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依据,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

  
很多企业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依据,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依据,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希望大家能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依据,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依据,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依据,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依据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依据

一、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依据调整为:

1、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

2、GB14881-2013《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3、《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1.0》(新增)

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补充要求1.0》主要内容:

1.致敏物质的管理

1.1企业应建立并实施针对所有食品加工过程及设施的致敏物质管理方案,以***限度地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

1.2企业应对原辅料、中间品、成品、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接触资料及任何新产品开发引入的新成分进行致敏物质评估,以明确致敏物质存在的可能性,并形成文件化信息。

1.3企业应识别致敏物质的污染途径,并对整个加工流程可能的致敏物质污染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发生。

1.4企业应制定减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控制措施,并对控制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

1.5对于产品设计所包含的致敏物质成分,或在生产中由于交叉接触所引入产品的致敏物质成分,应按照工厂所在国和目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标识。

2.食品欺诈的预防

2.1企业应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食品欺诈脆弱性评估程序,包含:

a)识别潜在的脆弱环节;

b)制定预防食品欺诈的措施;

c)根据脆弱性,对措施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序。

2.2企业应收集有关供应链食品欺诈的以往和现行威胁信息,对食品链所有的原辅料进行脆弱性评估,以评估食品欺诈的潜在风险。

2.3企业应依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文件化的食品欺诈预防计划,针对识别的食品欺诈脆弱环节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脆弱环节。

2.4企业的食品欺诈预防计划应覆盖相关的食品类别,并被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支持。

2.5企业应对预防措施进行确认和验证,并持续地对食品欺诈预防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一年一次。

HACCP它是一套确保食品安全的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通常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对从原料采购→产品加工→消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2、根据这些分析和评估来设立某一食品从原料直至最终消费这一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CCPS)。3、建立起能有效监测关键控制点的程序。该系统的优点是将安全保证的重点由传统的对最终产品的检验转移到对工艺过程及原料质量进行管制。这样能够避免因批量生产不合格产品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

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规划

 组织应建立并维持,用以进行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测量控制的程序。程序应包含: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所有接近工作场所的人员(包含分承包方和参观者)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组织提供还是别人提供的。

组织在设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应确保评估的结果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被考虑。组织应将其文件化并保持该信息的更新。

组织用于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应:

——根据其范围、性质和时限加以界定,以确保该方法是有计划的而不是临时性的;

——提供风险分级,并辨识出可用4.3.3和4.3.4中明确的措施加以消除和控制的风险;

——与运行经验和采用的风险控制能力一致;

——为明确设备要求、确认培训需求和/或建立作业控制;

——对所要求采用的措施实施监督,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

注:更详细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参照OHSAS18002。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