扣

—ISO9000内审工作要落到实处,敢于发现问题,受审部门要敢于面对问题和正视问题,并积极改进

—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留用

—对于纠正/预防措施要正确严肃对待

—对于所制定的ISO9000质量目标要定期进行考核,防止ISO9000质量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ISO9000顾问公司

—避免市场价格战,互相残杀

—拒绝签署辅导期限低于4个月的顾问和合同

—提升ISO9000顾问团队的实力

—ISO9000顾问师深入对企业现状进行诊断评估,为顾问辅导打基础

—规范监控ISO9000顾问过程,确保顾问辅导质量

—定期下发顾客满意调查表,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改进

—避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东抄西搬的,导致填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1个样

—严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关,组织企业探讨会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定期与企业最高层交流沟通,反映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现状,提高其忧患意识和警惕力度

—精心培训企业,避免照本宣科.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