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浙江商标发展的阶段性历程(1)

  
很多企业对浙江商标发展的阶段性历程(1)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浙江商标发展的阶段性历程(1),希望大家能对浙江商标发展的阶段性历程(1)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浙江商标发展的阶段性历程(1)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浙江商标发展的阶段性历程(1)

浙江省曾于1997年立法加强对浙江省著名商标的保护,设立浙江省名牌评选体系。2012年,浙江省共有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总量达318件,驰名商标数量继续位列全国前茅。2012年,浙江省共有“浙江名牌”249个,其中工业类名牌达到159个,占63.9%。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3459.9亿元,同比增长13.1%。2013年,“浙江名牌”有254个,其中工业类商标168个,占66.1%,2013年工业增加值18446.7亿元,比上年增长8.4%。数据源:2003—2013年浙江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告,其中2009年浙江名牌数据暂缺。总体而言,浙江省在商标建设的道路上,迄今共历经4个主要阶段,各阶段历经的时间、工作重点及主要成就各具特色,兹分述如下:一、从贴牌到创牌(1982—199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入了新的阶段,也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这一阶段,浙江省开始改变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朝向市场创新模式转移,渐渐以市场做为工业发展的方向,并因此形成许多专业性的产业发展路径。不过,由于当时仍然处于卖方市场结构,商品种类严重短缺,加之商品销路不愁,因此企业和消费者的商标意识均相对缺乏,商标建设的发展速度缓慢。1982年,浙江省全省申请注册商标仅为2962件,除部分“老字号”和西湖牌电视机、金鱼牌洗衣机、益友牌电冰箱、乘风牌电扇等少数家电用品外,社会整体对于商标的认识并不高,以致不少民营企业被外资并购或自然消失。至此,某些民营企业在现实的教训中,才开始意识到商标价值的重要,并从借用商标向自创商标的方向,展开了艰辛的探索之旅。20世纪80年代初,华立集团使用上海一家电表厂的商标,每台要交一元钱的授权金,结果华立集团每台电表的盈利仅剩三角钱。1986年,飞跃集团创立之初,借用上海一家街道工厂所有的“沪佳”牌进行生产销售,每台缝纫机要交15元的贴牌费,自己则只能赚几元钱。这种结果让某些企业开始觉醒,意识到商标的重要性,并开始了自创商标的工作。1983年,华立集团申请注册了“华立”商标,飞跃集团于1987年正式申请注册“飞跃”商标,都是率先迈向创牌道路的先驱。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