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21-8034****

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

  
很多企业对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都不是很了解,今天企业易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希望大家能对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对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还有疑问,可查看更多内容.
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

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

1、倡导可持续消费,引领绿色潮流

近些年,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命安全和发展。美国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发现,目前,绝大多数人认为环境保护比经济增长更具战略意义。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消费逐渐成为当今消费领域的主流。

发达国家的民意测验表明,大部分的消费者愿意为环境清洁接受较高的价格,其中的多数人愿意挑选和购买贴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在英国,1988年9月出版的《绿色消费指南》,在9个月内居于最畅销售书的首位,出售了30万册以上。而德国环境数据服务公司(ENDS)最近完成一项名为《环境标志,在绿色欧洲的产品管理》的研究报告则认为,环境标志培养了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强化了消费者对有利于环境的产品的选择。

在中国,据广州联建资讯中心最近对广州地区的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3085人中81.7%完全愿意为购买有益于环境尤其是居室环境和饮食环境的产品而支付更多的钱,15.5%比较愿意在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购买环境标志产品,仅有2.8%标明无所谓。

消费者是市场的“上帝”,消费者的购买偏向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发展方向。最新资料表明:德国环境标志产品已发展到4000多种,占其全国商品的30%;日本标志产品有2500多种;加拿大标志产品已发展到800多种。正是由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而逐步影响着制造商和经销商的生产经营思想,推动了市场和产品向着有益于环境的方向发展。

在日本,55%的制造商标明他们申请环境标志的理由是环境标志有利于提高他们产品的知名度,30%的制造商认为获得环境标志的产品比没有贴环境标志的产品更易销售,73%的制造商和批发商愿意开发、生产和销售环境标志产品。

除此之外,相关调查显示,40%的欧洲人已对传统产品不感兴趣,而是偏向购买环境标志产品;日本37%的批发商发现他们的顾客只挑选和购买环境标志产品。德国推出的一种不含汞、镉等有害物质的电池,在获得蓝色天使(德国环境标志)之后,贸易额从10%迅速上升到15%,出口英国不久就占据了英国超级市场同类产品10%的市场份额。

2、跨越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当前在保护环境、人类健康的旗帜下,国际经济贸易中的“环境壁垒”更加森严,发展中国家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势日趋严峻。以服装行业为例,以欧盟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环境标志制度,保证纺织品经过检验且不含有害物质,并在标签上做出明显的标识。出口到欧盟成员国的服装和纺织品,假如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进口商的环保要求,就会被禁止进口或被出口商拒收。不久前,中国苏南一家服装厂出口到欧盟的服装因拉链用材“含锡过高”被买家退货,损失10多万美元,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中国一旦加入WTO,随着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企业的生存环境将随之大为改变,人们获得新产品、新信息、新观念的渠道也将大大增加,消费者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聪明的企业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要求,这一点已是一些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各种产品若想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或打入国际市场,就必须让产品的“出生证”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绿色消费是当今世界消费领域的主潮流,环境标志产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它应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以涂料为例,当前,我国国产涂料占行业销售额的64%,“三资”企业占销售额的27%,进口涂料占中国市场的9%。国外进口涂料绝大多数都是环保型的产品,国产涂料在同等条件下与之竞争,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建材局有关负责人要求涂料生产企业尽快开发环保产品并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以适应WTO的必须。

3、经济发展规律鼓励企业选择环境标志

中国当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形态下,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在市场竞争面前都机遇均等。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一些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大中型企业必将成为自己所属行业的“领头雁”,而竞争意识薄弱、缺乏战略眼光的企业终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上树立经营理念,不断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就必须开展企业流程再造等工程;就必须不断地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为原有产品增加新的附加价值,不断找寻新的卖点。如前所述,绿色消费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新时尚,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可抓住机遇,开发有利于环境的产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日通过对《为何要进行十环认证》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假如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络我们吧。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