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

  
很多企业对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希望大家能对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

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

IATF16949对8.2.3条款的理解

8.2.3条款是这样表述的: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这三句话的核心含义:应采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适用时)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证实过程现实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以达到确保产品符合性的目的,据此,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过程监视和测量的重点应是产品实现过程。

这一结论能够从GB/T19001-2015标准的条款顺序中得到启示。该标准在8.1"总则"中提出了组织在策划并实施所需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a)、b)、c)三方面。在8.2"监视和测量"中,8.2.1提出了对顾客满意进行监视,将其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这主要是针对8.1C)提出的。8.2.2"内部审核"作为一种监视和测量方法,涉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其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主要是针对8.1b)提出的。8.2.3和8.2.4条款主要是针对8.1a)提出的。前者从证实过程能力的角度进行监视和测量,从而控制过程质量,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后者是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通过控制实物质量保证放行产品的符合性。在制造业,前者主要属于工艺部门的职能范围,后者主要属于检验部门的职能范围。前者对产品大批量生产,确保产品的符合性特别重要。一旦发现过程能力不满足,检验员就要全检,检验量过大易造成疲劳,会增大错、漏检率;如若增加检验员,则会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

2、所选择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应能证实过程能力。

多数人对过程能力并不陌生,在GB/T19001-1994的4.9条款中,就有"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持过程能力";"要求预选鉴定过程能力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是“特殊过程。GB/T19004.1-1994的10.1.1条款也提出"应进行过程能力研究以明确过程的潜在效能"。应该说,这些条款同GB/T19001-2015的8.2.3条款有很大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后者。

假如过程能力不足,过程就处于失稳状态,就可能产生不合格。通常,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是人、机、料、法、环、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对过程能力进行计算,通常都要使用统计技术。GB/T19001-2015标准的附录B将8.2.3条款同GB/T19001-1994中的4.20.1和4.20.2条款相对照的道理就在这里。笔者认为,似乎还应加上4.9条款,在ISO/FDIS 9001:2015中就是这样对应的。ISO

9001:2015标准正式发布后,附录B中删去了与4.9条款的对应。对此,可理解为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涉及"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含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见ISO

9001:2015中的4.1注),其重点应是产品实现过程。

通常,制造业对产品实现的过程能力的证实是通过工艺验证实现的。过程能力的目标通常也是由工艺人员策划后明确的。

二、8.2.3条款的实施

8.2.3条款的适用范围和内容界定后,实施方法就容易明确了,通常采用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如下:

1、通过质量审核

按审核对象的不同,能够将其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质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和服务质量审核等。8.2.3条款指的是过程质量审核。

进行过程质量审核通常从分析人、机、料、法、环、测入手。有的过程还要实施测量,在获得必要的数据后,再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当过程未能达到预定目标时,要针对其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提高过程的能力。

2、过程验证

过程验证的方法许多。在制造业,每一道工序就是1个过程,有些过程只涉及一道工艺。验证方法主要有:

① 工艺试验

如焊接工艺,先由焊接技术人员拟定方案,其次焊接试板,最后进行各种试验评定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② 过程能力以及指数测定

在制造业,通常将产品生产过程的过程能力称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反映了该工序在人、机、料、法、环、测受到管理和控制时的实际加工能力。通常将工序能力定量标明为B=6,总体标准偏差。工序能力指数用于定量描述工序能力能否达到产品规定的要求。以产品质量特性值为双向公差的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公式为例,T为规定的上下公差界限的差值,S为样本标准偏差,为规定上下公差的分布中心与实际则量公差中心的偏移值。

非定量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或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公式为:

Cpk=过程结果的评定/过程所策划的目标

计算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要收集、整理有关该过程质量特性值的数据,因此必须运用统计技术。计算出Cpk后,就能评价过程满足产品规定要求的能力了。

当Cpk>1时,过程是稳定的。当Cpk<1时,过程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出现不合格。这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过程能力。

③ 首件检验

每一批产品在加工每一件时,对每1个加工过程都要进行检验,以有效防止成批产品出现不合格。相对于工序能力指数测定而言,这种监视和测量方法只是初步鉴定过程的能力,通常还要安排中间抽查和完工检验。

3、统计过程控制(SPC)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采集数据,制成控制图,以及时发现过程失稳的征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稳定因素。该方法将证实过程能力、报警和采取纠正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对确保产品符合性作用重大。

使用预控制表也有类似控制图的功能,尽管可信度稍低一些,但制作简便,必须的取样数量少,操作者容易掌握。

4、产品验证

通过试生产一件样品,证实这种产品设计文件、工艺安排的合理性和过程能力是不少企业采取的做法。

有些企业为了证实其设计、加工的工装模具能否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往往对该工装模具加工的少量产品进行检验后予以验证。这也是一种对过程能力的产品验证方法。

还有许多进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如过程有效性评价、工艺纪律检查等。

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

IATF16949对财务的通用要求

一、财务资源

财务资源是一切资源的保证基础,故明确财务资源需求和明确财务资源来源是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ISO9004:2000之6.8明确要求:管理者应当策划、提供并控制为实施和保持1个有效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财务资源。管理者还应当考虑开发创新性的财务方法,以支持和鼓励组织的业绩改进。

通常,组织应当结合对其他资源的策划结果,如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的策划,来明确质量体系的各项活动、过程以及产品过程的改进对财务资源的需求;同时,还应明确从何处获得财务资源,怎样进行分配以及分配资源的进度,从而为有效控制财务资源奠定基础。在财务资源控制方面,组织应实时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计划相比较,及时发现和分析财务资源计划的偏差,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管理者要想实现对财务资源的有效策划、提供和控制,还应当考虑开发创新性的财务方法,以支持和鼓励组织的业绩改进。

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可能对财务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 在组织内部,减少过程和产品的故障,或减少资料和时间的浪费;
  • 在组织外部,减少产品故障,降低因担保而引起的赔偿费用,以及减少因失去顾客和市场所付出的代价。

组织能够通过财务状况分析报告来阐明上述问题,明确效率低或效果差的过程,为采取改进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除此之外,组织还应考虑将于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有关活动的财务报告和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财务报告应用于管理评审,在管理评审中对财务资源的适宜性做出分析,并对后续活动和过程所需资源进行策划。

二、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

最高管理者应当确保产品实现和支持过程以及相关的过程网络有效高效地运行,从而使组织具备满足相关方的能力。

产品的实现过程使组织或的增值的产品,产品的支持过程对组织也是必要的,它能够间接产生增值。与财务有关的活动,正是产品实现的主要支持活动之一。

三、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视之财务测量

管理者应当考虑将过程有关的数据转换为财务方面的信息,以便提供对过程的可比较的测量并促进组织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

财务测量包含:

  • 预防和鉴定成本分析;
  • 不合格成本的分析;
  • 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的分析;
  • 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

四、体系业绩的测量和监视之过程的测量和监视

组织应采取适当的测量方法,并实施测量,以评价业绩。这些测量应当纳入过程,并在过程管理中实施。

按照组织的设想和战略目标,测量应当用于日常工作的管理,用于十一进行渐进的或连续的持续改进的过程的评价,以及突破性项目的过程的评价。

过程业绩的测量应当兼顾个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对于财务方面则应当着眼于财务业绩、投入产出比、费用的分配与降低等。

五、数据的分析

决策应当给予多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和按照标准规定所收集的信息的分析。

组织应当分析各种数据的来源,以便对照组织的计划、目标和其他规定的指标评价组织的业绩并明确改进的区域,包含相关方可能的利益。

基于事实决策要求进行有效和高效的活动,如:

  • 有效的分析方法;
  • 适宜的统计技术;
  • 基于逻辑分析的结果,权衡经验和直觉,做出决策并采取措施。

数据统计分析有助于明确现有或潜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因而可直到组织作为改进所需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决定。

为使管理者对组织的总体业绩作出有效评价,组织应当汇总和分析来自各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组织整体业绩的表达方式应当是和组织的不同层次。组织可使用分析结果,以明确

  • 质量经济性、财务和市场有关的业绩。

六、组织持续改进

考虑产品实现过程——效率:以实践和费用于衡量的单位产品所耗用的资源。

支持改进过程的输入通常包含财务数据。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