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激励

  
很多企业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激励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激励,希望大家能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激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激励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激励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趋势

美国较为兴盛的两大朝阳产业,一是以版权制度为后盾的版权业,包含软件、音像、图书、广告、传媒、网络,以好莱坞、迪斯尼、微软等为代表;二是以专利保护为后盾的高新技术产业,包含飞机制造、信息产业、生物制造工业,以洛克希德、波音、戴尔、惠普、IBM等为代表。政治、经济、科技的强势使得美国成为国际上知识产权的主导者,把保护知识产权的美国标准通过国际公约、国际组织演绎为国际标准,如对软件版权保护的主张,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推进,对商业秘密纳入知识产权的要求,在近10多年国际公约的谈判缔结过程中都得到了实现。目前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最显著趋势莫过于实施机制的进1步强化。2010年底,以美国、欧盟以及成员国为主,背着中国等大多数WTO成员,谈判达成《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就是这一变革趋势的突出反映。尽管该协定显然针对包含中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国家,以迫使这些国家进1步加强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执法。可是,从长远来看,该协定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实施问题也是中国国内今后知识产权制度朝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变革的战略重点。另一变革趋势是各国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趋同。如美国2011年9月签署的专利法修正案,该法案涉及的重大修改使得全球范围的专利制度实质性协调成为可能;2013年12月美国加入《专利法条约》,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专利制度统一化进程。与此同时,美国、日本、欧洲专利局等国家或地区近些年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专利审查高速公路(PatentProsecutionHighway,简称PPH)”项目,协调各自专利审查制度,加快审查速度,以应对与日俱增的专利申请。作为世界一体化行为的过度,2013年底,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北欧专利厅等13个国家和机构签署了一项以两国间的审查体制为基础的新的多国间PPH框架体制,该框架体制于2014年1月6日正式启动。专利制度的国际化进程将会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的专利制度、科技发展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是未来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与创新激励

1.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地位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关注源于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包含三方面内容:基础法律、获得知识产权的费用与质量、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性与成本。从全球标准看,我国知识产权法也是高质量的。我国法律赋予外国公司的权利(专利与商标)一般质量较高、成本较低且及时。在中国,20年时限的知识产权费用约为2万美元到5万美元,这一专利成本大约是八国集团国家的十分之一。专利的时限比欧盟和日本短,但比美国稍长。专利权的执行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更廉价,也更快。在中国,90%的外国公司对专利或侵犯商标权的诉讼都取得成功,这一占比在美国仅为30%~40%。这与中国旨在建立世界级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体系的努力密不可分。2.国际知识产权制度选择从更广的视角看待知识产权的选择问题,能够发现:一国国内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对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宗旨存在差异。通常一国的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受到一国所采用制度的影响,而制度也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演化。这种经济与制度相互作用和共同发展的发展轨迹也适用于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在一国国内,知识产权制度更多地作为一种调节知识产权盈利能力的政策工具,知识产权制度的选择与司法制度等互补性制度的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产权制度赋予专利拥有者对新获得的知识产权具有排他使用权,当发生侵权时,权利人能够要求损失赔偿,被许可方能够要求停止保护,因而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范围关系到能否有效行使排他权。执行力也非常重要,完备的司法制度,能够防止侵权的发生。否则,即使专利局提出明确的保护范围,也无法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各国不仅要考虑适合本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还要着眼于世界范围来选择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各国根据本国的产业政策自行设计制定的,在国际框架下,只要满足国民待遇的原则即可。尽管1995年签订TRIPS协议,规定了世界统一的最少保护水平,但目前的工业产权仍然遵循领地原则(在特定国家取得专利权,才能在该国受到保护),也就是说,必须在不同的国家分别申请专利保护。在这种情形下,各国增加了专利的国际审查环节。由于此前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申请专利企业较多,为减轻这些跨国公司取得他国知识产权的手续和费用,发达国家提议建立世界范围的协调统一的知识产权制度,如采取相互承认专利审查结果制度,降低各国专利局的审查负担,解决实体专利法条约等制度的国际协调问题。相互承认专利审查结果是实现世界范围专利协调长期目标的第1步。在各国制度迥异的情况下,实现世界范围的知识产权制度协调,首先要尝试在各国间相互承认专利等的审查结果,随着相互承认专利的国家数量的增加,各国专利局针对外国为第一申请国的专利进行审查时,能够利用该国的审查结果,在各国专利局之间共享,从而使申请人能够在较少的费用下,取得世界范围的权利。这种方式对申请人而言,能够维护其在国际市场的优势,确保获得更高的收益,回收研发投资。可是这一提议并没有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兴趣,由于,现实中各国知识产权制度迥异,难以实现成果共享,对降低申请费用和简化手续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