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分析,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商标

  
很多企业对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分析,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商标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分析,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商标,希望大家能对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分析,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分析,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商标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分析,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商标

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标标识越来越丰富。商标法律制度对商标保护的领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防止消费者商标混淆逐渐向保护生产经营者的标记权倾斜,不仅对侵害商标权的行为类型进行了细致的区划,也在权利保护上对商标权利人的救济加大了力度。商标法律制度的这些转变无形中变更了商标权保护的基础,从根本上导致了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我们主要列举了商标法律制度失衡的表现,分析了商标法律制度失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对实现商标法律制度的理性回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商标法律制度设立的初衷和实质

商标其实就是某个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申请注册后,注册商标者所获得的申请注册产品受法律保护的权限。当某一品牌发生商标纠纷的情况下,未申请注册商标不受商标法律制度的保护。换句话说,商标法律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禁止商品间的假冒侵权行为,看似保护的是注册商标者的权利,实质上保护的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2

、商标法律制度失衡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经济和政治原因

20世纪以来,知识产权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完成了知识产权生产大国的经济转型,他们渴望并尽力推进世界其他国家知识产权经济化的进程,以便让自己具有领先地位的知识产权获得他国的承认并取得保护,从而在技术和文化上主导全球的经济。从经济发展的结果来看,发达国家的这种商标保护让他们所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合法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优势。

2.2.

语言文化原因

在西方国家的推动下,知识产权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保护,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法律共识。并且,随着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逐渐完善,人们把著作权和专利权的权利功能拓展到了财产权上面,并且得到了司法和立法的认可。就是这种语言文化氛围的蔓延使得财产权、商标权的法律保护对象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偏差,从产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向着权利所有者的方向倾斜,导致了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

3

、商标法律制度失衡的主要表现

3.1.商标法律制度最初制定各种法律条款是为了避免消费者因商品混淆而产生利益损失的情况。而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和知识产权向商标保护领域的延伸,商业竞争者频繁地使用近似商品标识以混淆消费者的判断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商品混淆情况日趋严重,产品不仅会出现初检混淆,甚至会发生二次检索混淆。法律不得不加大打击仿冒产品的侵权行为的力度,商标权益人的权益获得救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商标法律制度失衡日趋严重。3.2.商标淡化现象“商标淡化”现象指的是商标法律制度不仅授予了商标权利人禁止商业竞争者使用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并且在法律上确认了商标使用者禁止非商业竞争者使用类似或者相同商标的权利。商标淡化的支持者认为,商标淡化行为能够凸显商标的独有特权,并在立法和司法上保护商标的显著性,避免商标形象或者信誉的损毁。然而,更多的人认为商标淡化现象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侵犯商标权理论的局限,改变了商标法律制度建立的基础,引发了商标权的权利扩张,加剧了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

4

、商标法律制度失衡问题的解决办法

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动摇了商标权保护的正当性基础,必须逐渐向理性回归。要解决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4.1.

重新界定商标的公共产品属性

商标具有较为突出的公共产品的属性,是某种特定产品的信息和文化符号,代表着商品的来源和权利所属,具有传递商品信息的能力和识别商品来源的功能。因此,其公共产品属性主要体现在对商品的检索上面,是消费者在海量的商品中找寻所要商品的工具。但目前商标保护过度强调商标排他专用权,限制了商标信息的流通,不利于商业品牌对消费者群体范畴的开拓,无法保证更多的消费者形成对商标符号的主观认识,对品牌形象的塑造不利,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商标法律制度回归理性,首先必须重新界定商标的公共属性,重视消费者对商品标识和品牌产品的作用。

4.2.

预留商标法律制度的公共领域

商标法律制度的失衡在于商标权利人的权利在商标法律保护中比重的日益扩大。因此,商标法律制度要想回归平衡,首先要回归商标法律制度制定的基础,确认消费者对商标标识品牌树立的积极作用侧重于对消费者合法权利的保护,同时预留对商标权利人私权范围以及外相关公共领域权益的保护。例如,某品牌形象树立起来以后,由商标权所引发的财产权和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等都属于公共领域。这些领域的权益也应不受侵犯。总之,只要我们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对品牌形象树立的积极作用,重新界定商标的公共属性,在制定商标法律的情况下预留商标保护所涉及的公共领域,商标法律制度的方向就能回归正轨。

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商标

地理标志商标具有商品指示的功能,这与商标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因此在一些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直接被纳入了商标法的审理范围中,美国就是典型的例子。美国保护地理标志商标主要是通过美国的1946年《商标法》(《兰哈姆法案》),将地理标志商标用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形式来加以保护。美国《商标法》所载的证明标志是指通过标志所有人以外的一人或数人使用其产品或服务,以证明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地区或来源、使用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征的标志,或证明由某一团体或其他组织的成员在该产品或服务上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标志。集体标志则是由合作社、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的成员所使用的商标或服务标志,以及用以标明联合组织、协会或其他组织成员身份的标志。在申请程序上,该法第4条规定:“商业上使用的集体标志和证明标志,包含原产地理标志商标,须按注册商标的有关规定予以申请注册,其申请注册方式和效力与商标相同:申请注册可由个人、国家、州、市等提出,他(它)们对请求申请注册的标志的使用享有合法的支配权,不管他(它)们是否拥有某个工业或商业营业所;上述标志申请注册后与商标一样享有本法规定的保护,但假如在上述标志的使用中虚假地描述则不在此列。专利与商标局可专为集体标志和证明标志设立专门的申请注册人员和机构。但其申请和程序应尽可能与注册商标中的有关规定相一致。在保护层面,则与普通商标的保护类似,《商标法》第43条关于禁止伪称商品原产区以及进行虚假描述中指出了两种情况:(一)任何人伪称商品的原产区或进行任何虚假的描述或说明,不论用文字或符号标示,并粘附或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上或商品容器上从事商业经营,以及那些明知商品的原产区或说明属于虚假,仍然从事承运、商业经营或转手别人承运或经营者,均应在民事诉讼中承担责任。(二)凡带有违反本条规定的标志或标签的商品,均不得进口到美国或通过美国海关。根据本法禁止通过美国海关的商品的所有人、进口商或收货人能够根据关税法提出抗议或申诉以取得追索权,或在货物被拒绝进口或押留时,根据本法取得补救。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