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OHSAS18000认证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职业健康认证申请)

  
很多企业对OHSAS18000认证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职业健康认证申请)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OHSAS18000认证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职业健康认证申请),希望大家能对OHSAS18000认证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职业健康认证申请)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OHSAS18000认证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职业健康认证申请)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OHSAS18000认证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职业健康认证申请)

OHSAS18000认证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

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人员培训

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标准的培训。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条件具备时应进行全员培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随后体系建立工作的顺当开展。 培训的第一层次为组织高层,包含组织主要领导。通过培训向决策层领导阐明建立、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并让决策层领导了解他们在体系建立过程各个阶段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为正确决策打下基础。 培训的第二层次为中层管理人员,主要为安全生产、技术和生产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与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重要关系的工作人员。这一层次的人员是建设、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应全面接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真正掌握和理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内容、原理、原则以及内涵。为加深中层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可行时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培训之后,安排他们接受内审员培训。 培训的第三层次为操作层,即与职业危害作业有关的所有作业人员。对这一层次人员主要培训与本岗位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有关的内容。

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与策划—初始评审

为使组织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职业健康安全特点,组织必须进行初始评审。通过初始评审可了解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及管理现状,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搜集信息并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安全初始评审的内容主要包含: (1)明确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他要求,并评价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与各类法律、法规等的符合程度。 (2)识别和评价组织活、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并列出相应清单。 (3)审查所有现行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活动和程序,评价其有效性。 (4)对以往事件、事故以及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调查与评价。 为使初始评审能取得预期效果,要对初始评审进行策划。策划的内容包含: (1)明确评审范围。初评的范围与组织拟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密切相关,在保证覆盖范围的前提下,应重点关注那些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危险源的作业岗位和场所。 (2)收集和评估现场资料和信息,通常包含化学物质、工艺设计技术资料、机械设备资料、以往(包含未遂的)安全事故的纪录等。 (3)选取初始评审的方法。选取初始评审的方法尽可能简单、实用和具有可操作性。 职业健康安全初始评审的步骤通常包含: (1)准备阶段。主要内容包含明确体系范围、组成评审工作小组、制定评审的工作规划等。 (2)识别法律法规要求,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以及他要求的清单,对组织现状与这些要求的符合性进行评估。 (3)组织基本情况自查。主要任务是收集组织在过去和现在的经营过程中,有关职业健康安全以及管理状况的信息,如组织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的管理职能分配与适用情况;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章;近些年组织的事故情况以及原因分析;组织适用的国际公约以及国内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执行情况等。现状调查的方法通常有现场走访、使用检查表、查阅文件资料等。 (4)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主要是对组织的重要危险源加以明确和评价。组织通过实施初始评审,将对自己的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法律与法规以及他要求符合情况,以及组织的管理现状有1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明确。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危险指数方法、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FTA)预先危险分析(PH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风险概率平价法(PRA)等。 (5)调查结果分析评估。主要内容是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现有体系运行机制是否可行、有效,识别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在目前运行中存在的缺陷。 (6)报告成果。作为体系建立的基础资料,初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评审最终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通常应包含:1)评审的目的、范围、组织概况。 2)主要危险源分析。 3)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及管理现状。 4)法律法规等的复合情况以及所确认的重大危险源。 5)现存管理体系与GB/T28001只见的差距分析。 6)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的优先排序。 7)建立、保持体系的有关建议。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