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SO14001标准原文,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

  
很多企业对ISO14001标准原文,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SO14001标准原文,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希望大家能对ISO14001标准原文,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SO14001标准原文,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SO14001标准原文,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

ISO14001标准原文

ISO14001标准原文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明确怎样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明确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包含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含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它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策划

4.3.1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用于: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明确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3.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用于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明确这些要求怎样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含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它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含: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含人力资源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它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明确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明确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它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3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

组织应决定是否应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含: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以及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含记录;

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该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明确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明确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4.5检查

4.5.1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4.5.2合规性评价

4.5.2.1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它要求的遵守情况。这能够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能够此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用于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明确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度发生;

c)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4.5.4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必须,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于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1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4.5.5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1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的审核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1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于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管理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含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和修改的需求,包含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含:

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含抱怨;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客观环境的转变,包含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有关的发展转变;

h)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含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以及它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今日通过对《ISO14001标准原文》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假如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络我们吧。

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

ISO14001标准怎样促进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规范的改善?

ISO14001即有利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规范的实施,又是对现行环境管理规范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1、促进清洁生产的实施

ISO14001侧重于管理方面,并且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含对污染物、污染源的控制,还包含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不仅包含对已经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控制,还包含对潜在的环境因素的控制;不仅包含对企业自身造成的环境因素的控制,还包含对其相关方合理施加影响。

ISO14001的这一管理方法和模式,不仅对生产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因而,清洁生产是实施ISO14001的要求,实施ISO14001是促进清洁生产的重要手段。

2、

迫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推进我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由于市场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原因促使企业实施ISO14001,而实施ISO14001就必须首先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动守法。因此,通过推广实施ISO14001,可使企业提高自主守法意识,变被动守法为主动守法。

我国环保法明确指出,企业在生产活动时,必须要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行政要求等。如:防治污染、达标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登记、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等。而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将有利于促进企业遵守这一系列的要求。

3、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补充现行环境管理规范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提出“为了保持经济、社会能够持续发展,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 “先破坏、后整治的老路,而必须在现有的条件和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达到经济快速增长、消除贫苦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把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与环境保护相联络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领带于社会每1个分子尤其是企业的共同努力。ISO14001则可通过将企业的环境表现与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有机联络起来,增强企业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动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易涉及的领域,如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的新产品的开发,有害原资料和辅助资料的替代等,通过ISO14001能有效的进行管理和控制,这对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规范是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