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域名是否能够构成商标淡化(商标注册需要注意什么)

  
很多企业对注册域名是否能够构成商标淡化(商标注册需要注意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注册域名是否能够构成商标淡化(商标注册需要注意什么),希望大家能对注册域名是否能够构成商标淡化(商标注册需要注意什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注册域名是否能够构成商标淡化(商标注册需要注意什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注册域名是否能够构成商标淡化(商标注册需要注意什么)

注册域名本身是否能够构成淡化?从既有的70个案例看,在注册域名本身是否就已经构成对涉案商标的淡化损害这一问题上,各法庭之间存在分歧,毫无疑问与否定的声音并存。持毫无疑问意见者认为:只要所申请注册的域名与驰名商标构成相同或者相似,申请注册行为本身就构成淡化。这类案件有12例。譬如,在“冰轮在线”案中,法官对申请注册行为的危害解释为:“被告六易公司申请注册使用‘冰轮在线.cn’、‘冰轮在线.中国’域名的行为结果,弱化了原告所享有的‘冰轮’驰名商标价值和合法的独占优势,减少了原告利用其‘冰轮’驰名商标的营销商机,损害了原告的驰名商标权益,也损害了相关消费者对制冷空调设备产品准确的选择权。”同样的表述也在“西子案”中出现:“被告大舜研究所这种注而无需的行为不仅阻止了原告依法申请注册该域名的权利的行使,并且使得相关公众通过访问‘XIZI.COM.CN’域名却无法获得‘XIZI’商标及使用‘XIZI’商标的电梯产品的相关信息,极大影响了‘XIZI’商标的标识功能及‘XIZI’商标的美誉度,破坏了‘XIZI’的公认程度,造成‘XIZI’申请注册商标声誉的明显淡化。”在“公元”案中,法官走得更远,认为申请注册行为本身甚至也会引起混淆:“其将‘公元’作为主要部分申请注册为域名的行为客观上足以使相关公众误认为该域名的持有者是原告或与原告存在某种联络,进而引起相关公众对其网站宣传商品的出处产生混淆,同时,也淡化了原告永高公司持有的驰名商标的识别功能,妨碍了原告永高公司利用其驰名商标在网络上行使权利、创造商机以及利用网络带来便捷交易的机会和条件,并且阻碍了原告将自己的商标、商号申请注册为域名及利用域名在网络上从事介绍、宣传、推销产品的活动,其申请注册域名的时间晚于原告注册商标的时间,尽管并未实际开通使用,但该域名实际上与在先的驰名商标权益产生了冲突,降低了该驰名商标的商业价值,妨碍了驰名商标权人在网络上行使其相应权利??”总之,持毫无疑问意见者认为,阻止驰名商标权人在域名里使用其商标,将造成商标部分功能的缺失,减少商标权人可能的贸易机会,其本身就是对商标的一种损害,这种损害能够认为是商标淡化。譬如在“天津津酒”案中,法官的理解是注册域名本身构成商标淡化,而域名的使用才会构成商标混淆,因而这两者是可分的。持否定意见者认为,注册域名行为本身不足以构成淡化,还必须有造成相关公众误认的事实。70起案例中,这类案例有41起,占绝大多数。在中国尚无具体条文规定“商标淡化”的情形下,这种理解与中国现行法律似乎最吻合。但仔细品味法官的理解,在“必须有相关公众误认”的前提下,淡化和混淆之间的区别又何在?从41起案例来看,没有一起辨明其中的区别。几乎所有案例都认为混淆和淡化不可分割。如“宙锋”案中,法庭认为:“被告王雪冬未经原告许可,利用互联网申请注册与原告商标中‘宙锋’二字相同的域名进行包含灯饰的商品销售,享受驰名商标巨大的商业利益,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其行为足以误导公众,使公众对其销售产品来源产生混淆,或使别人误认为被告与原告存在着某种关联,造成‘宙锋’驰名商标的淡化,侵犯了原告所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在“盛名”案中,法院判定:“使公众误认为张昊与原告存在某种关联关系,使别人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减少、削弱该商标的识别性和显著性,造成‘盛名’商标的淡化,损害了注册商标人的利益。”再如“亿利达”案:“被告的行为易使相关公众误认,认为进入该网站可查询与亿利达公司拥有的亿利达品牌相关的信息,认为该网站内推介的产品与亿利达公司的产品存在某种关系,从而淡化‘亿利达’申请注册商标。”以及康泰案中的“足可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www.康泰和www.kan#gtai.o#rg二网站与‘康泰’牌产品间存在某种联络,进而引起相关公众对其出处的混淆,势必造成原告‘康泰’商标的淡化”,“开开电缆”案中的“被告周胡元登记申请注册的‘www.XXX.cn’网络域名,是对原告驰名商标的音译和模仿,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进而引起相关公众对该域名与原告混淆,淡化原告的驰名商标”等,都视淡化为混淆的必然结果。70起案例中,还有17例,或是原告称受到淡化损害,法院没有回应。或是从文字叙述看不出法官的理解。(如晋江市品质陶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诉王云龙计算机网络域名不正当竞争及侵犯商标权纠纷案,(2005)景民三初字第23号;福建闽发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诉张细阳计算机网络域名侵犯商标权纠纷案,(2005)泉民初字第101号;红星家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诉肖三元计算机网络域名侵犯商标权纠纷案,(2006)衡中法民三初字第40号;等等。)由于在所选70例中,第二种理解居多(占41例)。考虑到70例都进行了驰名与否的认定,这样的结果还是出人意料:既然产生混淆或者误认,并且案中也无力区分混淆与淡化,则传统的侵犯商标权已经足以解决纠纷。驰名与否固然能够决定是否形成淡化,但由于对淡化的救济与传统的商标救济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似乎没有必要。这个结果表明,至少在前几年,法院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具有相当的主动性。间接地,反映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机制在中国曾经出现的扭曲。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