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贡献(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

  
很多企业对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贡献(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贡献(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希望大家能对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贡献(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贡献(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假冒注册商标的贡献(商标注册要注意什么)

根据德国业界的理解,其反假冒救济体现在若干制度中,既包含商标法,也包含反不正当竞争法。1.《德国商标法》德国的商标制度被认为属于“双轨制”。既有一套申请注册授权程序,也承认通过使用可确立商标权。根据《德国商标法》第4条第2项,未申请注册商标,假如具有了“第二含义”,也可确立商标权,受到《德国商标法》的保护。“第二含义”的内涵成为理解该项制度的关键。“第二含义”,是商标法领域的基本概念,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将此概念作为相当多制度的基础,例如描述性标识的获得显著性制度,例如将之作为商品外观、单色、甚至声音等获得商标保护的基本前提。按照一般的理解,“第二含义”指的是商标在市场上实际产生的特定指向力,即相关公众已经将该标识与某明确的商品来源建立了稳定的连接,看到该标识,就会认为商品来自于该明确来源。“第二含义”是一种真实的市场状态,只可能通过使用、广告、推广行为等真实的市场努力获得,仅仅将注册商标,并不会导致“第二含义”的产生。在德国,获得“第二含义”的未申请注册商标也可获得商标权,能够禁止别人相同或近似商标进入该地域。其禁止权范围,以别人的使用会导致相关公众的混淆为边界。这里的“混淆”并不完全同于申请注册商标意义上的混淆:由于其保护前提是获得“第二含义”,这里的“混淆”,实际指的是相关公众将别人的商品误认为是获得“第二含义”者的商品,即“误认”。这种误认式的混淆,在实际的形态上,类似于英美普通法中的“假冒”。能够说,德国为获得“第二含义”的未申请注册商标授予的,是一种地域范围、商品范围都不明确的,以禁止“假冒”为其边界的商标权。2.《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有涉及商业标识的内容,规定于第4条第9项。依据该规定,那些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购买者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据业界人士对该规定的介绍,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反假冒”制度。从法条用语来看,本条的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因其并未限定客体。至于其《反不正当竞争法》本项规定与上文所论《商标法》第4条第2项的关系,按照其专业人士的理解,假如相关标记已为《商标法》涵盖,适用《商标法》;未被《商标法》涵盖,则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