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弱国的危机

  
很多企业对商标弱国的危机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弱国的危机,希望大家能对商标弱国的危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弱国的危机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弱国的危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潜在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商标的竞技场、集中地。“中国是21世纪最迷人的市场。”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他的《大趋势》中曾这样预言。“欲独霸世界,先逐鹿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投资环境的日臻完善,发达国家的著名企业和商品大量涌入国内。中国的人口数量代表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的快速发展为这个潜在大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中国的GDP总量19317亿美元,在世界各国GDP总量中排名第6位。中国与第5位的法国相差仅有1146亿美元,2004年中国的人均GDP从2000年的800美元/人上升到1490美元/人。按照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在2020年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并非太难。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1个部分。中国2002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摩托罗拉是中国手机市场暴涨中的受益者之一。由于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摩托罗拉也同时在美国和其他国际市场大力投资于市场研究和产品开发,以使产品更加富有竞争力。除此之外,百事可乐饮料、人头马、轩尼诗、万宝路、威士顿、高力格、骆驼香烟、松下、日立、东芝、菲利浦、西门子电器等早已行销世界,对消费者有极强的吸引力,喜欢甚至迷恋洋牌的人正日益增多。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当前进入我国市场的外国资本,其经营策略已经不仅仅是输出商品、输出资本,并且还输出牌子,目标是增加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领中国市场。由于近些年外国名牌大举进入国内,作为商标弱国的中国国内商标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危机之一,国际名牌产品知名度高、时尚性强、诱惑力大,将极大地挤占国内商标的生存空间。西方发达国家进入我国市场的名牌产品,大多数已经营多年,经受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市场锤炼,资金雄厚,开发能力强,牌子老,且时有创新,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具有“引导消费新潮流”的魅力,因此,在这个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时代吸引了亿万“名牌崇拜者”,我国消费者也日益被裹挟进入这一潮流。时尚牌是国际商标在全球化时代的1个重要的策略。例如,奔驰轿车是中国市场上富翁显贵们彰显身份的首选汽车,奔驰汽车已经成为了权力、富有、尊贵、名望的代名词,其所倡导的“乘坐者的尊贵”更是被广大的爱“奔”人所推崇。现在,即使是许多目前一文不名的人们,也向往拥有奔驰轿车。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奔驰汽车,甚至成为了中国制造的梦想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的商标建设由于时间短,同时也由于市场竞争环境并不十分充分,缺乏商标建设的意识和动力,尽管在近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是还远远不具备这样的影响力。国内商标在国际商标纷纷占领高端市场的情况下,仅有扛着“物美价廉”的小旗在边缘市场艰难前行。危机之二,国外名牌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竞争力强。我们能够看到,不少知名的国际商标之因此在各个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不仅仅是由于其简单的形象问题,还包含了其产品的技术先进、质量保障等因素。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已历经两三百年,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形成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并且具有强劲的研究开发与生产能力,加上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的反复挑选与锤炼,这就使得那些真正的国外名牌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确堪称一流,令人信服,尤其是他们在核心技术上的优势,更将最大限度地挤占国内商标的生存空间。而反观我国,产品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市场上商品抽检合格率一般仅在75%左右,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四处泛滥,这同国际名牌商品仅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质量问题的水平相比,差距实在悬殊。据《中华工商时报》报道:2004年我国假冒伪劣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800亿元。对消费者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只要标明原装进口,即使价格昂贵人们也乐意购买,这必然造成国外名牌占据广阔的国内市场,对我国民族工业形成巨大威胁。危机之三,国外商标产品在中国加入WTO并逐步降低关税直至达到入世谈判所承诺的水平后,将在价格上取得优势,对国内市场产生更猛烈地冲击。过去由于高额关税的限制,国外名牌尽管拥有种种优势,但毕竟因市场价格高出国产商标1~3倍,致使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只能选择国内产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一方面由于关税限制逐渐取消,进口产品价格将普遍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连续大幅度增长,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现在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发生了转变,劳动力成本连续提高。据英国广播公司的一份《中国制造不再廉价》的报道显示,中国目前员工的薪水水平比越南高出了1/3。这样,进口产品的价格在降低,国产商标产品的价格降价空间缩小,国有产品原有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进口产品对国内名牌的压力势必越来越大。除此之外,外国公司还采取代理、专营、商标特许、合作生产等其他一些方式向中国市场渗透,大力推销他们的商标。例如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国外商标就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国外啤酒企业一直试图收购中国的自有商标。最近,世界最大的啤酒制造商比利时英博啤酒集团就宣布出资7.45亿美元并购中国福建雪津啤酒集团。英博啤酒集团收购雪津近40%的国有股份,并将在2007年年底以前收购全部剩余的股份。完成此次并购后,英博集团在中国啤酒市场的份额将占到12%~13%。在与国外商标进行直接较量的过程中,中国商标处境艰难,纷纷落马,更有不少企业在与外商合资的过程中,扔掉了自己的老牌子纷纷挂上了外国商标。在重重危机面前,在国内商标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已提前进入到商标大消失、商标大崛起的时代。中国的商标保卫战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