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

  
很多企业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希望大家能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冶金矿山企业的应用

 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适合冶金矿山企业实际的先进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先进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国际上兴起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其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现代管理原则,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取得较好成效。OSHMS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实施企业安全卫生方针为目的,以相互支撑的程序化文件为支持,强调企业对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基本思想是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源——危险源,体系特点是着眼改进,重在预防,领导重视,立足全员,系统化文件管理,整体协调运行。体系要求通过企业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进行风险控制,通过跟踪监察、管理评审来进行事前预防,以控制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体系自身和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持续改进。它不仅与企业的全面管理职能实现有机结合,并且是1个动态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自律性管理系统。

2、OSHMS与冶金矿山企业现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相一致。

OSHMS所具备的管理思想、核心内容、管理模式、体系特点以及体系标准,体现了先进的系统性的大安全文化观念,代表着国际上的现代化管理潮流,与我国国有大型冶金矿山企业的现场实际、外部市场经济环境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自建国以来,我国矿山安全管理逐步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迈进,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运用系统理论,推行全面安全管理;(2)推行安全事故分析预测,变被动管理为事故预防,将安全工作贯彻到技术改造、新工艺流程、设计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中去;(3)开始进行危险确认和危险性评价,包含危害和事故预测、治理、调整和综合评价;(4)推行本质安全。从设计和计划开始,直到具体的施工作业,努力研制并使用安全防护装备和装置。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在控制伤亡事故,保证矿山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矿山企业事故频发的严峻安全生产消失。

冶金矿山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与OSHMS的原理和要求是一致的,方法是相近的,但尚未达到OSHMS标准体系全面性、系统性的总体要求,与国际上通行的OSHMS标准模式还存在较大差距。

3、企业内外部环境要求矿山企业建立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内外部环境从不同角度向矿山企业传递着安全生产的压力和责任,促使企业不断更新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观念,选择与自身实际和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模式,承担起职业安全卫生的全部责任。首先近些年国家加强了对安全生产的监管,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从法律上进1步明确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企业要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还特别针对矿山企业提出矿山企业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这些要求都使得企业“对安全生产负全责”的要求更加清晰明确。其次通过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1步明确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三方的关系,有利于明确三方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因此,内外部压力都迫切要求矿山企业自觉地研究先进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并把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落实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之中,从根本上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危险源,彻底治理矿山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怎样建设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起被称为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它由“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大要素构成,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思想。通过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了解组织的风险状况,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危险源管理模式,达到预防、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高速公路运营特点

1.生产环境风险高。高速公路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厂区封闭生产完全不同,是在24小时昼夜开放的环境下从事经营和管理。广大工程建设、养护施工、路政管理、清障救援、运营收费、加油服务、餐饮服务、汽修服务等岗位的员工,完全是在车来车往的危险中工作,许多环节的安全难以控制,员工生产环境风险系数高。

2.生产服务点多线长门类广。目前高速公路生产经营涉及的业务门类有建设、养护、收费、巡查、加油、宾馆、餐饮、汽修、通信、网络、旅游等,运营、养护里程达数千公里,干部职工多,行业领域广,业务门类多。各行业涉及的安全法规、防范措施种类繁多,安全生产特点和要求各不相同。开放型的工程建设、通行状态下的养护施工、类似于银行储蓄所的收费站、存在重大危险的加油站,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总体上公司安全生产任务复杂而艰巨。

3.保畅通任务重。高速公路已成为经济发展主干通道,社会对高速公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一旦保障畅通不力,社会反响强烈,对经济发展也会造成负面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受自然条件制约,雨、雪、雾、冰等恶劣天气,经常严重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路上的交通事故一旦不能及时处理,将严重制约通行安全和运行效率。假如由于公路管理原因造成事故,公司法律责任无法避免。

4.协调联动性强。高速公路目前是多家管理,单位驻地还有当地政府、若干村庄和广大老百姓,协调沟通不好,容易影响高速公路管理和运行效率。尤其是高速公路已经是网络化贯通,并与相邻省份高速连接,1个路段出了问题,往往制约全省以及省际高速公路的运行,传统的路段保畅通管理方式,必须改革与创新。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安全责任重大,企业需下大力气狠抓安全管理。企业频繁下发各类安全文件,召开各级安全会议,组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安全检查。安全管理部门成了文件多、会议多、资料多的1个部门,这其中“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现象不在少数。安全管理工作大部分呈现出由事故带动的趋势,从国家到省到交通系统,某个地方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安全会议通知、安全检查文件便接踵而来,形成1个阶段性的安全工作高潮。开会、发文数量一定程度上成了衡量安全工作成绩的标准。传统的粗放型、被动式安全管理模式,不能说没有效果,但系统性不够、科学性不够,投入精力大、管理效率低,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必须。公司亟需更加科学规范和更高效率的安全管理手段来进1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积极实现由事后查处被动管理向事前预防主动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根本转变。高速公路安全生产以其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安全管理模式决定了其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体系建立的主要步骤和思路

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生产运营特点,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的建立必须领导特别是单位一把手的强力支持,才能取得成功,企业应成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立的组织、协调工作,小组下设体系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责任,为体系的运行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2.全方位强化培训教育学习,提高员工对体系运行工作的认识。一是采取会议动员的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聘请体系审核机构进行专门培训,系统讲解体系中各要素的运作过程及作业指导书的相关内容,进1步明确体系运行过程中全员职责,有重点地介绍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培训本单位体系内审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内审员资格考试,为体系建立工作储备骨干力量。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板报、信息、宣传栏、标语、悬挂横幅等各种形式,加大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形成一定声势。必须强调的是,体系建立不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体系办一两个部门的工作,还必须各部门各层次每一名管理人员,特别是单位一把手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假如没有最高管理者的承诺,离开各级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体系文件写得再好,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3.启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程序。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危险源的辨识。这是培养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安全自觉意识的1个重要过程。企业要成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组,分4个步骤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一是编制业务活动表。根据生产经营工作特点,将日常作业活动区划为运营收费、养护作业、路产巡查和清障作业、行政后勤、其他辅助活动等5个方面。二是开展危害辨识。将危害分为机械设备类、电气设施类、易燃易爆类、作业现场类、治安保卫类、食品卫生类、职业伤害类七种类别,通过工作任务分析法及安全检查表法开展危害辨识。三是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危害辨识的类别,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可能造成事故隐患或曾经发生过事故的危险源,运用LEC风险评价等方法进行风险预评,列出“重大风险清单”。明确风险等级以后,针对不同等级,采用不同的控制原则,将风险水平区划为可忽略的、可承受的、中度的、重大的、不可承受的五类,分别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进行控制。

4.做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检验企业实施体系有效性、适宜性的重要一环,通过内部审核,发现和收集运行实施体系过程存在的不足,为总结、提高和改进管理体系储备信息,达到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适应和协调。内部审核由企业内部审核员执行,审核中对不符合标准、法规和体系文件的情况,下发“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不符合报告”由内审员填写“不符合事实陈述”,规定整改期限,由责任单位负责人确认签字。责任单位要对不符合项进行研究,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经单位负责人确认后实施,纠正措施实施记录完毕后将报告交内审员,内审员在检查纠正措施实施有效后,在报告的“验证”栏中记录验证情况并签字。责任单位如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纠正工作,内审员要查明原因并由体系实施部门负责协调落实。内部审核结束后,内审组要编制“审核报告”,通过内审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制定纠正措施,并进行有效验证。

5.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体系文件的有效性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文件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上。尤其作业文件是用于描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现场怎样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做法,是1个详细的工作文件,更要求在具体工作中随组织结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转变,进行不断完善。通过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适时调整和修改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