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日本商标淡化保护的特点,日本商标淡化的案例及判定

  
很多企业对日本商标淡化保护的特点,日本商标淡化的案例及判定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日本商标淡化保护的特点,日本商标淡化的案例及判定,希望大家能对日本商标淡化保护的特点,日本商标淡化的案例及判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日本商标淡化保护的特点,日本商标淡化的案例及判定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日本商标淡化保护的特点,日本商标淡化的案例及判定

日本商标淡化保护的特点

日本的淡化保护中最大的特点是:(1)关于淡化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为了贯彻这样的保护,日本《商标法》对于商标的知名程度进行了区分。把一般国家都笼统称为“驰名”的商标,分成了“广泛知晓”的商标和“著名”的商标,前者更为基础,而后者还要参考一系列的相关因素进行评判,仅有达到“著名”的商标才能不依据混淆,而主要依靠淡化理论进行保护。(2)日本在《商标法》中规定了防御商标制度,这在全球相对独特。这是通过行政的注册商标程序预先对驰名商标的淡化进行预防的一种手段。(3)日本法庭对于商标淡化的适用也非常审慎。除了对于商标“著名”的要求外,从以上的案例能够看出,早期的关于商标淡化的案例主要是从盗用商誉而来,也经常和混淆侵权联络在一起。法庭假如能通过混淆对被告的商标使用行为进行制止,就不会轻易地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淡化条款。各国的规定,各有特色。但大部分都承认商标的淡化保护。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商标法的相关条款,其保护对象并没有局限在驰名商标,而是所有申请注册商标上。尽管现在加拿大对于商标淡化的司法立场怎样可能并不明朗。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尽管都似乎采纳了淡化条款,可是对可适用于淡化保护的商标做了较多的限制,澳大利亚的案例表明其商标驰名必须是脱离了商标所依附的产品,而日本干脆就将驰名商标分成公众知晓与著名的商标这两类,仅有比公众知晓更为苛刻的著名的商标才可能进行防御商标的申请注册登记并受到反淡化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淡化的适用极其难得。

日本商标淡化的案例及判定

日本司法实践中对于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远比成文立法的规定早。东京法庭早在1966年4月的1个案例中就指出“淡化理论以及哲学必须重视”。1966年8月的Yashica案件进1步确认了对商标淡化的保护。在Yashica案中,原告在其颇受大众欢迎的相机上使用了臆造的商标“YASHICA”,由于该相机质量上乘并且设计独特,该商标很快成为驰名商标。被告在其化妆品商品上开始使用“YASHICA”、“YASHIKA”的片假名作为商标,并且在香料类以及化妆品类商品上获得了注册商标。原告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旧法)第1条第1款第1项和第2项提起禁令诉讼。而被告则认为其在正当地行使商标权。法庭依据“权利滥用”的原则反驳了被告的抗辩。法庭认为,被告使用该标志的行为,不管是否有清楚的“搭便车”的意图,都是一种盗用原告的商誉的行为,由于在被告进行注册商标的情况下原告的商标已经驰名。在这样的情形下,对于该标志的使用不能认为是行使商标法下的商标权,相反,应该是权利滥用。法庭认为,被告使用该标志的损害在于:“YASHIKA是原告臆造的商标,将与原告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使用在化妆品上的行为淡化了原告商标的形象,削弱了其与原告的流行相机的联络,从而减弱了其向公众指引原告的相机的能力。换句话说,这样的混淆削弱了原告商标的吸引顾客的能力,减弱了其广告效果,因而降低了商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价值。”早期的案例尽管出现了“淡化”,可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项下的第2款最终的措辞并没有选择“淡化”,而是不再把混淆作为适用的前提。可是对于该款的适用被日本法庭严格限制。如下的几个案例能够辅助说明这一问题。1.JACCS案在该案中,被告在域名及网站中广泛使用JACCS标志,包含使用“www.XXX.co.jp”的域名。原告是为公众广泛知晓的也被称为JACCS的大型的信用卡公司。被告称其对该称谓有合法的商业利益,由于这称谓代表“JapanAsso‐ciationofCozyCradleSociety”(日本舒适摇篮协会)的意思。而被告生产马桶座椅。该案是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项第2款制止淡化的1个样本,两造之间没有竞争,因此这种禁令应该是基于淡化理论,可是不管是地方一审法庭还是高等法院,对被告行为的制止都没有使用“淡化”的字眼。被告还主张侵权前提应该是存在“商标使用”行为,而由于JACCS只出现在域名及相关网站中,还没有构成商标使用。法院否认了这一抗辩,认为申请注册并拥有了1个互动的JACCS的网站已经构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项第2款下的使用。2.J‐phone案在该案中,称为J‐phone的公司,1997年2月对日本公众开始提供手机电话服务,同年晚期,上诉人KKDaigyotsusho,申请注册了“www.j‐phone.co.jp”的域名,尽管J‐phone仅仅提供了几个月的服务,法庭发现J‐phone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几乎达到了日本的每1个角落,因而应该是公众广泛知晓的。有趣的是,上诉人发现新西兰及澳大利亚,一些对日电信公司早已使用J‐phone,这样似乎已经使其变成了1个通用名称。可是地方法庭认定,这种使用的影响能够忽略不计。这样,该抗辩没有起任何作用。被告最后辩称,基于法庭不容许其使用J‐phone,法庭限制了言论自由。最高法院称,基于预防不正当竞争行为而采取的禁令是自然的,通过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即使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那也并不违宪。3.Vogue案在该案中,法庭明确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项第1款中的广泛知晓的商标与第二条第1项第2款中的驰名商标之间的区别。东京地方法庭认为原告的Vogue(时尚)杂志是众所周知,但并非驰名,因而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项第2款下的淡化。原告的杂志名尽管很普通,但法庭认为其已经获得显著性。被告拥有一栋高档公寓大楼,将其称为“LaVogueMinamiAoyama”。东京地方法庭认为,尽管Vogue在美国与法国都是1个通用词,可是在日本具有显著性。这样,法庭认定该商标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项第1款下的广泛知晓的商标,可是,由于该杂志市场仅仅局限于阅读该杂志的人群,法庭认为其并不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第1项第2款下的“驰名”商标,因此不存在淡化。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