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中国商标局面对面为百家外企答疑,中国商标历史

  
很多企业对中国商标局面对面为百家外企答疑,中国商标历史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商标局面对面为百家外企答疑,中国商标历史,希望大家能对中国商标局面对面为百家外企答疑,中国商标历史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中国商标局面对面为百家外企答疑,中国商标历史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中国商标局面对面为百家外企答疑,中国商标历史

中国商标局面对面为百家外企答疑

来源:人民网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在上海举办分享商标改革及打击恶意申请注册成果座谈会,上海市100多家知名外企及涉外商标代理机构代表受邀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党委常委杜红雨在会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多方合力,希望企业、社会和政府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尊重知识价值、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营商环境。商标局与百家外企面对面交流“我们公司的葡萄酒商标,每一年大约经历500个异议和无效宣告。作为企业,维权时怎样收集证据资料,能够使商标局审查员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我来自优衣库,我们企业既能感受到商标便利化改革的红利,也深深感受到恶意商标造成的伤害。优衣库本身6个字母的英文商标UNIQLO不断地被投机人加上其他字母、字符或加入中文恶意申请注册,在电商检索上恶意引流,该怎样打击维权?”“作为一家英国的知名酒店,我们目前正在上海筹开,酒店商标使用迫在眉睫。我们投资了20多亿元,但由于商标被恶意抢注,LOGO的问题一直没有搞定。商标许可协议尽管签了,但不让使用,我们该怎么办?”……针对上述问题,商标局申请、审查、异议、评审处室相关负责人逐一进行了细致回答。他们对于企业反馈的新型恶意申请注册商标的行为标明感谢,同时建议利益受损企业在维权中,对商品的商标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悠久的历史等方面的有力证据开展收集工作,并及时对接商标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审查一处处长郑海燕标明,为了保护商标人权益以及减少对行政资源的浪费,我们在注册商标审查环节将关口前移,在“申请注册审查”这个第一道门槛上尝试遏制商标的恶意申请注册行为。“当企业向商标局寄送证据资料时,一定要确保提供的资料证据链完整,证据力特别强。这样,资料被采纳的可能性将会提高。”严厉查处四种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成本低、周期短、获利高……由于上述原因,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激增,大量囤积现象严重。商标局通过梳理典型恶意申请注册案件,明确严厉查处以下四种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类型。一是大量摹仿、抢注别人驰名商标或其他较高知名度商标;二是针对同一企业驰名商标或其他较高知名度商标反复恶意抢注;三是大量申请知名人物姓名(如大量申请与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字近似的商标)、企业字号、电商名称等明显侵犯别人在先权利;四是大量抢注公共资源,以囤积商标转让牟利为目的,明显缺乏使用意图,如囤积地名、囤积行业(如集成电路或计算机领域)通用技术名称和专业术语等。为此,商标局各环节通力合作,多举措并举,全方位严厉查处恶意申请注册商标行为。首先,做到“智能提示”,在商标审查系统中增加涉嫌恶意申请注册申请人的提示功能,建立线索分享机制,要求审查员在审查时综合考量。其次,做到“重拳打击”,通过优化分文流程,采取提前审查、并案集中审查和从严适用法律等措施,坚决遏制商标恶意申请注册行为。2018年,在审查和异议环节累计驳回非正常商标注册申请约10万件。再次,做到“动态监测”,2019年4月开始,按季度统计非正常商标注册申请趋势。今年4-9月,商标局仅在审查阶段就驳回非正常商标注册申请3.2万余件,起到较强的示范作用,恶意囤积商标注册申请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其次,做到“内外夹击”,通过公布典型案例,约谈代理机构,加强警示规范和正面引导,维护注册商标秩序。加大打击商标恶意申请注册行为力度随着商标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市场主体的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显著提升。2019年前9个月,中国注册商标申请量达569.9万件,中国累计有效申请注册商标量达2416万件,平均每5个市场主体拥有1个申请注册商标。外国申请人在华商标注册申请量达19.3万件,同比增长12.5%,数字增长进1步说明了中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包含知识产权制度运行良好以及国外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信心。注册商标便利化改革的同时,即便利了正当申请人,也便利了具有商标恶意申请注册行为的申请人。加上商标局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强,目前恶意申请注册申请人更具有隐蔽性,他们不断地分批、少量、多次申请,通过关联公司(人)分别申请,伪造工商营业执照来申请等等,使得商标局发现线索难、事实认定难、实施打击更难。面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杜红雨说:“注册商标体系便捷高效但还不太高品质,商标恶意申请注册行为虽有所遏制但仍不容乐观。我们对这些客观存在的‘成长烦恼’不回避,有信心和决心在改革中予以解决”。杜红雨标明,商标局将通过在审查实践中严格执行新《商标法》和《规范商标注册申请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加大打击商标恶意申请注册行为力度,有力规范注册商标秩序。据了解,新《商标法》将于11月1日起实施,《规范商标注册申请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将于12月1日起实施。

中国商标历史

中国商标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华老字号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它们不仅仅是某1个物质产品的符号,更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可是,直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商标建设才真正慢慢开始进入有意识的阶段。改革开放激活了人们对市场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开始了商标建设的初步尝试。但这情况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对商标的认知都是非常模糊的,不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并没有完全开放的市场,使得本土企业缺乏商标建设的意识和动力,因此很难孕育出真正的商标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之后彻底解放了国人的经济头脑,市场经济旋风很快席卷了中国大地,消费者的需求彻底释放之后,企业在产品销售和生产过程中也迅速掀起了创商标的高潮,本土商标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消费者产品需求的多元化,企业越来越切实感受到了商标作为一种重要的产品区隔标志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因此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商标建设。消费者的商标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商标溢价能力上升。企业和消费者的双向互动推动了本土企业的商标建设。国内企业开始注重商标的科技开发和质量控制,开始在售后服务与企业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下大力气,慢慢在消费者心目中确立了一些国产商标的地位,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形成了一定的商标规模效应,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很大价值的商标。例如,张瑞敏领导下的海尔集团创造出的“海尔”商标,走出亚洲冲向了世界,成为全球知名商标,其在中国商标价值排行榜上连续4年位居榜首,2005年商标价值为702亿元;作为高科技的国产商标,“联想”在同世界计算机巨人们面对面的竞争中崛起,1996年的商标估价为35.74亿元人民币,至2005年已经是470亿元,2005年联想出资17.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云南红塔集团的“红塔山”商标,在1996年中国最有价值的商标中排名第一,商标价值332亿元人民币,2005年位居第三名,商标价值为469亿元......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本土商标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像海尔、联想这样的优秀商标,无论是商标内涵,还是外在形象,都已粗具国际商标的雏形。2005年8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联合国际管理咨询业巨头麦肯锡(McKinsey),发布了中国十大国际商标排行榜。这次调查由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主持,目的是调查全球商务人士对中国公司以及产品、服务的印象。调查结果显示,海尔、联想、中国移动、青岛啤酒、平安保险、中国银行、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华为、新浪和搜狐入围全球市场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中国商标。海尔等商标得到了国际权威机构的毫无疑问,无疑是中国商标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