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跨国公司与国际商标,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

  
很多企业对跨国公司与国际商标,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跨国公司与国际商标,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希望大家能对跨国公司与国际商标,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跨国公司与国际商标,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跨国公司与国际商标,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

跨国公司与国际商标

毫不夸张地说,跨国公司现在几乎已经占领了全球经济所有的阵地,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力量。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全球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的母公司,这些公司在全球的分支机构约有85万家。美国《财富》杂志每一年根据公司的销售额公布的全球500强跨国公司中,1995~2004年间在《财富》出现过的500强共有928家跨国公司。世界贸易的80%被跨国公司主宰,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又占了跨国公司贸易的75%。跨国公司不仅掌握着全球1/3的生产和70%的技术转让,更掌握着全球2/3的国际贸易和90%的外国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加速了经济发展全球化。马来西亚种植园里生产的橡胶,运到中国内地进行加工,制成成品后由中国香港出口到欧洲、美国,这种跨国生产经营的方式人们已经见怪不怪。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在全世界配置资源和开拓市场的优势,成为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各国接纳国际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重要契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是指那些在全球资源最佳配置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企业。在全球资源市场上,跨国公司甚至具有翻手成云覆手成雨的能力。而中国目前的顶级企业中没有哪家强大到能够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先生就曾坦率地承认,TCL只是从业务结构来看具备了跨国公司的雏形,还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在TCL的产品结构中真正自有商标的占比不足30%,超过70%还是扮演供应链制造商的角色;在世界大部分地区,TCL的市场竞争力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而没有大的跨国公司,也就不可能拥有一批真正的国际商标。作为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桥头堡和利器,国际商标是跨国公司进军各国市场的便捷载体。国际商标是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迅速在各国落地生根的。曾几何时,国人一度还适应不了可乐这种味道怪怪的饮料,但今日,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人们一谈到饮料就会自然联想到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曾几何时,我们还在坚持说西餐没有中国菜的美味精致,但今日我们的年轻人乐此不疲地出没于各种西式快餐的便利点,肯德基、麦当劳、比萨成为了时尚青年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服装仅有意大利名牌,交通工具惟宝马、劳斯莱斯是瞻,化妆品则非雅诗兰黛、CD、兰蔻不可。在产品极度丰富的市场经济时代,国际商标不仅仅是一种可选择的产品,更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是品位、地位等的象征集合体。在许多地方,这些知名的国际商标几乎就代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全部。

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

跨国公司作为专利权人,他们对国内专利权人所采取的专利封锁大致是这样的样态:它们先是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凭借专利权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向国内有关主体发放专利许可证资质,同时向未征得许可的经营主体提起侵权诉讼或发出律师函警告将提起诉讼。当发现国内有关企业因实施该项专利技术取得很大经济效益时,外国专利权人要求增加专利许可费,以此压缩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或者将其彻底挤出竞争行列。大致能够把外国专利权人所采取的专利封锁策略分为这样几种:第一专利权人以其现实掌握的或已经失效的甚至根本不存在的专利相威胁,要求国内相关行业的企业向其支付专利许可费。当国内企业不作调查研究时,对那些不应当交费或明显要价太高的专利费请求,可能就交了冤枉钱。第二,专利权人对国内主体提起侵权诉讼,要求该企业停止使用涉诉专利。而该专利对国内企业而言已经形成了现实的生产规模,停止使用是不现实的。这样国内企业就被迫接受外国专利权人提出的不合理高价专利许可费请求。第三,外国主体尤其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上其良好的专利意识和申请技术,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形成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重封锁。国内众多小微企业由于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必要的研发能力,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中必然受制于外国的专利权人。我们把这种现象形象地叫做“外国专利权人在中国跑马圈地”,“产品未到,专利先行”。这种影响将是长远的,比前两种样态更令人担忧。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