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需要加计扣除吗(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很多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需要加计扣除吗(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需要加计扣除吗(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希望大家能对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需要加计扣除吗(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需要加计扣除吗(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需要加计扣除吗(怎么申请高新技术企业)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有利于企业的申报工作,假如不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能影响申报工作,后续还会由于账目不合格而被抽查进行答辩。最重要的是可能会被一票否决!假如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功的话,通常企业的交税是25%,企业申请国家高新企业后税收只必须交15%的税。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简介:企业所得税法以及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能够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即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加计扣除吗

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条件

1.建立研发台账,有固定研发费用明细

2.高新企业研发费用计算:500万以下收入×6%500万2个亿×5%,2个亿以上×3%

3.加计扣除部分计算:研发费用500万×50%×25%或15%=省下的税(是高新×15%不是高新×25%)

4.税需是查账征收的A类,核定征收不可报。

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好处

1、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际发生额的50%,加计扣除

2、形成无形资产的,按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

3、形成的无形资产,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丧失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对其尚未摊销的余额,就其余额的150%在税前扣除。

软件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凡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能够按照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举例而言:假如企业2012年预计利润1亿,按照25%的税率,不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必须交2500万的企业所得税;假如企业2011年投入研发费用5000万,那么能够抵扣2012年5000万*12.5%=625万税收。也就是说2010年只必须交2500-625=1875万的税,节省了625万。

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申报的意义

1、从历年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来看,技术专项(工业、医药及生物技术)、科技支撑计划(工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均必须提供“研发投入统计资料,也就是要提供办理研发费加计扣除核准享受税收优惠的汇算清缴单;

2、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软件企业、创新型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等资质认定都要求有一定研发投入,研发费加计扣除核准享受税收优惠的汇算清缴单是重要的佐证资料。

能够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具体范围

1.人员人工费用。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薪水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2.直接投入费用。

(1)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资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通常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

(3)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租赁费。

3.折旧费用。

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

4.无形资产摊销。

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权、非技术(包含许可证资质、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

5.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6.其他相关费用。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申请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此项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活动

1.公司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资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资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

1.烟草制造业。

2.住宿和餐饮业。

3.批发和零售业。

4.房地产业。

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6.娱乐业。

7.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行业。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服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