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很多企业对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希望大家能对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

企业怎样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质量管理的实施关键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含: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

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和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顾客必须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含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4个过程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必须。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一、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产品的设计过程包含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工艺准备、试制和鉴定等过程(即产品正式投产前的全部技术准备过程)。

主要工作内容包含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明确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

在设计试制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两项。第1个任务是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对顾客使用本产品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并以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成果等信息为基础,来保证和促进设计的质量。TQM要求将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因此,顾客必须什么样的产品,企业就应该设计什么样的产品。

第2个任务是必须考虑现有的生产条件,努力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因此,企业设计的产品质量不能超过现有生产设备所能够达到的最大能力。否则,设计质量再高也没有实际意义。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

制造过程,是指对产品直接进行加工的过程。它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基础,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产品的制造质量,建立1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和高品质品的生产系统。

主要工作内容包含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保证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都处在稳定的受控状态。因此,各道工序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确保工艺质量,禁止违章操作。

2、搞好工序质量控制,要保证产品质量

1)针对生产工序或工作中的质量关键因素建立质量管理点。

2)在企业内部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QC小组,并对之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工作。 

3)由于制造过程越来越依赖于设备,因此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将逐步转移到对设备工作状态有效控制上来。

3、掌握质量动态

为了真正落实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预防作用,必须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制造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现状和发展动态。必须建立和健全各质量信息源的原始记录工作,以及和企业质量体系相适应的质量信息系统(QIS)。

4、组织技术检验,把好工序质量关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不是否定技术检验的把关作用。必须根据技术标准的规定,对原资料、外购件、在制品、产成品以及工艺过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严禁不合格的原资料、零部件和产成品投入、转序和出厂。

质量检验的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还要为改进工序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信息。因此,技术检验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5、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当及时的处置,如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与此同时,要收集和分析解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系统因素,使制造过程恢复受控状态。不合格品管理工作要做到:没找到责任和原因“不放过;没找到防患措施“不放过;当事人没受到教育“不放过。

三、辅助过程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必要环节

辅助过程,是指为保证制造过程正常进行而提供各种物资技术条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含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必须的各种物资(包含原资料,辅助资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每生产一件产品都必须采购所必需的原料、必要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因此,对于辅助生产过程而言,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理的内容就是生产所需物资供应的质量管理,仅有控制好原料的质量,才能为达到良好的产品质量打下基础。

辅助生产过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内容的另一方面就是工具供应质量的管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各式各样的工具,工具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的效果。同样的道理,生产设备维修的质量管理会对产品质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因此,产品进入用户手中后,仍然必须我们重视质量管理。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之一就是开展产品技术服务工作。在软件行业和电子行业中,特别是电子产品模块化的生产中,产品的技术服务工作已成为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面质量管理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另1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使用效果和使用要求的调查,并且认真处理出厂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产品售后服务,但已经被上升为质量管理的内容。

四、使用过程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使用过程是考验产品实际质量的过程,它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继续,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包含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保证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不断促使企业研究和改进产品质量。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每个企业都应该认真贯彻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全体成员都必须全面的认识这种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注重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并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不断学习深化。将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的指导思想,严格控制各道工序,使得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与企业的质量方针完美的结合,促进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张。

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企业怎样通过ISO9000认证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近些年ISO9000系列标准颁布和被广泛采用之后,在全世界掀起了ISO9000热,目前企业普遍采用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可是更多的企业只是通过审核认证,按标准进行符合性质量管理,而对于怎样深化质量管理这一课题则有待于进1步研究。

1个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说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所选定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要求,表明企业已完成了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文件化的道路,但这并不代表着质量管理十全十美,也不代表着公司产品的质量无可挑剔,而事实上有的企业取得质量认证后却面貌依旧,质量平平,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本身对认证后持什么态度,是守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思想,还是不断进行质量改进,提高新技术企业业质量管理水平。

因此,在质量体系认证后,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创造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因此,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后还须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TQM与ISO9000标准相结合,发挥两者优势

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TQM)为ISO9000标准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ISO9000标准又是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的基础。反之,TQM的不断深化,也能促进ISO9000标准的深入发展。因此,TQM与ISO9000标准是互为基础,同时又是互相促进、不断深化的关系。只要能将两者结合好,就一定能够做到通过TQM活动的开展以推进企业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的建立以巩固TQM活动的成果。仅有这样,取得质量认证证书后仍未获得理想效益的问题,也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体系程序

一部紧密结合工厂实际,具有企业特色的操作性好的程序文件是质量体系协调运行的必要条件。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对程序文件加强动态管理,不断自我完善质量体系,顺当通过“磨合期,使程序文件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协调,在运行中不断调整,使其在符合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更具有可操作性,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体系程序。

三、加强内部质量审核,使质量体系运行步入良性循环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体系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仅有通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作出正确诊断,并对已经查出的不合格及时进行纠正,对发现的潜在不合格做到有效预防,才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的机制。

四、不断促进质量改进,提高质量经济效益

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TQM)达到预期经济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充分认识质量改进的必要性和了解掌握怎样进行质量改进,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质量改进必须经常进行,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不只是纠正偶发性事故,而是要改进长期存在的问题,对经常性故障或持续多年的不良状况找出根源,不断进行突破。在质量改进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统计技术,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假如所期望的质量改进业已实现,则应在选择和实施新的质量改进项目或活动,进行持续改进。“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循环(PDCA循环)经常用于持续的质量改进,而重点在于该循环中的检查和总结阶段(CA阶段)。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的。由于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直接关系到质量,因此对过程的改进可直接影响到质量和效益。纠正过程输出,能够减少或消除已经发生的问题;预防或纠正措施,还能够消除或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预防和纠正措施是质量改进的关键。

五、搞好管理评审,适应市场环境

管理评审是由最高领导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宜性所作的正式评价。第一,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内审、外审的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发现质量体系的重点薄弱环节或必须进行调整、充实的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并要求有关责任部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第二,对用户的投诉、抱怨和潜在不满意进行分析。企业应确立用户满意观念,改进质量体系,创造高品质产品,才能使企业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第三,市场环境是不断转变发展的,因此质量体系也应随之转变。

综上所述,质量体系认证是评价企业的质量体系而不是评价产品质量,市场竞争主要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而不是靠认证证书。“人无我有,在竞争对手还未取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以前,获证企业具有相对的优势。“人有我优,一旦竞争对手也取得了认证证书,这种优势就不复存在了,仅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造高品质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以后,应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创造高质量产品,也仅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次次的胜利,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