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

  
很多企业对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希望大家能对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

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的评价问题进行了大量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商标价值的评价方法。卢泰宏(1997)、符国群(1999)、范秀成(2000b)、陆娟(2001)、赵平(2002)等在国内较早探讨了商标价值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范秀成、冷岩(2002a)认为商标直接取决于顾客对商标的偏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忠诚因子法”。夏清华(2004)强调消费者的信任是建立商标的基础。王金凤(2004)则认为商标价值一般体现在商标忠诚度和商标知名度两个方面,而这也构成了商标价值评价的基本层面。顾锋、周东生、黄培清(2001)引入考虑商标忠诚的产品差异模型,说明交换成本能够为企业采用最小差异的产品战略创造条件;他们(2004)还认为企业为了维护商标忠诚必须不断创造新的信息差异,以维护市场份额,保持类似垄断的利润。王兴元、孙国翠(2005)提出了一种较新的商标忠诚度测度方法———商标综合忠诚度复数测度及策略导向模型。金玉芬、董大海等(2006)提出了消费者商标信任建立的三种机制(经验机制、计算机制和转移机制),并探索出能够反映每种机制的5个变量(感知质量、顾客满意、感知风险、经济价值和商标声誉)。宁昌会(2005)提出了基于顾客效用的商标权益模型,他认为商标权益是消费者使用和消费1个商标所获取的总体效用,是对商标的感知效用(具体包含产品效用、商标功能效用和商标象征效用)。汪涛(2001)认为强势商标往往能够造就市场领导者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和突破生命周期的局限。江明华、董伟民(2003)认为深度折扣的价格促销,对企业商标资产价值的感知质量和商标忠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卫海英、祁湘涵(2005)从经济信息学的视角,对在商标资产生成中信息传递的特殊作用、传递机理以及商标资产生成路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张传忠(2002)认为商标能够给顾客和企业带来产品本身之外的价值或利益。李友俊、崔明欣(2005)认为商标价值的本质是反映企业、消费者与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的商标实力。周庭锐(2006)则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提出了商标价值体现的1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其占领全球市场的指数,重点在于非本土的消费者对该商标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目前国内学者对商标价值评价的研究主要有对国内外商标价值评价方法的比较分析,以及基于不同视角提出的商标价值评价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具体如表2-1所示。于春玲(2005)归纳了商标价值研究的3个方向:第1个方向是重点研究各种前提因素(包含企业营销及非营销策略)在商标价值建立中的作用;第2个方向是基于消费者的商标价值结构以及测量;第3个方向关注各种绩效指标(包含产品市场绩效和金融市场绩效)与商标价值的关系。艾丰等(1997)参照Interbrand集团提出的商标价值评估方法,提出了我国著名商标价值评估法,主要包含三方面的指标:①商标的市场占有能力,代表性指标为产品的销售收入(权重为40%);②商标的产值创利能力,代表性指标为营业利润和销售利润率(权重为30%);③商标的发展潜力,其代表性指标为商标在国内外的申请注册状况、使用时间和历史、产品出口情况以及广告投入情况等。

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

原标题: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及布局分析

国内银行机构在近20年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最近六年呈现爆炸式增长,从2019年来看,中国银行以774件发明专利申请高居榜首,发展强劲。同为国有四大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在2019年以50件专利申请量仅占第八位,可是从其申请总量来看其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从外资银行美国花旗银行于2002年在华申请19件专利,开启了银行业在专利领域布局的新阶段。其后国内银行紧随其后,力图避免因外资银行在华专利布局所造成的“愁城。一时间,国内银行机构对于专利日益重视,在尝到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的同时,对专利的布局和保护的意识也愈加强烈。

图1 国内银行近20年的专利申请量

数据来源:sooPAT

国内银行专利增长迅猛

从图1能够看出,国内银行机构在近20年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尤其是最近六年呈现爆炸式增长,这既得益于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高速发展,也从1个方面表现出国内银行业对市场转变的敏感度和忧患意识。尤其是国有银行一直是银行机构专利申请的领头羊,以2019年国内银行机构专利申请量为例,从2019年来看,中国银行以774件发明专利申请高居榜首,发展强劲。同为国有四大行的中国农业银行在2019年以50件专利申请量仅占第八位,可是从其申请总量来看其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按照天策研究院的专利创新指数模型,重新对各银行当前的专利综合实力进行排名后,参见图2中专利20强榜单。名列前五的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前海微众、中国农业银行,这也基本符合2019年中国银行业一级资本净额的排名状况。在技术领先的的银行,对其业务推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国有四大行在外资银行抢注的第一时间,集体发力,其一是对外资银行动机的警惕;其二是国有银行凭借其体量快速吸引相关人才、技术的能力非常强劲。除此之外,应该看到一些地方银行对专利的重视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近些年,技术进步对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以区块链、加密等技术的逐步应用将对重新定义银行的概念。其后,银行业不光是服务之争,更是技术之争,创新之争。

图2 国内银行及银行业机构专利20强名单

数据来源:天策研究院

国内四大行成银行专利申请的火车头

国内银行领域中,中国工商银行的发展速度强劲,截止2020年6月,其以1870件专利申请量居于榜首。由于发达国家一些具备较强金融创新能力的银行企业早在本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着手商业方法专利的战略布局[1]。中国银行的专利布局起步较晚,由于对外资银行的知识产权布局战略的警惕,倒逼国内银行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以国有四大银行,中国工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在图3、图4、图5、图6中能够看出,国内银行均是在近几年实现数量上的突破,尤其在近些年,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成熟度的增加,使得银行业在这些领域的布局进1步加强。

图3中国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专利申请趋势1732

图4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专利申请趋势1792

图5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专利申请趋势1870

图6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专利申请趋势708

由于国外银行对专利历来比较重视,尤其是在传统银行领域的专利布局较为完善,国内银行技术赶超的困难较大,可是在新技术领域,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如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国在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5G领域更是领跑全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带动国内银行机构在这些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从图7中,能够看出国内四大行有三家在区块链领域进行了布局。

图7 国内银行在区块链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前五位

正在崛起的民营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银行借助强有力的科技平台背景,在新技术领域也实现了较大的发展。如微众银行——由腾讯公司及百业源、立业集团等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2014年12月经监管机构批准开展,是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其借助腾讯的科技平台,其市场敏感度较强,科技创新能力也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截止2020年,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1098件,对比同为四大国有银行的中国农业银行的708件还多出390件。此外,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同样重视新技术的创新,其紧随中国银行之后,成为区块链技术专利布局的前三强。

图8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专利申请量趋势图

图9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专利申请量趋势图

除了区块链以外,对银行业而言十分重要的加密认证/U盾、交互方法等均是国内银行重视的重点领域。

表1 国内银行区块链专利申请量

表2 国内银行加密认证/U盾专利申请量

表3 交互方法专利申请量

国内银行的转型新阶段

整体而言,国内银行在知识产权领域与外资银行还有着不少的差距,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常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从华旗银行率先抢申专利开始,才使得国内银行机构慌忙应战,直到近几年专利申请量才出现了爆发式的额增长。可是,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专利质量仍然是国内银行的隐痛。

国内银行应该实现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提升转型,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把知识产权布局当成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1] 余翔,邱洪华.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创新的专利保护.金融论坛,2007(12):10-15.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