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国际市场上屡屡发生中国驰名品牌被外商抢注的事情。商标被抢注,要么10年8年不能进入国外市场,要么支出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于申请注册费的高价钱买回商标使用权。多年的计刘经济使我国众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品牌自我保护意识。不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品牌。呼和浩特橡胶厂以215万美元的价格将鹰”牌商标转让给了美国特异公司;珠江的“皇妹”酒被澳大利亚富土达酿酒集团无偿使用后封杀;州“洁花”被宝洁公司打人了冷宫:新加坡的“永固”春食了无锡的“虹美安徽的“扬子”演变成了“博西扬”……品牌代表着市场。失去了自己的品牌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市场。以我国洗涤用品市场为例,我国最大的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北京“熊猫”、四川“双猫”、广州“菊花”等大型洗涤用品企业与美国“宝洁”、日本“花王”、德国“汉高”、美国“利华”等公司合资后,中国四分之三的洗涤品市场被“飘柔”、“海飞丝”、“花王”“潘婷”等洋名牌垄断。国有品牌在洋名牌的围攻中处境艰难,更谈不上抢占国际市场。在国际营销中,企业和产品不但要创造名牌,更要保护自己的品牌。国际品牌的保护就是通过国际申请注册使国际品牌转化成拥有专有权的国际商标,并根据东道国和国际有关商标产权的法律、法规对这个商标的专有权进行保护。企业在策划品牌保护的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及时申请注册国际品牌的名称和商标。仅有申请注册的品牌才受到法律的保护,因而企业在品牌输出以前应了解诸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商标法律,同时还应明确东道国关于注册商标的有关规定,做好商标的申请注册工作,防止别人抢先申请注册,从而丧失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权,甚至可能反过来构成侵犯别人的商标权,使自己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现在,国际市场上抢先申请注册的投机行为屡屡发生由于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我国的许多知名品牌被国外投机分子抢先申请注册。如我国的五星啤酒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其五星商标被外商抢先申请注册,不得不改为九星啤酒销售企业多年创造的品牌资产白白受损;:北京“同仁堂”在日本也被抢先申请注册;“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逼得这些品牌要么退出国际市场,要么花重金购买原本属于自己的商标。有一点必须引起企业特别关注,不同的国家其注册商标法规不尽相同,例如意大利西班牙、日本还有我国都采用申请在先的申请注册原则,因而申请注册应先于商标使用。而对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则是采用使用在先原则,因此要将商标尽早投入品牌输出对象国的实际应用中,同时要注意保留先行使用的各种证据,即使出现被人抢先申请注册,也可基于这些证据通过法律途径夺回商标的使用权。在品牌申请注册时还应注意与产品相关的服务的申请注册,即要为品牌的延伸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1个啤酒品牌就不应该仅仅将某某啤酒申请注册下来,而应该将某某白酒、某某饮料等自己可能延伸的产品和服务都申请注册下来,这种保护性申请注册并不是说企业一定就必须将品牌进行延伸,而是防止竞争对手恶意申请注册的行为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谨防国际品牌和商标的假冒。随着国际市场党争的日益剧烈,出现了诸如品牌商标假冒等不正当和非法的竞争现象,一方面给品牌市场造成直接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严重损害企业品牌声誉,而这种损失往往是致命的、无可挽回的,更甚者将毁坏1个国家整个行业的国际声誉。企业建立的品牌预警系统在这里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监视,及时发现假冒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制止假冒行为,并将假冒给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这里具体的做法有,委托当地侦探事务所进行假冒侦察;在商品上加點难以伪造的防伪标志;敦促政府加强与各国政府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加大对违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