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商标设计的发展史
近几年来,中国平面设计领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以商标及标志设计为主要论述内容的图册和书籍,这些书籍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并充实了平面设计理论的研究。尽管,在目前所见的相关书籍中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近代商标设计,并对近代商标设计的发展历史和整体情况作大致叙述,但这部分所言均不甚详,所举事例多为常见标志,并且被屡次引述。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事例具有一定的说明性,能够代表近代商标的部分特征,但对于我们进1步了解中国近代商标,更全面地掌握这一阶段中国商标的整体发展走向风格特征和自身价值等信息而言就显得极为不够了。因此,本站的宗旨即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向读者展现中国近代商标设计最具代表性的风格特征与符号语意。通过对中国近代商标近百年的梳理,能够看出我国标志设计不断完善,逐渐走向成熟的坎坷历程。从20世纪初期对各类洋商标的模仿,到采用本土化的设计语言和传统符号;从对原有图形的简单挪用,到有意识的改进、重塑,使之与近、现代理念完美融合,中国商标设计走过了漫长的探索之路。诚然,伴随中国近代商业的发展和设计教育的进步,中国商标图形还在不断进行着革新,出现了许多融合中、西方风格元素,形象简洁、线条优美、内涵丰富的优秀标志。这些新型标志为后期商标设计的发展做出了范例,而那些商标设计的先行者们,通过自己精湛的艺术造诣,把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崇敬之情融入了方寸之间,为中国商标设计开辟了一条属于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直至今日,尽管社会风尚与商业模式较之近代已全然不同,但在商标设计中融入文化的含义、建构具有地域特点的视觉形象体系这理念并没有改变。现代设计师们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赋予商标图像以全新的时代风貌与审美品格。笔者认为,这应该是研究中国近代商标设计最为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其价值的集中体现。
近代商标设计的设计院校与工商培训
商标设计是实用美术中的重要门类,由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符号属性,故而能够较为鲜明地反映出当时社会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和风格取向。通过对近代商标图形的分析,能够对当时实用美术的基本面貌有1个总体上的把握。这是由于,商标是通过极为精练的图案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这必须掌握娴熟的图形处理技法。而我们从近代艺术教育也能够看出,现代图案教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几乎是当时学生的必修课。而商标本身便是一种基于图案的设计艺术,它反映的正是近代实用美术所具有的基本面貌故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通过对商标设计的研究,我们也能够大致梳理出中国近代设计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为我们研究近代设计史提供了又1个切入点。近代商标设计与实用美术教育1.专业院校教育商标设计属于商业美术设计范畴。19世纪末,顺应社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必须,商业美术教育也日渐繁荣起来,及至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公私立商业美术教育已经颇具规模,当时的中等、高等商业美术教育已成体系。中等学校中设立商业美术教育的如民国十1年(1922)江苏省如皋县立工业学校设立的美术科,学制3年,其课程有美术史、国学、透视学、解剖学、毛笔画、西洋画、用器画、图案画、摄影术、青色写真、贴绒、雕塑等。在高等院校中,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较早从事商业美术教育的美术专科学校,当初该校建立图案系的方针和任务便是“造就工艺美术人才,辅助工商业,发展国民经济”。1946年该系正式改名为工商美术系。其他院校如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等一批美术专业院校也在这一阶段纷纷开设商业美术专业课。由此可见我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具备了较完整的中、高等商业美术教育体系。这些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商业美术设计人才,推动了我国20世纪初期商业美术的整体水平,并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工商企业内部培训和相互学习随着20世纪初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门从事商品包装设计(外包装、标志)的工厂企业也不断涌现。鉴于企业设立初期大部分员工的技艺水平不是很高,为了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对内部人员进行了培训。这是由于:一方面外商企业,如烟草公司、药房等,不惜重金在各种宣传媒体上刊登张贴广告,在企业内部开设产品宣传和包装设计部门(如英美烟草公司),因此必须大批量的艺术设计人员;另一方面,伴随中国民族企业的迅速发展为了同洋品牌争夺市场,同样必须对产品进行更深入的宣传,同样必须大规模的设计人才。中国民族工商企业一般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内部都设有广告部,小规模的企业尽管没有专门成立设计部,但往往聘请专人负责设计工作,同时管理产品宣传工作。当时许多从事商品包装生产的企业如民国卜七年(1928)创立的中国科学印制铁罐厂、民国十八年(1929)创立的上海嘉美印刷制罐厂都有专门的包装图案设计绘制人员,有的如中国科学印铁制罐厂还专门在企业内设置设计部与绘图部。当时在工商企业内部设立的设计部门中设计人员相互学习,能够使科班出身与非科班出身的美术设计人员互取所长,有利于整体设计水平的提我国的商业美术设计前辈叶浅予、蒋兆和都曾在民族工商企业从事过美术设计,而其技术的不断提高与部门内部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经历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