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会议室标语

  
很多企业对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会议室标语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会议室标语,希望大家能对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会议室标语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会议室标语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会议室标语

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

会计应积极加到iso体系认证中去

众所周知,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已经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这就是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国际化,我国的有识之士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前的国际市场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从事出口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并求得发展,必须保证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交货及时,即所谓紧紧抓住出口竞争的“三要素”。而商质量量的优良又居“三要素”之首,由于买方宁愿买价高质优的产品,也不愿意买价廉质次的商品,这已成为当今国际市场的采购心理和普遍规律。因此,企业要走向世界市场,质量就是“通行证”。

随着我国参加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市场将进1步对外开放,国内企业原有的各种保护屏障逐渐被撤除,国外商品将更方便地进入我国市场,进入“国际级”较量的阶段。这当中必然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质量是首当其中的1个大问题,质量将名副其实地直接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直接决定民族工业的生死存亡。

既然要对质量进行评价,衡量质量好坏的1个标准就应运而生,那么就是ISO,ISO是1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以及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要求会计也要国际化、标准化,那我们就会联想到是否会计也能参加到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中去,是否有必要参加进去,可行性有多少。

(一)为了深入分析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下面我们先了解下大家比较熟悉的ISO9000的基本内容,以及它的用处:

(1)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能够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而ISO9000就是这样的一种应用很广泛的认证标准。ISO9000“不是指1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那么TC176又是什么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质量管理,适应质量竞争的必须,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1个世界性的潮流。

(2)为何ISO9000事业发展如此迅速呢?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新技术企业业效益;增强顾客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负责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公司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而言,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能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新技术企业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而言,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公司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能够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含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质量认证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因此,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

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1个供方通常要为许多需方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供方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能够排除这样的弊端。由于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能够节省许多精力或费用。还有,假如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质量认证,还能够免除认证公司对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各国在执行产品质量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质量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许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质量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能够根据上述任何1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可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假如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含服务)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二)通过上面对ISO9000内容及作用的介绍我们很容易发现会计的质量也必须类似的认证。

我们知道会计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生产,会计报告就是他的产品,同样这种产品也要根据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会计准则)通过对原资料(会计原始资料:原始凭证等)的加工制造(确认、计量、记录),并最终产出产成品(会计报告)。同时会计报告也是一种商品,由于它的获得也要支付一定费用的,报表使用者要直接或间接向报表提供者支取一定的费用,例如会计的薪水,审计费用等。既然它是一种产品同时又是一种商品,那它的质量的好坏要决定它的需求状况,并且它也有一定的标准,是否符合标准就是衡量其质量好坏的准则。

(1) 会计必须类似“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新技术企业业效益;增强顾客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的认证,企业内部有自己的会计制度,提高新技术企业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效能也是企业现在较注重的管理内容。通过认证的审核过程,审核人员能够针对本企业提出合适的内部财务制度,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能。由于认证公司的权威性以及每一年都要有严格的审核,增强了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告的认可程度。

(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可是欧盟等国家或组织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就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惯例不一致的问题。从这方面来看,假如有类似的会计质量体系认证就能够使企业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3) 其实现在会计也是有“认证”的,那么就是申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后,发表不同的审计意见,这就是认证。可是这种认证经常遭到质疑,由于认证公司和被审计单位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络,美国安然事件、中国的银广厦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同时对牵连进来的申请注册会计师的惩罚也是相当严厉的。假如有这么一种来自更权威机构的认证,例如国家政府,不但分散了申请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还提高了会计报告的可信度。

(4) 现在中国会计法规定,企业的财务主要责任的承担者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这样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压力就更大了,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大了。容易分散其精力,影响企业发展。假如本企业通过了权威机构对其财务系统的认证,那么企业负责人的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有效的就避免了会计责任。

(5) 有这样的1个会计质量国际认证同样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就像ISO9000中提到的一样,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含服务)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会计就是一种国际商用语言,仅有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国际间交流。一种会计国际认证恰好能够将各国的会计语言统一起来。

我们能够看出来会计加入类似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还是有好处的,可是我们只是从优点方面分析了这种可能性,但事实中为何还没有呢?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三)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原因

(1)假如要建立会计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那首先要统一全球的会计准则,但我们知道会计准则是具有经济后果的,因而1个国家会计准则的变更,会导致其国内以及在国际上的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对该国的经济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在认可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方面,既要积极主动又要审慎行事。

(2)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总体上还是令报表使用者满意的,尽管有些弊病并存,可是假如再加上第四方提供的认证,尽管报表的可信度进一步提高,可是成本也就大大增加了,由于认证每一年都要重新进行一次,其认证费用也是相当高的。因此报表使用者在权衡利弊时,可能不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费用。

(3)假如成立这样1个机构也十分有可能被各经济强国控制,就像现在的IASB一样成为为大国服务的工具,IASB的成员名义上是以个人的技术专长而不是代表他们的国家进入IASB,但不言而喻的是,他们制定的所谓“全球会计准则”毫无疑问会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出发,更多地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发展中国家以及落后国家的利益。

(四)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情况下这种设想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经济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发展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发展全球化造成了会计环境的重大,会计的发展又是反应性的,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际间贸易的扩大和投资的增大,金融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等种种原因就使得会计准则全球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容不得我们说“不”!当实现这种设想的不利因素被化解后,其优点就会显现出来,到那时其作用就会发挥出来,因此这种设想将来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会议室标语

会议室标语

会议室标语

FE01会而必议议而必决决而必行行而必果

FE02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FE03不见行动就是空想,不见成果就是白搭

FE04没有做不到,仅有想不到。

FE05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这样的会议是属最浪费行为

FE06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重复问题

FE07认为没有问题进步就要停止退步就要开始

FE08展礼仪风采,树文明形象。

FE09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FE10沉默不是金,发言要用心。

FE11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