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

  
很多企业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希望大家能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

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

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异同点

 HSE、OSHMS两大体系,从其实质而言,存在很大的共性。首先,单从英语原文来看,他们用了两个相同的词——Safety、Health,表明了他们具有很大的共性,可是,二者又有许多不同之处。通过对两大体系的渊源、内涵、方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其异同点简要总结如下:

1共同点

1.1变多头管理为一体化管理

二者都在以“安全”为核心,将健康、环境等愈来愈突出的社会问题纳入到1个体系当中进行管理,比旧有的多头管理模式更简洁、高效,在大大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更加有利于解决健康与环境问题。

1.2系统性

尽管二者的管理要素有所不同。可是二者都以系统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各自的管理要素从组织机构、程序控制、文件构成等方面建立起了各自完整的运行系统。

1.3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二者都要求将生产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预先分析、评价、评估,并采取可靠措施来预防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1.4全过程控制

为了有效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二者都要求按照早已制定的措施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并通过自主行动和异体监督来完成,从而消除或减少风险。

1.5物的本质安全化程度高

由于二者都是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产生的,因此,二者都偏向于在生产活动中采用先进的、无害(低害)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工艺,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1.6提高员工素质

二者都非常重视加强职工培训,使之具有与体系管理要求相符合的意识和能力。

1.7持续改进

二者均以PDCA理论为指导,建立起闭环管理、螺旋上升、持续改进的工作改进机制,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序提高,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

HSE体系与OSHMS体系的渊源

1 HSE

HSE是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英文简称,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明确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它将环境、健康与安全纳入到1个系统当中进行管理,拓宽了安全管理的空间,具有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

HSE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石油勘探开发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结果,是石油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人类石油工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人们只考虑对自燃资源的盲目索取和破坏性开采,没有从深层次特别是从历史后果的角度考虑这种生产方式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全球海上石油作业近二三十年的实践,大大推动了各石油公司加强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进程。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从安全角度来要求,在装备上不断改善对人的保护,自动化控制手段使工艺流程的保护性能得到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后,注重了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注重考察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和方法。如壳牌石油公司,1985年首次在石油勘探开发中提出了强化安全管理的构想和做法,次年,形成手册。1987年,发布环境管理指南,1988年,发布了职业健康管理导则。1987年的瑞士SANDE大火、1988年英国北海油田167人遇难的帕波尔&midDOT;阿尔法平台事故等几次重大事故对石油工业安全工作的深化发展与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健康、安全与环境作为1个整体的管理体系模式的形成。1989年壳牌石油公司发布了HSE方针指南。1991年,在荷兰海牙召开了第一届油气勘探、开发的健康、安全与环保国际会议,HSE这一理念逐步被大家所接受。1994年7月,壳牌石油公司为勘探开发的论坛(E& P FORUM)制定的《开发使用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导则》正式出版,9月,壳牌石油公司制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正式颁发,从此,HSE作为1个整体的管理体系出现在石油工业中。

2 OSHMS

OSHMS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英文简称,它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企业中人、物、环境、信息的组合作为1个系统,以整个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作为管理核心,通过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手段来达到控制事故发生,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目的。OSHMS对系统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安全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定期审核,持续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程序,使企业(系统)能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OSHMS体系的推广与实施,能与预防各类事故和预防职业危害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将企业过去独立的安全生产工作变成整体性的安全生产工作。

OSHMS产生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工业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安全、健康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具备了良好的安全、健康条件,既可满足人们的这种愿望,又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含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所有生产经营科学化、标准化、法律化。OSHMS的形成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而采取的协调行动。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上出现安全卫生标准协调一体化(Harmonization of Safety and Health StandaRDS)的偏向,由于美、欧等工业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活动,而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投入不够,使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从而造成发达国家在经济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必须开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和采取限制行动。包含近些年的许多经济贸易和劳工安全卫生的国际会议上,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一再提出这个问题。进入到90年代后期,在国际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一体化的影响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努力使OSHMS成为与ISO9000ISO14000类似的规模,但始终未获通过。2000年4月,ISO声明:不再在ISO场合探讨OSHMS问题,其主要原因是OSHMS的核心、劳工标准和基本人权问题不属于技术标准范畴。依据联合国组织的分工,国际劳工组织(ILO)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从1999年,ILO已经开始制定国际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2000年初起草了ILO—OSHMS导则草案,2001年6月,国际劳工标准理事会正式批准发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

在中国,1999年,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0年7月,国家经贸委成立了“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全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认可委员会和“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申请注册委员会;2001年,国家经贸委发布了自2002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同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家推荐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这标志着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在中国开始规范化实施,并成为新阶段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