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商标的5种关系,商标的5种特征

  
很多企业对商标的5种关系,商标的5种特征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商标的5种关系,商标的5种特征,希望大家能对商标的5种关系,商标的5种特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商标的5种关系,商标的5种特征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商标的5种关系,商标的5种特征

商标的5种关系

1.商标与商品名称之间的关系

商标与商品名称既紧密相联,又有本质区别。商标仅有附着在商品包装或商品上,与商品名称同时使用,才能使消费者区别该商品的来源,而商品名称是用于区别商品的不同原料、不同用途的,能够独立使用。商标是专用的、独占的,而商品名称(除特有名称外)通常是公用的。

2.商标与商品包装装潢之间的关系

商标与商品包装装潢同样紧密相联,又有本质区别。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商标是商品包装装潢的一部分,二者同时使用于商品包装上。二者的区别是:商标的作用是区别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或经营者;而装潢是为了美化商品,使消费者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感受。商标是由《商标法》来调整;而装潢由《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专利法》来调整。申请注册商标的使用不能随意改动;而装潢可任意变换设计样式。

3.商标与工业品外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二者都是工业产权,均给人以视觉效果。但商标只附着在商品包装或商品上,不是商品的存在形式;而工业品外观设计是商品存在的形式。商标是遵循《商标法》进行保护的;而工业品外观设计是遵循《专利法》进行保护的。

4.服务商标与企业名称之间的关系

(1)构成要素不同。企业名称一般由行政区划名称、字号、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组成。商标只能由与别人提供的服务区别开来的显著部分构成。

(2)功能不同。服务商标仅区别不同的服务出处,企业名称则能够识别不同企业的经营,包含服务和商品。1个企业能够有多个服务或商品的商标,但企业名称一般仅有1个。

(3)适用的法律程序不同。服务商标只要不违反《商标法》所禁用的条款,不侵犯别人商标专用权,不经申请注册就可使用,只是没有专用权。企业名称则必须经国家指定的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申请注册,才能使用。(4)专用权范围不同。服务商标一经核准申请注册,在全国享有专用权。企业名称仅在规定的区域内享有专用权。

(5)表现形式不同。服务商标的表现形式是文字、图形以及组合,企业名称只能用文字标明。

(6)适用法律不同。各国规范企业名称的法律有很大差异,商标则是用《商标法》予以规范。

(7)商标可转让或许可别人使用,企业名称不得单独转让,也不得容许别人使用。

5.服务商标与商号之间的关系

(1)服务商标仅起区别服务出处的作用,商号既能够区别不同服务出处,又能够区别不同商品的出处;

(2)商号均由文字构成,但服务商标既可由文字,也能够由图形或其组合构成;

(3)商号、厂商字号,能够作为企业名称中的一部分,依据《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登记申请注册,商号作为商标使用时,必须依据《商标法》核准申请注册,才能受到法律保护,享有专用权。

商号与服务商标均属工业产权的组成部分。

商标的5种特征

1)商标的专属性。商标是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分的“身份标签”。因此,商标的拥有者必须依靠法律使商标的专有权得到保护,以达到防范其他企业或个人仿冒、伪造、盗用本企业商标获得非法赢利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商标具有排他性。可是,国内的企业由于在国际竞争中没有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没有发挥商标的专有权,以致许多知名企业的商标在国外遭到抢注。例如,2008年年初,中华老字号王致和在德国遭欧凯公司恶意抢注。2)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商标价值不能像实物那样用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商标战略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业绩提升和资产积累,因此说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商标的表象性。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具有独立的实体,不占有空间,但它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通过1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形式来记住某产品或企业,因此,商标必须有物质载体,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物质载体来表现自己,使商标形式化。商标的直接载体主要是文字、图案和符号,间接载体主要有产品的质量,产品服务、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没有物质载体,商标就无法表现出来,更不可能达到商标的整体传播效果。4)商标的扩张性。商标具有识别功能,代表一种产品、1个企业,企业能够利用这一优点展示商标对市场的开拓能力,还能够协助企业利用商标资本进行扩张。5)商标的风险性。商标创立后,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不断转变,需求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商标资本可能壮大,也可能缩小,甚至在竞争中退出市场。商标的成长由此存在一定风险,对其评估也存在难度。对于商标的风险,有时由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出现意外,有时由于服务不过关,有时由于商标资本盲目扩张,运作不佳,这些都给企业商标的维护带来难度,对企业商标效益的评估也出现不明确性。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