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很多企业对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希望大家能对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

ISO14001认证一阶段审核的内容

第一阶段审核包含文件审核和必要的现场审核。其内容分别为:

1、 文件审核的内容:

a. 确认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符合ISO14001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b. 环境方针、重要环境因素、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控制程序的一致性,确认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环境方针。

2、 在一阶段现场审核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内容:

a. 体系建立的基本情况,通过审核初始环境评审的时间、手册、程序文件的发布时间,环境因素、清单等要素记录的形成时间,确认体系试运行已在3个月以上。运行时间对体系有效性的审核和审核和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实施和保持远比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难,坚持运行时间的要求也是保持体系健康发展的举措。

b. 重点审核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程序及识别、评价过程的记录与结果。环境因素的识别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重大环境因素的评价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一项方向性工作。在环境因素充分识别的基础上,准确、适宜地评价出体系所要控制的重大环境因素是第一阶段审核有效性的体现。很难想象,1个污水还在严惩超标的组织回避污水排放这个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或运行控制程序,将节约用纸作为重大环境因素。这样的体系好比是一篇离题千里的命题作文。从体系角度而言,是避重就轻,是无效的。

c.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获取、识别程序的实施情况。

法律法规的获取和识别也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法律法规是制定目标指标的首要因素,也是环境因素识别和重大环境因素评价的重要依据。一阶段审核必须对组织是否充分识别其环境因素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条款和内容作出评价。对组织而言,比较薄弱的一块是未能充分收集组织污染排放执行的具体标准,即根据组织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大气、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执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个排放标准应以地方有关行政部门的批文(如环境影响评价批文等)为准。

同时一阶段审核过程中,还应对组织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作出评价。尽管ISO14000标准4.2要求组织承诺遵守法律法规,但结合中国国情,遵守法律法规是实施ISO14000的前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最后期限应与"一控

双达标"的时间,即2000年12月31日为限。根据EA-110的规定,"认证公司应要求组织出示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组织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情况的证明"。实践证明,由地方监测部门对组织的污染物排放状况作出1个全面的监测,以技术数据的形式证明组织行为的守法性是可为广大组织所接受的,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但由于监测结果尚需同组织所容许的排放标准相比来评判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达标,因此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是十分必要的,或者由地方环保部门针对组织三废排入所应执行的标准作一批复也是可行的。

d.内审实施的可信度和充分性。通过一阶段对内审必要的记录如内审的年度计划、具体计划,首末次会议签到表,核查表及不媳ǜ娴纳蠛耍な底橹哪谏蟪绦蚍螴SO14001要求,并已付诸实施,具有可信度。通过一阶段的审核,发现组织存在的薄弱五一节,并将其作为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和线索。确保内审通过二阶段的审核,达到充分的深度,促使组织内审真正发挥其自我诊断、自我

纠偏的三级控机制之一的作用。

e.组织机构职责的充分性,确认符合组织的实际状况。特别是通过与最高管理者的交谈,了解组织机构、职责等人力资源保障的充分性。与环境管理者代表的交谈,了解其在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f.管理评审已有效实施。一阶段审核除要关注组织管理评审的可信度外,还应审核其主要内容,了解组织管理层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总体评价。通过一阶段对该要素的审核协助审核组从宏观上把握体系是很有协助的。对管理评审报告中认为的不足之处,应作为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和切入点。

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ISO14001认证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程序

修订记录

页次

版号

修订内容

修订者

批准

修订日期

责任部门

制定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行政部

2011-6-1

注:如无受控文件之盖印,为非受控文件,仅有受控文件才会被自动更新.

1.0目的

保证公司一旦发生意外或紧急状态时,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轻此类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0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生产及管理过程。

3.0职责

3.1公司相关各部门响应异常、紧急状况的执行。

3.2 行政部负责《消防、化学品泄漏、爆炸演习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紧应变定期演习。

3.3紧急应变小组负责异常、紧急状况的处理。

4.0术语和定义:无

5.0 程序

5.1紧急准备与响应准备

5.1.1行政部负责制定每一年的《消防、化学品泄漏、爆炸演习计划》,计划的内容包含以下内容:

5.1.1.1人员的组成,并指定指挥人员与小组负责人。

5.1.1.2 行之有效的应变办法。

5.1.1.3必要的外界相关团体(如急救中心、消防队等)的联络方法。

5.1.1.4内部通报、人员疏散的方式。

5.1.1.5必要的处理防护或急救设备。

5.1.1.6事故后的环境污染处理方法。

5.1.2行政部组成紧急应变小组,紧急应变小组的人员构成:

5.1.2.1总指挥:由管理者代表担任

5.1.2.2副总指挥:由行政部主管担任

5.1.2.3其它人员见紧急应变小组名单

5.1.3 紧急应变小组的责任分配

5.1.3.1总指挥:负责整个紧急应变计划的统筹及重要事项的裁决,以及事故后的环境污染的处理;

5.1.3.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及总指挥不在时代理总指挥的一切事务;

5.1.3.3紧急疏散组:当出现重大灾情时,引导现场人员的撤离;

5.1.3.4紧急抢救组: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对现场的灾源进行处理;

5.1.3.5后勤补给组:当工厂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所需物质的供给,和日常消防设备的检查维护;

5.1.3.6医疗救护组:负责公司内有人员伤害情况时的现场人员救护工作;

5.1.3.7物品抢救员:负责出现紧急情况时对现场内高价物品的抢救,以减少损失。

5.1.3.8机电设备组: 负责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及紧急情况时用电管理.

5.1.4 紧急应变时的联络方式

5.1.4.1内部联络方式见《紧急应变小组联络清单》

5.1.4.2外部联络方式:火警119、急救120、匪警110、交通 122。

5.2 火灾爆炸的演习

5.2.1火灾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5.2.1.1职员工一旦发现火灾危急情况,应立即向当值保安或相关管理人员报告,以及时传达给紧急应变小组总指挥。

5.2.1.2总指挥应召集紧急应变小组成员实时赶赴现场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5.2.1.3员工撤离时,必须按安全出口指示方向,严禁乱跑及往回跑,尽量小步快走,严禁呼叫及拥挤,并以浸湿的衣物、手帕等捂住鼻、嘴,以防烟尘吸入肺部。

5.2.1.4撤离现场后,员工必须在指定地点集合,各部门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5.2.2火灾紧急情况下的处理:

5.2.2.1接到火灾发生情况后,保安或联络员应实时拉响火警警铃,并立即关闭火灾现场电掣。总指挥应实时召集紧急应变小组成员赶赴现场,并迅速组织消防员灭火,联络员负责有关联络,医疗人员负责现场伤员的抢救,小组的其它人员负责抢救财物及维持现场秩序。

5.2.2.2如火势较猛,本公司灭火能力有限时,应实时打“119”报警;如有伤员伤势严重时,应实时打“120”急救,并派专人至主要路口接车。如有特别严重者,厂车在的情况下应马上安排送至急救医院抢救。

5.2.2.3在发生消防紧急事故之后,紧急应变小组应维护现场查清原因事故作出分析报告。

5.3化学品泄漏应变计划:

5.3.1化学品泄漏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5.3.1.1厂区一旦发化学品泄漏危急情况,应立即向当值保安和相关管理人员报告,以及时传达给紧急应变小组总指挥。

5.3.1.2总指挥应召集紧急应变小组成员实时赶赴现场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

5.3.1.3员工撤离时,必须按安全出口指示方向,严禁乱跑及往回跑,尽量小步快走,严禁呼叫及拥挤,并就近配戴防毒面具。

5.3.1.4撤离现场后,员工必须在指定地点集合,各部门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报告。

5.3.2化学品泄漏紧急情况下的处理:

5.3.2.1接到化学品泄漏发生情况后,保安或联络员应实时拉响火警警铃,并立即关闭泄漏现场水、电开关。总指挥应实时召集紧急应变小组成员赶赴现场,并迅速组织消防员对泄漏进行处理,并根据MSDS规定,进行泄漏化学品中和处理,联络员负责有关联络,医疗人员负责现场伤员的抢救,小组的其它人员负责抢救财物及维持现场秩序。

5.3.2.2如泄漏较为严重,本公司处理能力有限时,应及时打“119”报警;如有伤员伤势严重时,应实时打“120”急救,并派专人至主要路口接车。如有特别严重者,厂车在的情况下应马上安排送至急救医院抢救。

5.4紧急事件的记录

5.4.1紧急应变小组应监察事故发生的环境污染情况,并作出报告填写《紧急事故分析及环境影响报告》。必要时,向政府主管机关递交有关报告。

5.4.2紧急应变小组在事故后,应根据实际检讨应变计划。必要时作出修改,并对消防设施重新检查,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5.4.3行政部根据分析结果对事件的改善后工作进行追踪,并对可能影响的其它相关文件作相应的更改。

5.5人员伤害紧急情况下处理:

5.5.1各部门发现有人员被伤害事件时,应马上向紧急应变小组的总指挥报告。

5.5.2紧急应变小组人员察看人员伤害程度决定送医与否,并负责送医的联络工作(拨打“110”<深圳通用>或“120”,或厂车送往就近医院)。

5.5.3各种人员伤害事件发生后,总指挥应调查原因,各部门应给予协助,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6计划修改

5.6.1相关部门根据模拟演习的情况及可能的转变对应变计划作相应的修改。

5.6.2对于一旦发生实际紧急事件后的处理结果应作为紧急应变计划修改的依据。

5.7劳动安全的管理:

5.7.1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使用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制订安全操作要求。

5.7.2行政部负责对新进人员的安全常识培训,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尤其是新进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教育,各作业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要求。

5.7.3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

5.7.4 使用有机溶剂的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作业时通风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

5.7.5 厂内各安全防护设施严禁随意拆除或挪动;并由行政部定期检查。

5.7.6 机器设备的维修,必须先关闭电源,并挂上标识牌。

5.7.7 所有电气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及维修。

5.7.8特种作业人员,要具备特种作业操作许可证资质。

5.8防火管理:

5.8.1 行政部负责组织成立义务消防小组,每一年组织一次义务消防员消防知识培训和全厂的消防演习。

5.8.2 各部门负责落实本司的消防安全规定,并监管各员工严格遵守。

5.8.3 行政部组织每月进行一次防火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5.8.4行政部应确保按国家相关规定配置经消防部门认可的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检查,维修和补充,不得挪用、拆除或停用,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和合理配置。

5.8.5各部门应确保本部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堵塞安全通道。

5.8.6行政部负责设置本公司内消防安全标志和安全疏散标志等安装工作。

5.8.7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禁止使用明火,照明灯具尽量选用防爆灯。

5.8.8各类化学品及油品必须依其安全特性进行储存,使用和处置,不兼容的化学品不得混在一起。

6.0相关文件:

6.1 《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

6.2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

6.3 《化学品及油品管理规定》

7.0 记录

7.1《紧急事故分析及环境影响报告》

7.2《紧急应变小组联络清单》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