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质量管理体系军规,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很多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军规,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质量管理体系军规,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希望大家能对质量管理体系军规,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质量管理体系军规,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军规,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军规

过于庞大的质量管理体系总是让许多质量人恼火并头痛。面对质量管理体系,究竟我们质量人该注意什么细节?卧虎藏龙的质量圈中,有前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做了24条总结,供大家参考。

01 .编制文件

编制文件,应关注“给谁用而不是“给谁看。

02 .注重性格

工作要注重性格,中国式管理要注重中国人的性格。

03 .分层审核

百人以上规模的企业,都应该推行QSB管理,建立分层审核制度。

04 .前期策划

许多工作做不好,是由于前期未策划好,PDCA循环的“P很重要。

05 .员工价值

领导者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不能让你的对手去发现你员工的价值。

06 .问题分析

假如你对问题的把握不够精确,那是由于你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透彻。

07 .团队特质

一流团队性格第一道德第二能力第三,二流团队能力第一道德第二性格第三。

08 .精益生产

所谓精益生产,就是用最少的资源,进行最优的组合,实现又好又快又省的生产。

09.标准化作业

要使得公司的流程更加规范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优化表单建立模板,将标准化固化。

10 .新官上任

管理者,不要上任就烧火,动不动就改革,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健的传承和延续性。

11 .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必须组建团队(通常是建立8D团队),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三很重要。

12 .办公场所

班组的办公室应在车间现场,企业的最薄弱环节在哪,领导者/管理者的办公地点就应该设置在哪。

13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应让一线员工参与,才能贴近实际操作,体现全员参与的原则,最忌坐在办公室拷贝。

14 .以人为本

企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就是围绕4M1E持续改善,其中“人的提升空间最大,也是最核心的元素。

15 .建立信任

作为一名员工,你必须确信你身边的同事没有庸才,仅有放错位置的人才,假如你确是觉得有,那也只是对方站的位置不够正确。

16 .工作方法

质量体系关注的是在满足顾客要求和持续改进方面的有效性,而工作方法,应关注到它的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可实施性。

17 .持续改进

体系的精髓就是实现持续改进,关键方法就是不断地找寻改善突破点(如以立项改进的方式进行专项改进),把每1个瓶颈问题都当作项目来做。

18 .程序文件

大部分公司都把程序文件看的很重,许多体系人员把许多精力放在文件的编修上,其实程序文件只是流程的文字说明,真正必须用到文件的人极少,编修文件远不如改进表单。

19 .重视员工

节约是一种美德,但假如将节约用到员工的切身利益上却会造成最大的浪费,其结果是你的熟悉业务的同事会相继离职,新招的员工在熟练的掌握其技能后也大多会选择离去。

20 .执行力才是竞争力

对大多数的中国制造企业,执行力才是核心竞争优势。许多管理不好的企业,并不是没有创新的思维,没有优秀的人才,而是缺乏执行力。因此,身为公司管理者,你应当不断地强调执行执行再执行。

21.文化快餐

这是个讲究快餐文化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在企业接受长篇累牍式的教育,对于占员工大多数的一线员工,更为如此,但同样,这也是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因此,我们应努力地将快餐文化,转化为文化快餐。

22 .人员培训

80%的投诉出在过程制造,过程制造中有60%出在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操作不当,因此,在人员培训的4个环节 (讲解-示范-试操作-跟踪验证),不应只在前期做个培训的形式,更应重视培训的针对性和后续的跟踪验证。

23 .推行QSB

企业要推行好QSB,在前期导入时可生搬硬套,当成是一种工具,正式运行时,则不应把QSB当成QSB,而是看作是自己体系的一部分,一定要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所有的文件和记录表单,最好不再出现QSB3个字。

24 .每个员工都是小体系

体系是什么,这是1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一直在教导我的同事,说把你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相加,就是体系,你把你的岗位工作都做好了,做到位了,就是满足了体系的要求。每个员工都自成1个小体系,所有员工加起来就是公司的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贯标是指贯彻ISO9000的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尽管现如今企业都标榜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工作,但实际效果不尽相同,有的成效显著,有的却标准形同虚设。因此,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是1个企业规避质量风险、提高生产质量的基础工作。

一、企业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落地(贯标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之因此有些企业尽管标榜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管理,但毫无成效,从主观上讲,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标准的认识不全面、不准确,二是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脱离实际。

1.关于标准的认识

标准具有绝对的一面,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二元化或多元化。标准在具有绝对性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一面。标准是对不标准而言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标准也必须推陈出新,不能教条地将标准神秘化。贯标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既应该符合标准要求,但又不能生搬硬套标准,标准应为我所用,而不应被标准所驱使。

ISO9000标准,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获得高质量所依靠的一套专门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不应该也不可能排斥其它的可能很优秀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质量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还有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本管理等等,不能把执行ISO9000标准无限推而广之,要十分注意与其它管理体系的整合。

执行ISO9000标准的宣传要恰如其分。ISO9000标准不是手到病除的神医或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绝对不可能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否则,将贯标奉若神明,期望值不切实际,令人瞠目结舌,那么期望一旦变成失望,必然从1个极端走向另1个极端,跌入认识误区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2.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实际

用ISO9000标准来规范我们企业的质量管理,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了贯标认证,毫无疑问了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体系运行是有效的,对运行中存在问题企业具有自我完善或纠正的能力和机制。至于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之后的实施、保持、不断改进和持续改进,任重而道远。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具体体现:一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形成并发布;二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施。文件指导实施,实施符合文件,二者都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所强调的符合性问题,其实质也是符合实际。个别审核人员生搬硬套标准条文,严重脱离企业质量管理实际的误导,容易诱发'两张皮'现象产生。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符合企业具体情况,这是防止产生'两张皮'现象的关键。

质量文件符合实际,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还应注意两点:一是文件本身符合实际,即'写所做的';二是发现文件有不符合实际的部分,要及时修改或换版,即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符合实际,应特别注意的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和不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有效。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符合ISO9000标准要求。仅仅是符合标准要求而难于实施,事实上就是不符合实际。对于普遍反映的贯标和质量管理是两项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烦琐,等等,这绝对不是标准所为,应认真分析研究并结合实际加以解决。

二、怎样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加强贯标工作)

针对对标准的认识不准确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脱离实际的问题,解决的唯一途径是实践。通过贯标实践,提高认识,在实践支持下形成共识,藉以推动贯标工作。实践本身既包含自身实践,同时也包含其他企业的贯标实践;提高认识应循序渐进,一朝一夕奏效的可能几乎没有。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和持续有效实施,能够逐渐缩短质量文件与标准要求之间的距离,哪怕是从符合标准的一条要求开始也未尝不可。要注意质量文件,尤其要注意质量记录的及时修改和完善。

加强内外审核,做好管理评审,严格分清职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贯标继续培训,大力开展质量再教育,等等,对加强贯标工作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此外,贯标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必须发挥领导作用,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在2000版ISO9000标准中,领导作用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一。领导者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层中的最高管理者又在领导层中起着决策核心的作用。因此,首先应该聚精会神看看领导作用这个关键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贯标是一场充满现代气息的深层次变革,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要搞好贯标,特别是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有效,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贯标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必须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应该并重而不能偏废。既然实施ISO9000标准能够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有利益可图,那么依据制度对阻碍贯标的人和事触及一下切身利益,也是入情入理的事情。不少企业这样做了,证明确实有效。

加强贯标工作,让质量管理体系落地是无可争辩的主流,通过贯标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提高绝大多数企业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