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商标意识的演进

  
很多企业对商标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商标意识的演进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商标意识的演进,希望大家能对商标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商标意识的演进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商标意识的演进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商标意识的演进

商标意识淡薄的几种表现

“没有商标的企业是最终不会被市场接受的企业”。我国企业商标意识淡薄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到:(1)没有建立专门的商标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设立专业的商标管理团队是1个企业重视商标管理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专业的商标管理团队能够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出商标运营方案,并在企业内部动员全部力量组织实施商标管理。专业商标机构的1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公司的商标战略准确传达给企业所有成员,让他们都清楚本企业的商标经营方向和目标。而在没有专业商标管理机构的情况下,所谓商标战略往往是以部门意识和方针的方式出现,不能形成全体员工的战略意识,也就不能动员所有力量参与商标建设。相对而言,国外许多公司组建商标管理部门的方式值得我国企业学习。(2)企业定位失误严重。“商标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灵魂”。作为商标意识缺陷的直接后果之一,我国企业商标定位普遍失误率比较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企业首次商标定位成功率仅为21%,商标推广成功率为37%,商标市场周期平均为3~5年(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为5~10年),商标利润率与非商标利润率的“差率”平均为12%(发达国家平均为30%)。当1个企业非常清楚地知道“它的企业、它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所造成的认知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并能够采取适当的战略将商标融入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生活过程”时,也就是具有商标意识的情况下,企业的定位就会相对准确。(3)缺乏自主商标意识。我国许多企业都乐意直接引进国外的成套设备,或者和国外的公司搞联营,把自己的产品直接冠之以国外的商标,而很少有企业愿意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自身核心实力的打造,投入企业的自主科技研发。这样做尽管能够在短期内会赢得较好的效益,但从长远看,这样会由于没有自主商标而成为外国企业的1个能够随便摆布的“棋子”。自主商标的成长体现1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和商业文明发展的程度。没有强势的自主商标,企业就只能在产业链的底层徘徊。当然,自主商标的打造是1个系统工程,其中不仅必须企业也必须各方的共同努力。(4)缺乏商标保护意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企业商标被人抢注的情况。商标保护意识是商标保护意识的1个重要部分。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中国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现象,如“同仁堂”商标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先后被日本、美国、韩国、荷兰、挪威、瑞典等多个国家的企业抢注;而天津著名饮食商标“狗不理”包子,也早在12年前就被日本抢注。近些年,这种现象还在日益增多。据国家工商总局的不完全统计,国内有15%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每一年商标国外抢注案件超过100起,涉及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有资料显示,2004年世界商标实验室公布的“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商标”中,有46%未在美国申请注册,50%未在澳大利亚申请注册,54%未在加拿大申请注册,而在欧盟的未申请注册比率则高达76%。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商标特别是知名商标的价值不言而喻。创立1个国际知名商标,往往必须数十年、上百年的不懈努力,而一旦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就代表着该商标很可能会失去被抢注国的市场,其直接的经济损失和潜在的商标信誉、文化损失无可估量。(5)企业不规范竞争严重。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个国内企业商标做得比较好了,或者说是小有名气了,很快就会有许多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申请注册商标的名字与该成名企业的商标名称相似或相近。例如说,河北沧州有个生产奶制品饮料的“小洋人”企业,该企业刚刚在当地和全国的一些省市都打开了市场,有了一些名气,各地就出现了一系列与“小洋人”有相似商标名称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例如“小美人”、“大洋孩”,等等。更有甚者,有的企业直接就用该知名商标的包装、名称,也就是俗称的仿名牌。这种情况在服装、服饰类产品中很常见,我们在服装批发市场,满眼看到的衣服上都是知名商标的标识。恶性的价格竞争更是对中国商标建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这些情况很容易挫伤企业创建商标的主动性。

商标意识的演进

商标意识被引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不过有百余年的历史但百余年中,经营概念却在演变着、发展着,商标意识也在经营概念的演变、发展中而不断演变着、发展着。商标意识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点的演变和发展:1.区别标记观点商标不是商品的名称或者种类,也不是商品外观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使用说明或者货签。商标,旧名称为“牌子”,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商品的商标就是某一厂商的商品区别于其他同一品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的识别标记,是该商品除品名之外的第2个“我”的代称。例如同为剪刀,就有“王麻子”剪刀和张小泉”剪刀等不同牌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商标在不同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所生产或经营的同一或者类似商品之间制造差别,便于消费者区分商品的生产厂家和经营单位。商标是识别商品、识别厂商的最简捷、最有效的手段。商标的识别性为认牌购货提供了保证。这样就形成了人们最初的商标意识,即形成了商标是区别标记的观点。2.标示商品出处的观点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品种的增多,不同地区的企业却生产着同一类商品,消费者认牌购货除了是为了区别商品外,还增加了商品的产地和来源的识别,于是,人们在商标是区别标记的观点基础上,又增加了商标是标示商品出处的观点。由于,并非是所有的商标上都标有商品的出处,即商品的制造者或商品的产地。但商标的名称或被选作商标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要常有某个地区、国家和某种文化的特征和痕迹,从而使熟悉或对这些地区文化有所了解的消费者引起与制造者或生产地相关的联想。同时在一些商标中,生产者的名字或企业的名字就是商标采用的名称这自然就是标出了商品出处。如“北京”啤酒、“燕京”啤酒、“青岛”啤酒、“肯德基”炸鸡等,就是标明了产地的品牌;“王麻子”剪刀、“张小泉”剪刀、“李维氏”(Lev’s)牛仔、“玛丽?凯”(Marykay)女性护肤品等,则标明了商品生产者;而“苹果”电脑、“雀巢”咖啡、“菲利浦”电器等商标名称也就是生产企业的名称。假如人们看到长城、龙、华表或者埃菲尔铁塔、大本钟、山姆叔叔等商标形象,只要对这些具有一定文化意义的象征物熟悉或了解的话,自然也就会认出这些商品的生产地或生产国了,因此,人们自然就形成了商标是标示商品出处的观点。3.高品质商品证明的观点企业生产或经营某种商品,数年后,其商品质量稳定,并且其质量高于同类商品生产厂家,自然给消费者带来一种信任感,此时,商标就是该商品高品质的证明。商标刺激购买欲望的功能,也受到商标所代表的商品形象在多大程度上能引起消费者的对它的信任的制约。消费者对商标越信任,他们的购买欲望也就越强。因此,在消费者眼中,商标是它所代表的商品质量与效能的一种担保。例如,消费者通常会认为“皇冠”牌汽车具有着高质量,所有带有“皇冠”商标的汽车也都应具有;“海尔”洗衣机、“小鸭圣吉奥”洗衣机、“小天鹅”洗衣机等商标,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就是高质量洗衣机的象征和担保了。鉴于这种情况,人们的商标意识中,自然由区别标记、标示商品出处的观点,又升华到高品质商品证明的观点。4.企业形象价值的观点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除了表现在商品质量和销售量上拉开距离外,还表现为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上拉开距离。于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C1战略便应运而生。应用CⅠ战略,主要是使企业在市场竟争中采取一贯统一的视觉形象设计,并通过广告宣传媒介扩散出去,有意识地造成一种个性化的统一的企业视觉形象,使公众通过这种视觉认识,形成对企业特性的强烈印象。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的基本要素是商标、企业标志。企业通过采用优美、统一的视觉形象给社会公众留下深刻、亲切的印象,从而能够提高本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最早注意到统一企业形象价值的是德国的AEG电器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AEG公司在它的系列电器产品上首先采用了统一的商标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欧美许多大企业纷纷采用。树立企业形象的CⅠ战略中,商标处于重要位置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就形成了商标是企业形象价值的观点。许多世界名牌企业都首先把商标纳入企业的形象系统中,使之与企业形象发展战略相符合,如世界上一些著名企业的名牌商标“丰田”“尼桑”、“三菱”、“福特”、“波音”、“奔驰”、“西门子”等,都是企业CⅠ战略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5.名牌特殊价值的观点商标一旦成为名牌,就具有了特殊的价值。现代企业和消费者都追求名牌,就是由于名牌有其特殊价值。名牌能给创造名牌的企业和使用名牌的消费者都带来好处。使用名牌的消费者能够用此显示身份,创造名牌的企业能够得到多方面的报偿。名牌产品异常走俏,名牌商场顾客盈门。名牌能给生产经营者带来财富,这是由于它比同行业、同类商品的其他牌号更有名气。即使都是名牌,名气越大会得到越多的报酬。由于顾客总是购买自己了解和熟悉东西,名牌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名牌总是少数,物以稀为贵,这也是名牌刺激人们购买的1个原因,更是人们商标意识升华到名牌特殊价值观点的根源所在。名牌是一种无形财富,名牌是资本,是能够带来特殊价值的价值。1994年,我国盛传着世界名牌身价的信息,那些近乎天文数字的价格令人咋舌,同时也使人深深感到名牌不仅是金钱,简直是1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库。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Marlboro”(万宝路)商标,1993年的价值为301亿美元,1994年上升到330.45亿美元,其商标价值相当于它年营业额的两倍;“可口可乐”商标价值,1993年为244亿美元,该公司当年营业额为84亿美元,而1994年其商标价值又上升到359.5亿美元,越居世界商标价值的第一位;第三位是“雀巢”商标,1993年的价值是85亿美元,1994年上升到115.49亿美元;1994年世界价值最高的商标中,居第四至第十位的分别是:“柯达”,价值为10.2亿美元;“微软”,价值为98.42亿美元;“百威”,价值为97.42亿美元;“高力格”,价值为93.72亿美元;“摩托罗拉”,价值为92.93亿美元;“吉列”,价值为82.18亿美元;“Bacardi”,价值为71.63亿美元。名牌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财富,恰似一台印钞机,这一客观事实怎能不对人们的商标意识产生重大的影响呢?由上述可知,商标意识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商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商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的商标意识也就必然得以演进和发展,即区别标记→标示商品出处→高品质商品证明→企业形象价值→名牌特殊价值。这一演进和发展过程,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商标意识的不断优化和升华,因此,不能认为后一种观点是对前一种观点的否定,而应认识到后者是对前者的综合,后者包含着前者。这就说明,现代商标意识是在不断丰富着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