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企业职务发明风险管理(专利职务发明是什么意思?)

  
很多企业对企业职务发明风险管理(专利职务发明是什么意思?)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企业职务发明风险管理(专利职务发明是什么意思?),希望大家能对企业职务发明风险管理(专利职务发明是什么意思?)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企业职务发明风险管理(专利职务发明是什么意思?)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企业职务发明风险管理(专利职务发明是什么意思?)

技术创新有两个基本要素:人的创造性和资金投入。其中,人的创造能力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技术竞争加剧,研究开发深度增加,研究开发投入规模也越来越大,必须有组织的研究开发才能完成。因此,职务发明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要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加强对职务发明的管理与风险防范是必由之路。一、职务发明创造的侵权形式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以下形式:未经专利权人同意,擅自制造别人专利产品;擅自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别人专利产品和擅自使用别人专利方法;擅自使用、销售、进口根据别人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以及假冒别人专利的行为。职务发明创造的侵权行为,除上述第三人、第三人与职务发明创造完成人共同侵犯专利权的一般形式外,因其自身的特点,其侵权形式还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职务发明创造,被个人作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权的;第二,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以及实施、许可与转让专利时,单位侵害完成职务成果人应该享有的人身权和部分财产权的。二、职务发明创造的情形与确认职务发明创造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智力成果,是发明人创造性劳动的凝结。同时,职务发明创造依赖于本单位的物质支持和(或)技术支持,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与单位间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即使是退休、退职或调动工作1年以内者)。我国《专利法》第六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因此,下列情形属于职务发明创造。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这种情形又分为三种情况:(1)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是否指单位的职工,在本职工作范围内承担单位工作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其判断标准可参照工作人员的职务内容或责任范围(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第一种情况与这种情况是不同的,前者是工作人员任职期间,并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完成的发明创造;后者是根据科研单位安排,工作人员承担的短期或临时性非本职工作,或者工作人员本职不是搞科研设计,但被派去临时从事科研工作而作出的发明创造(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但作出的发明创造若与原工作单位承担的工作或任务毫无关系,则该发明创造不论何时完成,都不是职务发明创造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该发明创造的完成人虽并不是在执行单位职务或任务,但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与单位的物质技术协助密不可分。若离开单位的物质技术协助,就不可能完成该发明创造。其中,物质技术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资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利用物质技术条件的程度,以“主要”为限。“主要”应理解为发明创造的完成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是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假如仅利用了少部分或者仅用单位的技术资料作为辅助参考,或这种物质条件的利用对于发明创造的完成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就不应视为“主要”利用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归属单位的同时,也能够约定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归属发明创造人,由发明创造人向单位支付使用物质技术条件的费用。这种情形的意义在于既有利于发挥单位物质技术条件的优势,又尊重作出创造性劳动的人的意愿综上可见,判断一项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创造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既不能单纯以发明创造是否在工作时间内来区划,也不能仅仅根据本职工作来明确。这是由脑力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脑力劳动不同于体力劳动,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创造性,简单地以工作时间和工作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是不科学的。因此,判断一项发明创造是否是职务发明创造,应从职务发明创造的特征着眼,从该发明创造的课题立项来源、创造发明的条件及过程、责任承担等多方面综合判断。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